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高中語文學科》案例分析題
教師資格考試《高中語文學科》案例分析題
師:讀了這首詩,你一定會受到心靈上的影響和情緒上的感染。請說說你的原初體驗。
(學生先在備用紙上簡略地寫一寫,然后小組交流,之后請幾位學生向全班介紹)
生:這首詩有某種吸引力,讓人總是欲罷不能,也許是作者詩中那種樂觀向上感染了我,讀時覺得很輕松、清新、溫暖。
生:寫得很樸實,沒有什么華麗辭藻,寫的是一種平凡安逸幸福的生活,讀了之后令人很向往。
生:讀完這首詩,讓人覺得自己十分幸福,覺得這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十分美好。
師:請再讀一遍。透過字句,請你想象一下。詩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先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
生:詩人大概是長期受到什么“痛苦”的纏繞,終于有一天,他掙脫了,可以做一個幸福的人,可以為那些自己熱愛的人作出誠摯的祝福了。
生:根據詩句的用語和所描述的細膩程度,我想她是個女的;然后,文中多次提到幸福,我覺得她是一個渴望得到幸福,并不斷追求幸福的人;詩中不難看出她生活的艱苦,因此要追求幸福。
師:(介紹海子生平狀況)聽了剛才的介紹,請再讀本詩,然后說說自己新的理解與感悟。
生:聽完老師對海子的悲慘一生的介紹,再來讀本詩,的確是能夠看出海子對幸福,哪怕是一丁點的幸福的渴望。最后幾個“愿你”,也是他對其他人的一種祝福吧,“只愿”也說明了他的無奈,他的處境艱難,我(起初)的揣測錯了。
生:聽到老師說到海子心靈的孤獨之旅,我頗有感慨。一個孤獨的人,往往去追求在別人看似很平凡的東西:喂馬,劈柴……“只愿”兩個字打破了原先編織起來的理想境界,把正在神游的詩人拉回了現實,一種無可奈何體現了出來。但在初讀時卻沒有注意到這點,始終覺得整首詩是輕快的。也許在不如意又自認為無法改變現實時才會這樣。
師:現在。請你以研究性閱讀的方式,去欣賞、體會這首詩的藝術價值。如果你認為詩歌中存在不足.也可指出。
(學生邊讀邊寫,5分鐘之后小組交流,再作全班交流)
生:這首詩的感覺很純,讓人想象到那很美的意境,蘊涵著詩人對自己理想中美好景致的憧憬,但是那種意境過于理想化。
生:全詩塑造了一個“世外桃源”。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對它的無比熱愛與幢憬,也給讀者無比的聯想。
師:(教師介紹一篇他人的賞析文章)聽了他人的賞析文章,對照自己的賞析閱讀,請你做個反省比較,說說自己閱讀的優點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生:聽了(剛才的)賞析文章,感到(自己)每一次研讀欣賞都沒有把每節的不同意象區分開來(欣賞理解);或是沒有深入體會詩人的內心感情。
師:請各位以現在的心情、現在的體驗,自由朗讀全詩,邊讀邊體會。
師:現在你或許有了新的體驗,新的感受,請你說一說,好嗎?
生:……
師:現在就要下課了,請每人說一句最有感觸的話,作為學習本詩的結束語。
問題:
1.以上是一位教師有關海子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教學實錄片段,閱讀并作出評析。
閱讀下面學生的一篇習作,完成第2~3題。
人在拒絕中高貴
①世界很精彩,世界很無奈。行走于這個五光十色的世界,太多的絢麗撲面而來,讓人應接不暇,也讓人無所適從。置身紛擾的社會,唯有堅守自我,拒絕誘惑,才能還生命以真實和高貴。
②“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厰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這是葉挺《囚歌》里的詩句,黃鐘大呂,擲地有聲!對于囚徒來說,最大的誘惑莫過于自由,然而渴望自由的囚徒卻拒絕了自由的誘惑,這是何等堅定的信念,又是何等高貴的拒絕!
③拒絕誘惑,可以升華出燦爛的靈魂。彼得·巴菲特,含著金湯匙出生,本可以繼承“股神”巴菲特的衣銥,成為華爾街金童,也可以利用父親在投資領域的巨大影響,沿著父親鋪設的商業軌道闊步前行。但他決定走自己的路,用音樂譜出屬于自己的人生,并最終獲得美國電視界最高榮譽“艾美獎”巴菲特拒絕了平坦的人生路,綻放出絢麗的夢想之花,彰顯了自己獨具一格的高貴靈魂。
④拒絕誘惑,可以燃燒出民族的圖騰。那是一個“萬家墨面沒蒿萊”的時代,黑暗的陰云籠罩人的心靈,而魯迅卻以筆為槍,捍衛一個民族的尊嚴。高薪偽職,他棄之如敝屣;權位利祿,他鄙之如塵土。他拒絕誘惑,埋頭寫作,于混沌中發出最警醒的吶喊,引導國人走出彷徨。魯迅是偉大的,他用拒絕了誘惑的筆桿,撐起了民族的靈魂。如今的社會是商品經濟社會,“門”和“洞”都向我們敞開著,金錢、物欲、美色、享樂等各種誘惑的魔鬼都在向我們喊叫著,許多人把持不住自己,不走正門鉆狗洞,成了誘惑的俘虜。多少人能經不住鴉片的誘惑而不變成癮君子,多少人能經不住金錢的誘惑而不身陷囹圄,多少人能經不住名利的誘惑而不身首異處,答案是否定的。那些落馬的****分子,從領導干部到階下囚或死刑犯,就是典型代表。
⑤一個貪官寫道:“我恨那些給我送禮、送錢的人,是他們用錢買走了我的權力,買走了我的良心,買走了我晚年的幸福生活。”他的回憶是沉痛的,可惜的是他只盯著誘惑本身,而沒有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誘惑是可恨的,然而被誘惑俘虜,歸根結底還是自己財迷心竅、利令智昏。
⑥想起希臘神話里的塞壬女妖,她姣好的面容和甜美的歌聲不知害死了多少人的性命,但是,大英雄奧德修斯卻讓水手把他反捆在船的桅桿上,給他雙耳封上蠟,最終抵擋住了誘惑,安全地回到了故鄉。是的,誘惑是艷麗的罌粟花,是溫柔的殺手,是舒坦的陷阱。拒絕妖魔的誘惑,戰勝自己的欲望,你就能做奧德修斯那樣的英雄;反之,就會成為塞壬島上的一堆白骨。
問題:
2.請從第②③段中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④段中找出一處病句,并改正。
3.閱讀本文,請指出本文寫作上的幾個特點。
閱讀《林黛玉進賈府》教學片段,完成第4題。
師: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以林黛玉進賈府的所見所聞為線索,那么林黛玉是個什么樣的人物呢?通過自學我們有了大致的了解,首先我們知道,林黛玉是一個出身貴族家庭的小姑娘,母親去世后孤身一人來到賈府,投奔外祖母,同學們想一想,她實際上處于一種怎樣的生活境地?
生:寄人籬下。
師:非常好,林黛玉在賈府的處境就是寄人籬下。因為寄人籬下,所以她一進賈府就自然產
生了一種防衛心理,不知道大家在讀書的時候有沒有留心到,我們一起把它讀出來好嗎?
生:“這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她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她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仆婦,吃穿用度,已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她去”。
師:找得非常準確.林黛玉進入賈府后確實是步步小心、時時在意。那么,她進入賈府以后該怎樣和賈府的人說話呢?我們現在就來品一品林黛玉與賈府的人曾說的話。請同學們在書中勾畫一下,林黛玉進賈府后和哪些人說了些什么話。
生:第一處:邢夫人苦留吃過晚飯去……夫人聽說,笑道“這倒是了”。第二處:黛玉便向椅上坐了……豈得去沾惹之理?
師:請坐!這位同學找了到了兩處,一是林黛玉回答大舅母邢夫人說的話,二是回答二舅母王夫人說的話,那我們先來看看第一處,林黛玉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回答邢夫人話的?
生:邢夫人苦留林黛玉吃過晚飯再回去。
師:我們把第一段再讀一遍。
(生齊聲朗讀)
師:說實在話,這的確是拉家常,說的話很普通、很平常,不知道同學有沒有注意,在這看似平常的話中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們琢磨。哪位同學來品一品?
生:林黛玉很自尊,說話很小心,她怕被人恥笑。
師:看來這位同學已經品出了一些味道。我們知道,邢夫人要請黛玉吃飯,但黛玉又不能吃,所以黛玉說這番話的目的就是要推辭。如果我是林黛玉,這樣說行不行:“舅母賜飯,我就不敢領了,因為還要去拜見二舅母,異日再領,未為不可。”好嗎?有哪位同學站在大舅母的立場上談一談?
生:很不高興,心想我有什么比不上二舅母的嗎?
師:會生氣,因為你覺得林黛玉有一點看不起人,是吧?我留你吃晚飯是好意,你不吃也就罷了,不吃的原因竟是要看望二舅母。你心里就會想了,難道二舅母比我重要嗎,是不是會有這樣不好的效果啊?但是。林黛玉說了一番話后邢夫人有沒有生氣?
生:沒有。邢夫人笑了,很高興,并且說“這倒是了”。
師:為什么會這樣?關鍵是哪句話打動了邢夫人,讓邢夫人不但不生氣,反而很高興呢?
生:“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還有“望舅母容諒”。
師:對,小小年紀說話有情有理,“舅母愛惜賜飯”,顯得很領舅母的情誼,“恐領了賜去不恭,異日再領,未為不可”,對長輩的禮數使得她不得不辭謝。這番話說得很有禮貌,既表達了她對邢夫人的感激之惰。又讓邢夫人覺得這頓飯黛玉委實不能吃。
師:那么,林黛玉跟王夫人又是怎樣說的呢?王夫人給黛玉介紹寶玉,王夫人是怎樣說寶玉的?
生:“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廟里還愿去了,尚未回來,晚間你看見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師:是的,王夫人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叮囑林黛玉不要理睬寶玉,不要沾惹寶玉。同學們,你們看.如果我是林黛玉能不能這樣說:“舅母,我可不能不睬他,我可要和寶哥哥玩的啊”?
生:(笑)不行。
師:以林黛玉的身份,她不能這樣說,她肯定得順著王夫人的話,說我不去沾惹他。那老師再來扮一下林黛玉,看這樣說行不行:“舅母所說的可是這位銜玉所生的哥哥,在家時就常聽父母親說起,說這位哥哥非常頑劣,極不喜歡讀書,舅母放心,我不會去沾惹他的。”你們覺得林黛玉這樣說行不行?
生:不行.林黛玉剛剛到賈府,以她的性格不可能這樣說話。而王夫人又是寶玉的母親,俗話說母子連心.王夫人要是聽到別人這樣說自己兒子,會生氣的。
師:那王夫人不是自己說過的嗎,寶玉是混世魔王,孽根禍胎。她自己先說的,怎么林黛玉說了她就不高興呢?
生:王夫人自已說可以,別人說就不行,這是人之常情。
師:對的.人之常情。更何況王夫人只是說說而已,心里也許并不這么想,那么我們來看看林黛玉是怎樣回答的,大家一起來讀讀。
生:“舅母說的,可是銜玉所生的這位哥哥?在家時亦曾聽見母親常說,這位哥哥比我大一歲,小名就喚寶玉,雖極憨頑,說在姊妹情中極好的。”
師:王夫人什么反應?
生:很高興。
師:為什么?
生:林黛玉非但沒有貶,反而說出了寶玉的優點,他和姊妹的關系很好,所以大家才喜歡同他玩的,所以王夫人很高興。
師:那么,林黛玉又是怎樣回答她不會去沾惹寶玉的呢?
生:“況我來了,自然只和姊妹同處,兄弟們自是別院另室的,豈得去沾惹之理?”
師:很好,這就是說林黛玉把自己不沾惹寶玉歸結為家規禮教,由于男女住處分開,自然不可能去沾染他,林黛玉不提自己不想去沾惹寶玉,只是說客觀上不可能沾惹寶玉,二舅母聽了心里自然就不會有其他想法,那么同學們來評一評,通過林黛玉和邢夫人、王夫人的對話,你覺得林黛玉這個人說話怎么樣?
生:時時留意,處處小心。
生:非常周到,想了很多問題。
生:她的話讓別人聽了很舒服,很得體。
師:說得非常好,這說明林黛玉說話非常得體,語言恰到好處。我們總結出林黛玉的個性是謹慎多慮的。可不可以這樣說呢?
生:可以。
問題:這是某位高中語文教師講授《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時的教學實錄(節選),請認真閱讀并對其進行客觀評析。
閱讀下面的學生作文。完成第5~6題。
我想握住你的手
①春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②當冬天最后一抹雪還在山頭,你就在融化的雪水里開始發芽,不顧雪水殘存的那一絲冰涼,不懼夜晚里寒風的怒吼。山頭的雪走了,寒風失去了伙伴,也回到西伯利亞的老家去了。春天,雪水里孕育的春天,清新地露出你的笑臉,化作柳葉,吐出一絲絲綠;化作春風,吹醒一顆顆心;化作一縷縷陽光,催開熱烈的花朵。桃紅柳綠是春天,萬紫千紅是春天。孩子們在春天歌唱未來.農夫們在春天播種希望。
③春天,我想握住你的手,向你傾訴生活的向往,握住你的手就像握住綠色和希望。春天嫣然一笑,希望在你的心里,春天在愛里。
④春天,你奔向前方的腳步匆匆,風箏在藍天下駕著祥云也難以追上你的笑容。
⑤夏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⑥春天留下綠色的種子,夏天用溫暖的懷抱滋養著一棵棵柳樹、一團團花朵、一池池春水。
柳樹的綠蔭越來越濃了,給人以涼爽:花朵以最燦爛的笑容謝幕,一個個熟透的蘋果掛滿樹間;河里的魚也大了.迎著朝陽翻滾著靈巧的身體。
⑦太陽是夏天的主宰,起得最早,睡得最晚,點燃一切的熱情。學生辛勤地念著書,農夫在地里耕耘.工人在x.f奏響勞動交響曲。夏天實在太累了,傾盆的暴雨就是她流下的汗水。
⑧夏天,我想握住你的手,祁求你給我永遠的熱情。夏天揮揮衣袖,夏天在汗水里,熱情在靈魂里。
⑨秋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⑩秋天不知道躲在哪棵樹后,默默地看著夏天的離去。桃紅了,梨黃了,葡萄在夜里香了,玉米撐開了玉米殼,稻子壓彎了腰,秋天換上演出服來到了臺前。秋風吹過,農夫收割莊稼,鳥兒換上厚厚的羽毛.驕傲的孔雀也收起了翅膀。秋雨是秋天感傷的淚,秋霜是秋天別離的緒曲。
⑪秋天,我想握住你的手,金色的秋天留給我金色的收獲,感傷的秋天留下一個感傷的夢。秋天在夢里。
⑫冬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⑬白雪像預言者,一切又將重新開始,讓我們把世界重新變成一張白紙吧。冬天在天空里抖抖身手,一片片雪花落下,樹白了,山峰白了,田野白了,村莊也白了。白皚皚的世界只有北風堅持在巡邏。
⑭冬天,我想握住你的手,不要讓寒冬消逝了人們的夢。冬天是一個智者,白色是純潔的世界,嚴寒只留在冷凍的心里。
⑮四季,我想握住你的手,四季回答,有愛的季節是春天,有汗水的季節是夏天,有夢想的季節是秋天,有希望就永遠沒有冬天。有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才有這繽紛的世界。
【問題】
5.請從第⑧⑩段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⑥段中找出一處病句,并分別進行修改。
6.以上是某位高中學生的習作,請認真閱讀,自選角度結合具體內容進行評析。
教師資格考試《高中語文學科》案例分析題答案:
1.【參考答案】
雖然僅僅只是這位教師的教學實錄的節選片段,但是看完,我們不禁拍案叫絕,本課的教學不同于那種至今尚在流行的精心編制、步步設套、“請君人甕”式的閱讀教學.它構思新穎,渾然一體:
第一,充分注重學習主體的需要和閱讀感受,教師只初擬“教學流程”,不預設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學習目標由學生在課堂上自主確定),不預設線性的師問生答(問題答案由學生討論后形成基本共識,而不是教師在教案中就規定學生怎么回答)。
第二,整節課以體驗性學習為主,采用體驗性學習方法,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體現了詩歌鑒賞的基本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富有創意地建構文本意義。學生通過多遍誦讀延長和強化了對文本的體驗過程,有利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對詩意進行理解和評判。
第三,較好地體現了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將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滲透于教學過程之中,使學生“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但又與培養學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審美力的語文學科目標水乳交融。
第四,教師的自我定位比較恰當,發揮了教學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教師不再充當全知全能的“權威”角色,是對話者之一,又作為“平等的首席”,靈活地掌控教學流程,適當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等環節,適時提供背景資料,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2.【參考答案】
錯別字:第②段中的“厥開”應該為“敞開”;第③段中的“衣銥”應該為“衣缽”。
病句:“多少人能經住鴉片的誘惑而不變成癮君子?多少人能經住金錢的誘惑而不身陷囹圄?多少人能經住名利的誘惑而不身首異處?答案是否定的。那些落馬的****分子.從領導干部到階下囚或死刑犯,就是典型代表。”句意不明,重復啰嗦。
修改:多少人因為經不住鴉片的誘惑而變成了癮君子,多少人因為經不住金錢的誘惑而身陷囹圄,又有多少人因為經不住名利的誘惑而身首異處。那些落馬的****分子,從領導干部變成了階下囚,不就是抵不住誘惑的典型代表嗎?
3.【參考答案】
本文最顯著的特點是素材豐富且精當、內容充實且扣題緊密。從素材的來源來說,有歷史人物,也有現實生活中的人物,還有神話故事;從素材的敘述來說,有的材料單獨成段,不厭其詳,有的集體交代,一掠而過;從素材的運用來說,或用來說明拒絕誘惑的人格意義,或用來說明拒絕誘惑的民族價值,或用來正面說理,或用來反面例證,或用來歸結全文,材料豐富,又各司其職,絕無堆砌之感。
4.【參考答案】
這個案例較好地體現了教師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發展語感的語言訓練策略。
該案例中,教師帶領學生初步理解了林黛玉到賈府時的特定心理狀態——因為是寄人籬下。加之她多愁善感的敏感性格,所以林黛玉初到賈府時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接下來這位教師就圍繞著“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帶領學生深入文本,從林黛玉回答邢夫人和王夫人的話語人手,認真體會特定性格的人物在特定環境下微妙的心理狀態,以及這種心理狀態在人物語言上的具體體現。
在具體策略上,教師一方面讓學生根據小說中人物的話語推測其心理感受;另一方面又假設出幾段與小說中不一樣的“答語”,引導學生在比較中進一步體會林黛玉此時此刻的心理。理解她的回答為什么顯得得體和恰到好處。
通過這樣咬文嚼字的揣摩、品味,既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林黛玉這一典型人物形象,又使學生見識了作家驅遣文字的深厚功底,可謂一舉數得。
5.【參考答案】
第⑧段中的錯別字為“祁求”中的“祁”,應改為“祈”。第⑩段中的錯別字為“緒曲”中的“緒”,應改為“序”。
第⑥段中的病句為:
柳樹的綠蔭越來越濃了,給人以涼爽;花朵以最燦爛的笑容謝幕,一個個熟透的蘋果掛滿樹間;河里的魚也大了,迎著朝陽翻滾著靈巧的身體。
“花朵謝幕”和“熟透的蘋果掛滿樹間”搭配不符合邏輯常識,應改為:
柳樹的綠蔭越來越濃了,給人以涼爽;花朵以最燦爛的笑容謝幕,一個個青果掛滿樹間;河里的魚也大了。
迎著朝陽翻滾著靈巧的身體。
6.【參考答案】
這是一篇用散文解讀文題、展示文采的佳作。
(1)選材別致。作者獨辟蹊徑,將目光投向大自然,采用比擬手法,選取春、夏、秋、冬四季,與之親密訴說,不但向我們展示了春的蓬勃、夏的熱情、秋的豐碩、冬的純潔。作者那份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美好感情,正是在這親密的訴說、熱情的握手中而鮮活、亮麗。
(2)人稱別致。作者選用第一人稱,與春、夏、秋、冬四季直接對話,深情訴說,親密擁抱,熱情握手,既平易和諧,又親密無間。如果選用二、三人稱,那平易和諧的氛圍,那親密無間的真情,就會大打折扣,黯然失色。
(3)結構別致。文章結構從表面上看來,并無特色可言,但只要認真去探究,就會發現,它是挺別致的。作者巧用文題。采用比擬、呼告、反復等修辭手法,將標題創新,領起敘述,引發抒情,貫穿全文,形成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氛圍,譜成悅耳鏗鏘、熱烈動人的旋律,將對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的向往、對人生的禮贊釀造得溫馨而芬芳。
(4)表達別致。行文中,作者不但嫻熟地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而且使長短句參差、駢散句結合,水乳交融,相得益彰。這別致的表達,讓人讀后如啜香茗,如飲醇釀,滿口留香。
看完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