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警考試申論范文2篇
黨的以來,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特別強調紅色基因對當前黨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意義,豐富和發展了黨的建設理論,對于新形勢下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強調,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要大力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要積極借鑒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寶貴遺產,特別要借鑒我國歷史上優秀廉政文化,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紅色基因是優秀廉政文化的理論精髓和思想源泉之一,廉政文化建設需要激活和傳承紅色基因,充分吸收紅色基因的營養和能量,充分發揮革命傳統和理想信念的獨特作用,激發反腐倡廉建設核心正能量,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政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行動指南。
紅色基因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政文化建設的精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政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全民族共同理想為主題、以弘揚民族精神為目的、以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宗旨的廉政文化,其本質特征概括為“為民、務實、清廉”。廉政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源遠流長,紅色基因與時俱進。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特別是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制定了著名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強調“不拿群眾一個紅薯”“一切繳獲要歸公”,還制定了懲治貪污的相關條例,引領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廉潔自律、防止腐敗。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了“兩個務必”思想,為我們黨作為執政黨弘揚廉政文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武器。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展了以“三反”“五反”為代表的多次反腐敗斗爭,對黨員領導干部進城后注意反腐倡廉、拒腐防變起了很好的警戒作用。紅色基因的傳承與發揚,是我們黨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最強大的精神力量,是戰勝一切困難、不斷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紅色基因是信仰的種子、精神的譜系、制勝的密碼,是優秀共產黨人的“DNA”。因此,在全黨全國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種、紅色傳統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使革命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
紅色基因代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政文化建設的價值取向。指出,要特別重視理想信念的引領作用,特別重視精神品格的支撐作用,紅色基因就是新時期廉政文化建設的精神依托和理想信念。紅色基因蘊含著偉大崇高的理想信念。這種理想信念突出表現在越是困難時期,共產黨人對革命的信仰越執著、革命的意志越堅定,為了實現偉大的理想和奮斗目標,敢于拼搏,甘于奉獻,勇于犧牲。紅色基因激發出堅強不屈的戰斗精神。紅色基因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英勇頑強、意志如鋼、敢于戰斗、不怕犧牲、寧死不屈、不畏艱險的戰斗精神的凝結。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輝煌歷程,就是一代又一代先烈在這種精神激勵下書寫的光輝篇章。紅色基因集傳統廉政文化和革命建設廉政理論于一體,她繼承了歷史傳統廉政文化的精髓,又拓展了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廉政文化的內涵,是“為民、務實、清廉”廉政理念的根本源泉,順應了時代發展要求,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愿,代表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本質要求和前進方向,是社會主義廉政文化建設的核心價值取向。
紅色基因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政文化建設的精神寶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政文化建設,需要吸收紅色基因的營養和力量,加強理想信念和廉潔從政教育,培養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和共同價值取向,自覺抵制各種剝削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順利實現。紅色基因為中國共產黨成長壯大補充精神“鈣片”。中國共產黨從建立到不斷發展壯大,有她內在的紅色基因,不斷地為她的發展和壯大提供精神營養,這就是在長期奮斗中淬煉的先進本質、思想路線、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紅色基因為當前廉政文化建設提供核心“正能量”。在長期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如犧牲精神、奮斗精神、革命精神、奉獻精神等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食糧和精神追求,更是當前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精神力量。紅色基因為時代發展彰顯主旋律。在偉大的變革時代,那些伴隨于歷史長河的紅色基因,是我們情感的依附、精神的歸宿,當年革命先輩之所以能在危亡和艱難困苦中絕處逢生,靠的就是紅色基因所蘊含的堅定信仰和獻身精神。面對當前的時局和形勢,倡導廉政文化和廉政精神意義重大,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應該珍惜紅色基因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用紅色的激情和脈動,去擁抱時代、擁抱事業,讓黨的光輝事業傳承千秋萬代,永不變色。
激活紅色基因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政文化建設的創新舉措。強調,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要大力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激活和傳承紅色基因,就是要把黨的光榮傳統、優良作風和奮斗精神,與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相結合,讓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彰顯出新的時代價值,世代相傳,發揚光大,為新時期廉政文化建設提供正能量。
激活和傳承紅色基因必須堅持兩個要點:“不丟老傳統”和“擔負新使命”。既要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優良作風,又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核心就是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于黨的建設系列重要講話,為我們傳承紅色基因、大力推進黨的廉政建設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學習貫徹好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激活和傳承紅色基因,是新時期廉政文化建設的創新之舉,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核心正能量。
申論寫作范文:用善灌溉 讓美綻放
善與美的關系,跨越漫漫文化歷程,依然是哲學領域中聚訟紛紜的問題。美的不一定善,善的不一定美,誠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克羅德丑惡的心靈與英俊的外表形成鮮明的對比;伽西莫多丑陋的外貌下卻有著高尚的人格。
然而,之于我們,美而不善或善而不美,都是不完美的,只有盡善盡美,才是我們最浪漫的情懷,才是我們畢生追尋的最高境界。如何梳理善于美的關系?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告訴我們:美是道德之善的象征。真正的美,不是形式主義,不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片面認知,是內化于心的“善念”,是“善念”外化于形的扶貧濟困、樂善好施。因此,用慈善灌溉,讓自由而真誠的美綻放。
慈善,讓每個人共享自由美。自由,是我們對生活狀態的美好期許,因為自由,個性得以釋放,尊嚴得以重視,這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活力源泉,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綿綿不絕的生命力。然而,35年的快速發展,有奢侈品消費位居全球第一,也有3500萬人口處于絕對貧困狀態。當人們為了生存困窘而掙扎之時,自由,從何談起?當然,有貧有富,是社會本身發展規律,但是,縱覽歷史,當貧富差距超越合理范圍,必然會帶來社會動蕩和民族生存危機。如果外在環境都不穩定,個人的自由,從何談起?慈善,是富有同情心的體現,是富人救助窮人的自愿行為。用慈善,解貧困線下人們的生活之苦;用慈善,緩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步伐,實現“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讓每個人共享自由平等美。
慈善,催化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美。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知之”是概念上的了解,主觀上不一定愿意接受;“好之”是主觀上承認價值,愿意將之作為追求的目標,但會受到外在因素影響;“樂之”則意味著人在這個事情或思想中找到樂趣,不再受限于外在的約束或者勸誘。之于慈善,亦是如此。知善,是對慈善內涵有深刻了解;好善,是對慈善社會價值的高度認同;樂善,會摒棄外在的一切誘惑,自愿地讓善行持之以恒。27年,化名“炎黃”的張繼清老人,持之以恒地捐款做慈善,這是對“樂善”簡單而樸實的詮釋;27年,包含祝塘鎮敬老院在內的人們,從未停止尋找的腳步,這是對樂善真實而執著的追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樂善和追尋樂善,點燃慈善蠟燭,以微弱之光溫暖冷漠情感,以點滴積累成燎原之勢,催化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美。
美,是美麗,更是美好,寄托人們對生活的期許,促使人們選擇跋涉前行。“上善若水”,用如水般的善念,理解慈善的本質內涵,認同慈善的社會價值;用如水般的堅韌,踐行慈善的濟困救貧、樂善好施。用慈善之水灌溉,讓時代需要的美,盡情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