小學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小學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靜夜思》
二、考題解析
小學語文《靜夜思》主要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PPT展示靜夜思圖片,并提問:圖上都畫了什么?看到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么?
過渡:你想到了這些,那在這樣的靜夜之中,詩人又在思考什么呢?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靜夜思》吧!(板書標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看圖邊欣賞。
2.打開課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或者背一背!
3.學習新的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導學生觀察:“攵”象你認識的哪個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記住這個偏旁?
4.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組內交流識字方法。
5.開火車認讀生字。
6.游戲:找朋友。為生字寶寶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
7.自由練讀。(可以大聲讀,小聲讀,同桌讀,小組讀,你讀我聽,二人齊讀……)
(三)抓住重點,體會情感
1.詩中哪兩句寫“夜”呢?讀一讀,用筆圈出不懂的字詞。
釋詞:明月光:明亮的月光。疑:好像。霜:小朋友們見過霜嗎?冬天的早晨,在地面上結成的白色小冰晶就是霜,摸上去又冷又濕。
說詩意: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床前,好像是鋪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2.朗讀,引導。
詩人這樣描寫,給了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冷清)
師描述:今晚,銀白色的月光灑在地上,像鋪了一層冰冷的霜一樣。環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詩人遠離親人的孤獨,就更感到冷清了。師用冷清的語氣范讀并劃出節奏。生試著用冷清的語氣讀,注意節奏。
3.哪兩句詩寫“思”?讀出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在詩中寫了兩個動作是什么?(舉頭、低頭)他舉頭做什么,低頭做什么?誰來做一做這兩個動作。看課件,認真觀察詩人是怎么舉頭、低頭的。給你什么感覺?(沉重,傷心,難過)李白抬起他的頭像舉千斤重,舉得好費力。孩子們,你們說這句詩到底該怎么讀?師用沉重的語氣范讀并畫出節奏。哪些字該讀重些呢?(舉,思)生試著用沉重的語氣讀,注意節奏。
4.現在我們理解了詩人的心情,再試著齊讀一下這首詩歌。
(四)總結全文,深化中心(拓展延伸)
同學們互相說說:看著明亮的月光,如果你是李白你會想起故鄉的什么?
你通過本篇詩歌的學習都掌握了哪些知識?
(五)課后作業
小詩仙們,回家后把這首詩用你喜歡的方式讀給家人聽吧。
板書設計
小學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答辯題目解析
1.你認為如何上好一堂古詩鑒賞課?【教學實踐問題】
【參考答案】
①重美讀,以讀激趣。誦讀是古典詩歌教學中激趣導學的主要途徑。要靈活運用多種方式科學的指導學生誦讀,如教帥可通過示范讀或者錄音來糾學生的讀音,指導學生讀清句讀,讀準節奏,讀出語氣和氣勢,讀出作品中的抑物頓挫,跌宕起伏,讀出作者寄寓在文章中的喜怒哀樂。
②善創情境,激趣導學,要善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導學前通過播放與詩歌有關聯的歌曲、投影,展示與詩歌內容有關畫面或典故引入,也可用簡筆畫導入,最好多種形式結合,總之力求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激趣目的。此外,詩歌教學過程中還要善于創設意境,有助于學生理解詩句本身的詩意詩味,又能使學生了解它所適用的場合或范圍,達到學以致用及活用的目的。
③引導評讀,深層感悟評讀,指品評感悟,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結合自己的知識儲備和人生體驗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的情境和形象說出自己的體驗,并且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精妙之處。目的是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領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用自己的充滿情感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獨特體驗,從而在學習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了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總之,我們在中國古典詩歌教學上既要繼承前人好的傳統的教學方法,同時又要將一些靈活、實用的方法吸收過來,爭取在每一堂課上都有不同的表現,讓課堂充滿生機,讓古典詩歌煥發青春活力。
2.小學還學過李白的哪些詩歌,試著舉例和背誦。【專業知識問題】
【參考答案】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