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行測考試備考經驗
2017行測考試備考經驗:片段閱讀的中心句
行測試卷上的任何一個文段的構成都是命題者深思熟慮、精心安排的。然而文章并非只是為了寫而寫,而是為了表達一定的觀點。這也就決定了很多時候文段中的對策句就是文段的中心。
【例題1】每個年輕人都要經歷社會化過程。正道直行固然有一種簡約之美,但在參差多態的社會里,僅有這一招是遠遠不夠的。靈動如蛇固然是聰明而富有效率的,但如果沒有內心的方圓和規矩,純粹的機會主義者行而不遠。因而,社會這位無處不在的嚴師總是教化人們,要在堅持原則和事急從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在無傷大雅和誓不低頭之間找準分寸感。
最能體現這段話主旨的是( )。
A. 歧路紛紛,直道而行
B. 處世之道的選擇
C. 過于鋒芒畢露不利于年輕人的成長
D. 參差多態方為世界之美
【解析】總結詞“因而”后面是文段的重點,提出在社會 化過程中需要一個對策:在“正道直行”和“靈 動如蛇”中把握平衡。故正確 答案為B。A和D都只講了處世之道的一方面,不夠全面,故排除;C屬于無中生有,文段沒有提到。
中心句類型2——首尾句
很多文章是以總分或者分總等行文思路去謀篇布局的,這也就意味著在時間極其緊迫的情況下,考生可以看首尾句去識別中心句。
【例題2】“世界汽車之都”底特律的日趨沒落讓人們看到,一座城市的產業結構如果過于單一,抗擊外部風險的能力就會很差。對于產業結構單一的城市來說,一旦支柱產業或支柱企業出現衰退,整個城市的經濟就容易陷入困境,從而影響城市的持續發展。例如一些資源型城市,依靠自然資源的開采和相關產業得到發展,但隨著資源的枯竭,就會陷入衰退。
最能概括這段文字的是( )。
A. 底特律的產業結構過于單一
B. 底特律屬于資源型城市
C. 底特律沒落的警示意義
D. 底特律的沒落不是個案
【解析】正確答案是 C。文段結尾是例子,明顯不能是分總結構,所以很直觀文算是總—分結構,首句即為主旨句。該句指出底特律的日趨沒落帶來的警示:產業結構過于單一,抗擊外部風險的能力就會很差。后面一個分句具體解釋了產業結構單一的具體表現。故正確答案為C。A只概括了一點,不全面;B無中生有,文段沒有提到底特律屬于什么類型的城市;D擴大了主體的概念,文段只提到底特律的沒落,并沒有就其他城市進行描述。
2017行測考試備考經驗:復習言語三個要點
言語理解與表達是歷年招警考試行測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且其重要性越加凸顯出來,因此,對此題型需要深入了解。
言語理解與表達考察選詞填空和片段閱讀兩大題型,其中選詞填空分為近義詞辨析題和語境搭配辨析題,兩個題型中考察語境搭配辨析題較多。片段閱讀中主要考查細節題、推斷題、結論題、內容類和主旨類,考察比重較高的題型為主旨類題目。
由于此類題型閱讀量較大,因此考生要增加閱讀量的積累。在做題的同時也要限制自己的閱讀時間,一般一套題目限于30秒的時間,如果大家始終保持這個閱讀時間那么一定會在標準的考試內做完言語類的題目。
對于言語理解與表達來說,復習的比較先應該是對言語的特點進行分析,例如數學的核心特點是公式,邏輯的核心特點是規則,而言語的特點核心抓材料的語境和結構。本著這樣的核心思想才能打開學習言語的思路。下面,華圖招警考試頻道為廣大考生總結以下三點復習要點,供考生參考。
1、學習理論要在前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要以理論的學習為先,言語也不例外。一先要掌握由詞到句子的特點,了解相關的知識。詞有實詞和虛詞之分,其中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介詞和連詞在句子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因此要分清其中的一個詞究竟屬于那個詞類。其中關聯詞的作用尤其重要,復習時要識記關聯詞的類型和關聯詞的作用,以便更好的分析語境。在此基礎上,熟悉詞語之間的區別有哪些,例如語意的輕重程度、詞義的范圍大小、搭配的對象等相關角度要清楚。
2、核心方法要抓穩
片段閱讀是這幾年常考的題型,對于片段來說其中的核心方法要把握,例如其核心大法——結構分析法就值得大家掌握。我們需要從中去了解結構分析法的由來,是句群的特點轉化而來的,對于片段閱讀這一題型特別適用。其次要熟悉結構分析法的分類,一般包括有關聯詞和無關聯詞兩大分類,每個類別當中還要細分,例如有關聯詞的分類當中包括并列結構、遞進結構、因果結構和轉折結構等。再次,找出每個方法的適用題目或者題型。轉而想到如果遇到什么題目或者什么題型才用到這個方法,這樣循序漸進地進行才能起到比較佳效果。
3、全面總結要堅持
言語類的題目相對數學、邏輯表現的另一特點便是其具有的主觀性,因此常出現爭議題目,很多考生在遇到爭議題目時只是考慮到這個題目的答案究竟是什么,但是卻忽視了這正是一個信號。如果這類題目出現的較多一定是有其規律和特點值得大家分析,應該及時地進行分析,找到其內部規律所在,這樣就可以豐富我們的理論體系,也可以讓我們更有針對性地應對千變萬化的考題,提高我們的應變能力。同時,如果我們已經做了一遍題,或者是已經聽過了一遍理論知識,那么我們也不要不聽或者是不再看了,因為每次聽、每次做都會有不同的體會在里面,一先次聽會覺得很新,我要嘗試,而第二次聽,是帶著試驗后的成果再聽,會更有收獲。
2017行測考試備考經驗:極限思想之和定最值
一、知識鋪墊
1、什么是極限思想
所謂極限的思想,是指用極限概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數學思想。如一條船順水而下用時t1,逆流而上用時t2,則當水速增大時,t1+t2如何變化?當水速增大時,t1會變小,而t2會變大,但是,t1與t2,哪個變化大不知道,所以t1+t2如何變化也不清楚。此時如果改用極限的思想來思考的話就會比較簡單,假設水速增大到無限大,則此船肯定回不來了,即t2無限大,此時雖然t1變小,但相對于t2而言,t1的變化幅度要小得多。所以,t1+t2變大了。
2、適用極限思想的題的題型特征
題干或問法中出現最大或最小、最多或最少、至多或至少。
3、極限思想的核心:湊、均、等、接近
二、極限思想之和定最值的應用
1、什么是和定最值
和定最值:多個數的和一定,求其中某個數的最大或最小值問題。
2、和定最值中的6種問法及對應的解題要點
①求最大量的最大值:讓其他值盡量小。
例:5個箱子總重50公斤,且重量排在前三位的箱子總重不超過重量排在后三位的箱子總重的1.5倍,問最重的箱子重量最多是多少斤?
②求最小量的最小值:讓其他值盡量大。
例:6個數的和為48,已知各個數各不相同,且最大的數是11分,則最小數最少是多少?
③求第N大的數的最大值(N即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如第二大的數的最大值):讓其他值盡量小。
例:有21朵鮮花分給5人,若每個人分得的鮮花數各不相同,且分得鮮花數最多的人不超過7朵,則分得鮮花第二多的人最多分得幾朵鮮花?
④求第N大的數的最小值(N即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如第二大的數的最大值):讓其他值盡量大。
⑤求最大量的最小值:讓各個分量盡可能的“均等”,且保持大的量仍大、小的量仍小。
例:現有21朵鮮花分給5人,若每個人分得的鮮花數各不相同,則分得鮮花最多的人至少分得幾朵鮮花?
⑥求最小量的最大值:讓各個分量盡可能的“均等”,且保持大的量仍大、小的量仍小。
例:現有21朵鮮花分給5人,若每個人分得的鮮花數各不相同,則分得鮮花最少的人最多分得幾朵鮮花?
【小結】一般情況下,第一種情況,題干中會出現所求量與其他量之間的不等式關系;第二種情況,題干中最大數的值有一定的限制條件;后四種情況,題干中會出現“這些數各不相同”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