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考試申論范文2篇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與災難相伴、與災難抗爭的歷史。從2008年的中國汶川,到2011年的日本福島,大自然向我們展示了它的憤怒,也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然而正如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加所說,只要我們意識到未曾預料到的事件對我們的傷害最大,時時保持警惕,預想到所有的可能,并相應加強安全規劃與防護,牢固樹立憂患意識,按照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切實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天變”就不足畏,并且會成為經濟社會運行的更加安全的驅動力。
2010年S市的公寓火災,凸顯了現代城市運行中的脆弱性:一是城市規劃設計中的安全防護不足,片面追求建設速度和經濟效益,而對事故的防范考慮不周、投入不夠;二是法律和制度落實不到位,在工程建設和維修中存在違法違規問題,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規范化監督;三是技術保障欠缺,救援設施設備難以滿足需要,影響救援的速度和效率;四是公眾安全意識淡薄,市民自救互救、應急疏散能力不足。這一切都直接間接導致了事故的發生、擴大了事故的危害。
我國古訓有云:“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預防災難和事故應從“預”字著眼、“防”字抓起。 如果龐培人對火山噴發有足夠的預見并有相應的防護設施和防范措施,也許一代名城龐培不至于被火山熔巖所吞沒;如果S市在高層建筑的規劃上科學謹慎,在安全防護上舍得投入,對市民有相應的應急訓練,也許公寓火災的后果不至于如此慘重。只有從思想上真正重視起來,并落實到行動上,才能真正從事故教訓中汲取前進的動力,推動經濟社會的安全前行。
自然災害和人為事故的教訓告訴我們:科學發展,必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人為本,首先要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首先,在發展理念上,必須把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思想認識轉移到科學發展的軌道上來,尊重客觀規律,把握當前國情,以安全為前提和保障,促進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其次,在安全文化上,要學習發達國家“生命至上”的觀念和做法,大力開展安全文化自律性、生命化、安全技能觀的宣傳教育,營造尊重生命、尊重法律的文化氛圍,普及安全知識,定期開展應急避險訓練,切實提高公眾自救能力;再次,在資源整合上,要將安全防護措施融入城鄉建設規劃,大力促進公共應急資源整合,構建綜合減災應急系統,建立協調有力、運作順暢的機制,打破條塊分割,把各個行業的專業救援力量整合起來,形成維護公共安全的強大合力;最后,在法律執行上,要加強執法和監管,確保法律制度的落實,規范人們的生產生活行為,嚴格依法操作,積極保護生態環境,從源頭上熄滅災難和事故的火星。
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我們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精神文明為代價,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更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 把科學發展的理念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個環節,以安不忘危的思想統籌好、謀劃好安全發展,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做好維護安全的各項工作,讓人民生活在一個充滿憂患意識的環境里,我們一定能夠讓中國列車運行得更加平穩順利!
觀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加強文化輸出增強文化影響
有人說:“中國在輸出價值觀之前,是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的”,此言足見文化輸出的重要性。文化輸出能夠讓外國人了解中國、提升國家形象、增強文化軟實力、擴大國際影響力。從全新制作模式到高水準、大投入、質量精良再到反映市場屬性,文化輸出的要求日益高端。老子有云:“福兮禍之所伏”,當《紙牌屋》極度受寵,當《超感神探》風靡全球,當《來自星星的你》紅遍中國,我國文化輸出舉步維艱。一言以蔽之,必須加強文化輸出,增強文化影響。
建設人才隊伍為文化輸出鋪路搭橋。法國作家雨果曾說過:“人才對于輸出價值觀而言,他的重要性不亞于頭腦之于人的功用”。由此可知人才隊伍對文化輸出不可或缺。無論是孔子學院、還是歌德學院抑或是國學院,對于文化輸出的人才輸出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然而,外國人對中國還存在“刻板印象”、多元化的價值觀沖突依舊明顯、志愿者不足已是事實,當前的人才隊伍建設困難重重。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建設人才隊伍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久久為功,做到“三個堅持”,即堅持用燕子壘窩的恒心促進民間文化交流、用破繭成蝶的勇氣加強業界合作、用水滴石穿的耐心提升文化修為。
打造文化品牌為文化輸出保駕護航。“馬太效應”告訴我們:“強者因為優勢會更強,弱者由于弱勢會更弱”。長此以往,對文化輸出而言,文化品牌的劣勢會導致文化輸出愈發艱難。“山寨機”比比皆是、“爸爸去哪兒了”不斷翻拍、“中國好聲音”模仿不斷……我國文化品牌意識越來越差。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凡事都有兩面性”,古語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打造文化品牌必須自當下而始,做到“三要”,即要摒棄低盈利擴張模式、要全方位品牌經營、要營銷世界頂級品牌。
發展文化產業為文化輸出添磚加瓦。縱觀古史,君不見唐詩宋詞引八方來朝、君不見元曲明清小說風靡全球、君不見四大發明造福人類,我國古代的文化讓世界嘆服。放眼當下,不難發現,發展文化產業有助于扭轉文化逆差、帶來經濟增長、提升文化競爭力。然而,現如今我國文化產業遭遇日本動漫、好萊塢電影、英國文學沖擊,發展之路荊棘滿布。說過:“事到萬難須放膽,宜于兩可莫灰心”,發展文化產業必須排除萬難,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產品質量把關,一手抓“文化經驗”和“感覺結構”。
“亂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當此治世,文化輸出當仁不讓。只有發展文化產業、打造文化品牌、建設人才隊伍才能加強文化輸出、增強文化影響。唯有如此,方能構建價值觀輸出大國、方能讓中華文化大放異彩、方能助力我國登頂世界文化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