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城管考試申論解析:理順文章結構 更上一層樓
(一)對仗結構
言簡意賅,最符合機關文章寫作規范,前后字數即結構相當。結構上符合動賓結構,例如:促進教育公平 助推社會發展
(二)比喻結構
形式上能極大提升文章標題的亮點,認清喻體和本體,一般把文章的主題或觀點作為本體,再找到適當的喻體。基本的結構公式:主題+目標+比喻詞或觀點+主題+比喻詞,
例如:教育公平是社會發展的助推器
(三)對仗比喻式
既能體現對仗工整,也能極大體現標題的生動性。
例如:育教育公平之花 迎社會發展之春
二、開頭結構
都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對于申論的文章亦是如此。對于申論文章而言,好的開頭依然要明確的是文章用意何在。申論的文章本質上為議論文,針對某一特定對象表達自己的看法。既然如此,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要立論,闡述自己的觀點。由此可見,文章的開頭自然應當通過對主題的論述,概括并分析,從而直接了當,開門見山地表述自己的總論點。因此公安招警考試網建議廣大考生在文章開頭位置上凸顯總論點,并在內容上能與標題做到緊密呼應,并著力提升開頭的形式規范和語言生動。形式上的規范可多使用排比句式,語言的生動性則多運用比喻修辭,及名言警句。
例如:
“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百姓是政府執政的根基,是國家穩定之利器,民心不穩則國無常寧。溫家寶同志也曾說過:“就業不僅關乎一個人生計,更關乎一個人尊嚴”,就業之重已不言而喻。因此政府必須兜住就業的底線,通過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保障第一產業的生產,優化第二產業的發展;擴大第三產業的比重,才能在就業形勢持續嚴峻的大背景中,迎改革之春天,促發展之永恒。
三、主體結構
主體部分就是文章的軀干,從字數上幾乎占據了文章寫作的大部分篇幅,從內容上也成為了支撐文章寫作最有力的依據和砝碼。然而從閱卷者的角度來看,也未見得其會一一地進行推敲和斟酌。因此作為考生而言,在實際考試中自然必須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認真為之的”在于文章分論點,既要做到分論點本身形式規范,內容生動,又必須使分論點與總論點之間符合分總的關系,總論點包含分論點,分論點支撐總論點。此外如果能使分論點之間符合遞進式的邏輯關系,那更是錦上添花之舉。而對于分論點其他內容部分則應做到論述合理,論證有力,邏輯清晰,字數大體相當,如此便可使文章的寫作做到最基本的要求,突破文章寫作的“地板效應”。
例如:
發揮工人力量,讓工人創新技術和意識的提升為其筑路鋪橋。“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產業發展關鍵在于技術創新,而技術創新則源于工人的創新。新時代制造業的發展已向當代工人的技術創新提出新的命題。因此,其一,政府要建立產業創新激勵體制,營造人人參與創新,人人樂于創新的局面;其二,企業要建立工人研發創新的平臺,激發工人創新熱情,物質和晉升上給予支持和鼓勵;其三,工人自身要發揮創造力,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出新想法,研發新技術,做出新產品,唯有如此,方能呈現“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之美卷、亦能展現“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之佳景。
四、結尾結構
對于結尾,毫無疑問就是要對文章進行簡單的總結,并實現一定的升華。因此從規范上考生可總結文章的總論點,或者總結文章的幾個分論點。升華部分可從文章寫作主題的目標加以論述。當然若希望文章能在生動性上有所提升,則應加入相應的修辭手法,例如比喻、排比,或者引用名言,使文章意味深遠,遠見卓識。
例如:
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已成我國社會發展、民族進步無法逾越的鴻溝。唯有以教育制度保障之舟、環境不斷優化之道、兒童行為指導之法,方能形成浩浩蕩蕩之勢,乘風破浪,直掛云帆,實現農村發展、城市進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之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