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技巧
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技巧(一)
一、什么是文章的立意
通俗的說,文章的立意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則通過文章標題確定是否準確。在文章寫作中你一定要明白你要寫什么,你想表達什么樣的主題思想。在申論寫作中,如果立意不準確,那么不論你寫出來的文章有多精彩,都是偏題作文,直接歸為四類文。所以立意是文章寫作的難點,更是重點,這是大家的共識。而且在文章寫作中,最先開始的就是立意要高,其次才是謀篇造句遣詞。
二、立意需注意的事項
(一)正確、鮮明
立意正確是我們申論寫作的最基本要求,它不僅要能確立材料所反映的主題,同時也要能體現材料所反映所折射出來的生活本質和主流,同時還要求要符合自然發展規律。所謂鮮明,是指所確立的主題能旗幟鮮明地表明觀點,比如總論點和分論點之間的關系也要能清晰的表示出來。
(二)深刻、新穎
深刻是指所確立的主題是能反映材料所表現出來的本質和規律,能揭示事材料包含的深刻思想意義。新穎是指所確立的主題不僅來源于材料,也包括作者對該社會現象有的認識、感受和看法。
(三)積極向上
所謂積極向上是文章符合社會主流思想,符合社會大背景,不存在反黨反社會情況。
三、立意的方法
(一)題干關鍵詞分析
題干關鍵詞法,也就是說在申論寫作中,我們可以從題干的要求中找出關鍵詞,確定出文章的立意,同時也可以分析出文章的總論點。
例如題干要求結合“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這句話,聯系實際,寫一篇文章。
看到這道題時,我們首先會發現“慢”、“自在有為”、“急不得”是這句話里提煉出來的核心關鍵詞,都在強調“慢”字,這個時候所寫文章的立意就需要緊緊圍繞“慢”來展開。標題中一定要見到慢字。立意知道后,自然文章總論點也就跟著出來了,也就是“慢下來,過自在有為的生活”。
(二)題目關系分析法
題目關系分析法,強調的是分析客觀題目,梳理出作文的脈絡,最后確定文章的立意和總論點。
在做客觀題時,材料中的一些重點內容已經被我們作為答案要點梳理清楚了,其實這時候整篇材料的中心思想也就出來了,寫作的文章立意和總論點也隨之出現。例如:
第一題:基層文化建設工作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弘揚的啟示
第二題:目前漢語生態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漢語文化
第三題:法國保護本國文化方面的做法——對中國文化保護的借鑒
第四題: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講座講解稿重點——社會主義文化
梳理完以上客觀題后,我們會發現所有的材料都是在圍繞文化展開,于是就能明顯知道所寫文章必須圍繞“文化”展開,文章立意也就把握清楚了。
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技巧(二)
申論抄材料得答案 申論得高分難,每次考試成績總是波動不大,很多考生都有這種困擾,有的考生認為申論復習無從下手,于是便有這樣一種觀念,既然復習不復習差別不大,那就沒必要花太多心思備考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申論主要是按點給分,有的考生答案沒有寫全面,自然是要扣分的,因此考生概括應該在規定的字數內作答的盡可能全面,語言表述簡潔精煉,概括的點可多但不能少,因為多了一般不扣分,少了肯定是要扣分的。這就非常考驗考生如何巧妙抄材料的本事了。下面用一個例題來說明。
一、申論給定資料
克里斯蒂安是德國勃蘭登堡州一個小企業的木工。他初中畢業后,面臨的選擇是繼續深造學習,還是進入職業學校學一門手藝。“我和父母分析了自己的情況和家庭條件后,決定上職業學校的木工專業。”克里斯蒂安介紹說,“在德國,經職業技術培訓后的技術工人待遇很高,也很受尊重。我16歲上職業學校時,每月就能掙400歐元,足夠自己生活了。再過兩年我就有資格參加高級技師考試,26歲我完全有可能成為高級技工。”德國大學學制較長,一般為6年,開銷最少4萬歐元,當克里斯蒂安的初中同學26歲大學畢業,還一貧如洗的時候,他的存折上已經有5位數字的存款了。
分析,成功的原因:經職業技術培訓后的技術工人待遇高,受到尊重,使得學生們愿意接受職業技術教育。
德國制造業的發達很大程度上歸功于這個國家高水平的職業技術教育。德國目前有各種職業學校9000多所,除了30%左右的青年上大學外,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不同形式的職業教育。職業培訓的費用主要由政府和企業承擔,培養一名職業學校的學生每年平均花費1、5萬歐元,而普通學校的學生只是這一費用的三分之一。另外,企業還提供實習場所,并發給學生每月500至800歐元不等的生活費。德國《職業教育法》中,對參與職業教育企業的資格、設備、場所等方面都有所規定。能夠進行職業技術教育,表明了企業的水平,對于企業來說是一種榮譽,當然企業也會享受到國家的經費補貼。但也不是所有企業都有能力或愿意親自培養人才,對一些企業來說,購買培訓設備、找人實施培訓的費用十分昂貴。于是,一些專門幫助企業承擔學徒“校外培養”任務的職業培訓中心應運而生。企業需要什么,培訓中心就培訓什么。
分析,成功的原因:(1)政府給予企業經費補貼,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技術培訓工作,同時通過立法對參與的企業予以規范;(2)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并向學生發放生活費;(3)為企業培養和輸送人才的職業培訓中心出現,推動了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
在德國職業教育體系中,政府和工業界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無論是聯邦政府、地方政府還是企業、工商協會,都各司其職,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培養技術型人才,保持德國的競爭力。德國聯邦政府主要負責搭建合理的法律框架,認可培訓崗位并對培訓、創新以及相關研究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為職業教育學校設定課程,為教職人員提供資金支持等事務則落到各聯邦州的頭上。同時,聯邦州還需監管商會活動,因為商會在職業教育中承擔了監管企業、證書發放等重要任務。作為職業教育體系的中堅力量,企業有必要不斷創新、更新職業培訓崗位,提名專家參與規則制定,并提供一定的培訓補貼。工商聯合會和手工業協會兩大協會負責監管企業,包括核實企業培訓資質、監管企業培訓、登記培訓合同、管理考試等重要環節。此外,商會還會為企業培訓提供咨詢,在企業與學徒產生糾紛時充當調解人角色。法國總統曾感慨地說,德國每年要向西歐出口很多產品,但看來還應該出口另一種產品,這就是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制度。
分析,成功的原因:(1)聯邦政府搭建合理的法律框架,認可培訓崗位,并提供資金支持;(2)聯邦州為職業教育學校設定課程,為教職人員提供資金支持,同時監管商會活動;(3)企業不斷創新、更新職業培訓崗位,提名專家參與規則制定,并提供一定的培訓補貼;(4)商會負責監管企業的職業培訓工作,為企業培訓提供咨詢,并承擔調解企業與學徒之間糾紛的職責。
二、申論作答要求
根據給定資料分析歸納職業技術教育在德國成功的原因。(18分)
要求:全面準確,條理清楚,250字左右。
三、分析
(一)明確試題要求,定位答案區域
1、作答內容:概括德國在職業技術教育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
2、要點個數:分值為18分,預計作答要點有6個。
(二)仔細閱讀資料,勾畫關鍵詞句
資料中有關德國在職業技術教育方面的做法和特點的內容就是關鍵詞句。我們可以將相關的關鍵詞句在資料中劃出,并且可以將自己的理解批注出來。
(三)參考答案
(1)政府:聯邦政府搭建法律框架,認可培訓崗位,并提供資金支持。州政府為職業教育學校設定課程,為教職人員提供資金支持,監管商會活動。(2)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和生活費,創新、更新職業培訓崗位,提名專家參與規則制定,提供培訓補貼。(3)商會:監管企業的職業培訓工作,為企業提供咨詢,并調解企業與學徒間的糾紛。(4)職業培訓中心:為企業培養和輸送人才。(5)技術工人待遇高,受到尊重,使得學生們愿意接受職業技術教育。(6)政府還給予企業經費補貼,鼓勵其參與職業技術培訓工作,并通過立法規范參與的企業。(250字)
上面的參考答案各要點全部都是從給定材料中分析得出的,這就是抄材料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