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范文《提高國民素質》
【習題示例】
根據背景材料內容,結合我國實際,以“談國民文明素質的提高”為副標題,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觀點鮮明,主題明確,分析合理,論述深刻,語言流暢,文字不少于800字。
【參考范文】
道之以德 律之以規
——談國民文明素質的提高
近年來,我國經濟實力持續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行,進一步彰顯了我國的大國形象。但與我國禮儀之邦和大國地位不相稱的是,一些國人文明素質亟待提高,少數游客不文明的行為,幾乎使“中國人”成為“海外旅游不文明行為”的代名詞,損害了國家形象。隨著我國國際交往的日益增多,提高國民文明素質成為一項迫切而持久的課題。
在全球化的環境中,國民文明素質高低、公共行為規范與否,不再是國民個人的小事,而是折射出國家精神文明建設水準,關系到國家形象、民族聲望的大事。糾正少數人的不文明行為,提高國民文明素質,對于端正社會風氣,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維護國家形象,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國民文明素質問題的形成有其深層次的復雜原因,是個人內在修養和社會環境影響共同作用的結果。針對國人在國內外公共活動中存在的種種陋習,僅僅依靠法律或制度的強制矯正,或是單純采取正面的宣傳教育都是不夠的。要從根本上糾治不文明行為,應內外兼修,堅持宣傳教育與嚴格管理并重,按照“道之以德,律之以規”的思路,在提高國民自身道德素質的同時強化社會的外部約束。
首先,要在全社會持久深入地開展宣傳教育。大力倡導和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倡導“明禮誠信”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制定與當前社會條件和群眾認識水平相適應的國民文明素質標準,使全體國民牢固樹立以舉止文明為榮、以不文明為恥的意識,自覺按照榮辱觀要求規范自身的言行。要完善國民文明素質教育體系,制定市民文明公約、行為準則,編寫國民素質讀本,通過各類媒體廣泛宣傳,舉辦培訓班和講座,加強市民文明學校和農村文明大院建設,深入開展社會公德、文明禮儀、文明行為規范等內容的培訓教育,普及公共文明知識,打牢國民提高自身文明素質的思想認識基礎和道德基礎。
同時,要嚴格監督和規范國民的公共文明行為。一方面,要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創新公民道德實踐活動的載體。以未成年人和在職人員為重點,以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學校為平臺,結合不同系統和單位的特點,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監督社會成員公共文明行為,宣傳倡導文明的生活方式,既使被監督者的不文明行為得到糾正,又使活動參與者在互動過程中受到教育,自身的文明素質同步提高。另一方面,交警、城管、市政、旅游和文明辦等有關單位要加強執法,對市民的不文明行為認真檢查、嚴格糾正,對違反法律或規章的,不僅要批評教育,還要依法處罰,加大懲戒力度。在此基礎上,要使社會與政府雙方的行動形成交會,將兩者結合起來,政府的聯合執法要吸收民間組織或志愿者參加,社會的自發行動要與政府執法相互配合,從而形成監督制約國民行為的長效機制,保證國民文明素質持續提高。
通過官民攜手互動,在全體國民的共同參與下,國民告別不文明行為,走向與和諧社會和全球化要求相適應的新型公民,一定指日可待。
【精講】
[點睛論點]
文章將“道之以德,律之以規”作為文章中心論點,引用恰當,符合題目要求,體現出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文章結合不文明行為,從“德”和“規”兩個角度,論述如何提高國民文明素質,緊扣中心論點,前后連貫,渾然一體。
[文章點評]
本題是自選角度的半命題作文,特點在于給出了副標題,指出了文章的論述對象——“談國民文明素質的提高”。
申論文章的角度可以是全方位的,也可以是具體、單方面的。從提高國民文明素質問題的具體情況看,應著眼全面,提出全面到位的觀點。擬主標題就可以從文章的主要對策觀點入手,如寫成:“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倡導文明風尚,樹立大國形象”、“教育引導與管理規范并重”、“完善公民文明素質教育體系”等,就包含了文章對策的方向。
文章的結構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常規模式,對于國民文明素質來說,這種模式比較適合,從點上的個別國民不文明問題引出面上的“重視國民素質對國家形象、‘軟實力’的影響”,進而展開分析和論述,把議論的重點放在對策上。從“內部方面”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和“外部方面”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執法嚴格監督、社會參與等角度擬制對策,論述結構合理有效,層次清楚,對策充實豐滿,具有可操作性和現實意義。
另外,文章在內容上也比較充實,語句規范流暢,符合官方文章行文特點與申論寫作要求。
[妙言雋語]
1.在全球化的環境中,國民文明素質高低、公共行為規范與否,不再是國民個人的小事,而是折射出國家精神文明建設水準,關系到國家形象、民族聲望的大事。
2.要從根本上糾治不文明行為,應內外兼修,堅持宣傳教育與嚴格管理并重,按照“道之以德,律之以規”的思路,在提高國民自身道德素質的同時強化社會的外部約束。
3.大力倡導和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倡導“明禮誠信”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制定與當前社會條件和群眾認識水平相適應的國民文明素質標準,使全體國民牢固樹立以舉止文明為榮、以不文明為恥的意識,自覺按照榮辱觀要求規范自身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