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招警考試申論熱點
2017招警考試申論熱點: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
背景介紹
2017年兩會期間,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一直是民法典編纂啟動之后的熱點問題。從以前的十周歲,到后來呼聲頗高的六周歲,再到最后敲定的八周歲,不少人都參與了熱烈討論,可以說,確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是在廣大的民意基礎上得到的最后決定。
公考角度解讀與分析
分析
此次法律將10周歲降為8周歲,是將社會發展、全民教育現狀、市場交易安全與契約穩定等因素考慮在其中的,從而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這一群體的年齡限制作出了合理劃定。跟過去相比較,如今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顯然在各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差別。
首先,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智發育。
其次,義務教育基本普及到位,8周歲的兒童基本都已在學校接受至少兩年的教育,對事物和自身行為的認知能力已經有了基本概念和標準。
再次,信息時代的到來,未成年人對信息的接收迅捷而有效,知識面極速擴大,不少孩子上網、用手機、用IPAD都十分熟練。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適應能力和自我承擔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法律上適當降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年齡下限標準,符合現代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發展特點,有利于未成年人從事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更好地尊重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識,保護其合法權益。
對策
民法典要尊重未成年人的天性,其核心是尊重未成年人一定程度自主決定的自由。而草案中的這個規定是有限定的,即只能做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并不是無條件地承認未成年人的自由意志。
需要細化法律規定,厘清“限制民事行為”的邊界和內容,并融合進校園、家庭教育中,教而化之,讓這一群體能夠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也明白自身的責任,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保護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規范。
2017招警考試申論熱點:影視文化原創
背景介紹
當前我國原創優質內容匱乏,與全球巨大文化市場不相匹配。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表示,近年來,市場上雖然出現了如“喜羊羊”、“熊出沒”等國產知名IP形象,但其并沒有顯示出足以影響世界的精神內涵。
一些創作者缺少對大時代的思考,甚至用電腦技術以拼貼移植代替真正的原創。全國政協委員何香久說,文化產業的原創力太弱已經制約到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國文化要想走向世界,必須要尋找自己的精神原鄉。
公考角度解讀與分析
分析
一方面,我國文藝創作生產活躍,內容形式豐富,風格手法多樣,涌現了一大批人民喜愛的優秀作品,呈現出百花競放、蓬勃發展的生動景象。
但另一方面,意識形態領域形勢十分復雜,鞏固思想文化陣地、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任務更加緊迫:
在思想活躍、觀念碰撞、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文藝領域還存在價值扭曲、浮躁粗俗、娛樂至上、唯市場化等問題,價值引領的任務艱巨迫切;
文藝創作生產存在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粗制濫造等問題,推出精品力作的任務依然繁重;
文藝評論存在“缺席”、“缺位”現象,對優秀作品推介不夠,對不良現象批評乏力,文藝評論辨善惡、鑒美丑、促繁榮的作用有待強化。
文藝環境、業態、格局深刻調整,創作、傳播、消費深刻變化,新的文藝組織和文藝群體大量出現,引導、管理、服務的體制機制、手段方法亟須改革創新。
對策
第一,增強原創能力。原創是文化繁榮發展的“發動機”。應引導鼓勵文化工作者克服浮躁情緒和跟風逐利傾向,深入基層、扎根人民尋找創作源泉、激發創作靈感、打造精品力作。抓發揮文藝評論的引領作用,推介名家名作,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藝評論微信公眾號,加強文化熱點的引導和文化新現象的評析。培育有利于原創的創作環境,提倡個性化的藝術創作,推出更多富有創意的作品。
第二,注重集成創新。進一步轉變觀念,消除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隔閡,打通藝術與技術之間的障礙,促進不同藝術形式、不同創作手法相互融合、相互借鑒。立足自我、博采眾長,既注重繼承民族文化優秀傳統,又注重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進文藝“大融合”,如動漫與音樂、刺繡工藝與美術、傳統戲曲與現代音樂的融合等。推動文化產品出新開新,打造豐盛的文化大餐,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需求。
第三,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為文化繁榮發展提供智力支撐。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推動文化創新發展需要大批創新人才。應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引進一批文化大師、一批各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一批掌握現代傳媒技術的專門人才,形成一支規模宏大、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文化大軍”。
2017招警考試申論熱點:縮減三公,節用裕民
背景鏈接
2017年3月5日,國務院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各級政府要堅持過緊日子,中央部門要帶頭,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壓減一般性支出,決不允許增加“三公”經費,擠出更多資金用于減稅降費,堅守節用裕民的正道。(3月6日 新華網)
綜合分析[原因與意義分析]
一個地方和一個家庭一樣,只有勤儉節約,用好每一分錢,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才能過上好日子。而政府能否真正過緊日子,關鍵是全體干部尤其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樹立節儉意識。坐30萬元一輛的車和坐10萬元一輛的車,同樣能辦事;住五星級的賓館和住三星級的賓館,同樣能開會。節儉不僅影響不了改革和發展,影響不了政府的正常運轉,而且政府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真心實意地為老百姓著想,更能提高黨政機關的辦事效率和在群眾心中的威望。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尤其在當前各地經濟增速減緩,財政增收困難加大,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嚴峻形勢下,政府和官員更應帶頭“勒褲帶”過“緊日子”。這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份責任,體現出一種與國家與群眾同甘共苦、共克時艱的責任與擔當。過去我們黨靠勤儉節約、艱苦奮斗不斷發展壯大、成就偉業、創造輝煌,現在仍然需要這一優良傳統作精神支撐,砥礪意志、頑強拼搏。所以,無論何時何地,領導干部都必須以身作則,勤儉辦事,帶頭過緊日子。
同時,領導干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是受人民委托管理社會事務的,本就應兢兢業業、克勤克儉,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所以,領導干部能否帶頭“勒褲帶”過“緊日子”,不僅是應對當前形勢,加強黨性修養和落實中央改進工作作風八項規定的需要,更是對領導干部執政能力的考驗。
參考對策整治不留“死角”。應繼續加大整治力度,從嚴從細整治。除了對頂風違紀者要痛下殺手外,對打“擦邊球”者絕不能批評了事,應該嚴肅追責。要切實看到,打“擦邊球”其實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客觀反映。只有全面較真,全力碰硬,才能規范權力,使“三公”經費牢牢控制在預算內,防范“超支”、 “越線”。
加強全面監督。嚴肅財經紀律,加強審計、紀檢、媒體和人民群眾共同監督,確保公共資金使用安全。特別是要及時公開 “三公”經費的用途和支出情況,最大限度地實現人民群眾對政府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從而確保“三公”經費合理、合規、合民心民意。只有形成全社會共同監督的氛圍,才能使“三公”經費管理逐步走上正規,真正做到不該花的錢一分也花不出去。
建立長效機制。整治“三公”經費超標的“頑癥”,不可能 “畢其功于一役”,必須積小勝為大勝。因此,應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用制度制約權力,筑牢法治“籬笆”。比如,對“三公”經費管理使用、審批程序、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以及財務報銷等方面,全面強化制度的約束力,便于一旦發現問題能及時糾正錯誤。只有這樣,才能把這幾年壓縮“三公”經費的成果一點一滴地固定下來,形成新的觀念和慣例,也才能使良好作風真正定型。
備注:以上材料來源于網絡
原標題:“決不允許增加‘三公’經費”的深意 來源:人民網-觀點 作者:郭俊奎
原標題:政府就應“勒褲帶”過“緊日子”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作者:朱海滔
猜你感興趣:
1.公務員申論文化時事熱點
2.2017年公務員申論預測題及答案
3.2017年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帶分析
4.2017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