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天津市公務員面試題含答案
2017天津市公務員面試題(一)
在霧霾籠罩,讓人憂心忡忡之時,環境保護部派出4個督查組,分赴北京、天津、石家莊、廊坊等城市采取暗查、暗訪等方式重點督查重污染天氣應急應對工作開展情況。對此,有人發出質疑,“督查暗訪,‘霾禍’會被徹底鏟除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據環保部通報,京津冀及周邊31個城市現今均出現重度及以上污染,北京空氣重污染預警也屢屢升級為橙色預警。對此,環保部實施的督查暗訪工作行動值得點贊,加大督查力度體現其責任擔當,采取暗查、暗訪等方式,也更能及時發現真問題。
與此同時,質疑聲音也引發更多的深思。誠然,督查暗訪發現問題并不難,難的是有效解決問題。現今,環境檢測數據造假已成為“公開的秘密”。企業造假手段層出不窮,一些企業檢測設備安裝在一個管道,而實際排放則是在另一個管道;有些企業安裝了檢測設備,但是卻暗自做了手腳,每天晚上對在線監測設施煙塵儀電位器進行調整,并對其系數進行修正,甚至通過修改設備工作參數等軟件手段造假,真可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頂“霾”作案、偷梁換柱的系列事件背后,我們更需深究的是少數地方部門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缺乏與走過場的督查形式,甚至于為保一方發展而為頂“霾”作案人跑環評、跑數據、跑總量的錯誤政績觀。
為讓“等風來”不再成為霧霾來臨之時人們的共同祈愿,為使督查暗訪任務真正落到實地,我們的“作戰方式”需升級。一方面,將督查工作常態化,加大督查暗訪的力度,力圖擺脫“霧霾才督查”的怪圈,并充分發揮社會的監督力量,力抓頑固派“把柄”;另一方面,處置方式進一步升級,除了警告、通報之外,對那些不按要求整改、有多次不良記錄的企業,讓其“關門大吉”。與此同時,加大對不達標企業的整改力度,督促環保不達標的企業整改到位,完善檢查巡查機制,讓其嚴格執行審批事項,堅決堵住權錢勾結、利益輸送的“暗門”。更為重要的是,國家應重視發展清潔能源、淘汰落后產能,走一條綠色發展之路。霧霾來襲,任誰都無法獨善其身。唯有同心協力驅霾,才能打造美麗中國、健康中國。
2017天津市公務員面試題(二)
這是一道求職動機與擬任職位匹配性的題目,考生在拿到題目之后通過認真審題,結合題目中所給的基層工作人員的身份,就如何能夠做好基層工作,做好群眾和政府的紐帶,拉近群眾間的距離,可以從基層公務員怎么說,怎么跟群眾交流,再到基層公務員怎么做,怎么開展工作的各方面來展開論述。
【參考答案】
“大樹扎根于沃土,高樓立足于基石”,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人民群眾永遠是我們黨和國家最強大的后盾,因此只有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共命運,我們黨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國家才能繁榮富強。我認為,與群眾拉近距離的關鍵在于我們的行動。
首先,要做到多交流,多理解,多傾聽。深入群眾,與他們溝通,傾聽他們的真心話,及時掌握基層的基本情況,關心他們的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認真傾聽他們的講述,對他們 的發展提出自己的建議,多和老百姓講實話、辦實事自然會拉近你與他們之間的距離。
其次,要融入群眾的“土氣”,收斂“官威”。拉近干群關系的基礎是去除官本位的思想, 以公仆之心對待群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真正做到與群眾親密無間、平等視之。我們要用真心話、實在話與百姓交談,盡量用農家話、土話、百姓語,以一身“土氣” 融入到群眾之中,不擺架子,不打官腔,消除與群眾的距離感、陌生感,增進與群眾的感情。
最后,下基層、進農家、訪民情、解民困。如果我們的公職人員整日做辦公室,與群眾 直接打交道的機會就越來越少,距離越來越遠,感情越來越淡。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加入群 眾隊伍,多參加勞動鍛煉,把關心群眾、為民解憂當作義不容辭的責任。時刻把群眾的冷暖 掛在心上,多為群眾辦些雪中送炭的好事、實事,才能不斷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
2017天津市公務員面試題(三)
在一次向貧困地區捐衣服的活動中,由于捐衣服的大都是年輕人,衣物運到該地區后,出現了太多流行時尚的衣服,但該地區的農村里大都是老人和孩童,故基本上很少有人領取衣物,造成了此種尷尬的局面。后續無人領取衣物處理中又出現了無人管理與組織的問題。對于捐贈慈善事業,有的人認同捐物,有的人說直接捐錢較合適,你怎么看?
【解析】
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明有所不明”。天下萬事萬物,都沒有十全十美,在擁有優勢的同時必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我們必須要辯證的看待。
就捐物而言,益處很多,就捐贈者來說是愛心的傳遞也解決了家里舊物閑置誤用的煩惱;就被捐助者來說,如果能夠直接使用就可以免去再次購買的麻煩并且有些物品可能在偏遠地區也不易買到;就整個社會而言,社會上生產的物資在一定時期是固定的,物品的捐助可以使這些物資等到更合理有效的使用,并且,愛心物資作為有形之物在傳遞過程中更容易激發大家的善良。但捐物也有不便的地方,捐助物品的運輸、管理以及分配都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如果處理不好,容易傷害愛心人士的愛心。
捐錢也有捐錢的益處,我們今天處在一個商品經濟時代,如果被捐助者領到的是現金,他們可以去購買自己需要的物品,這樣省去了公益活動捐物時要首先去了解捐助地區實際需求的環節。并且,捐錢也不用考慮運輸及保管的問題,因為錢可以直接通過銀行轉到需要者的賬戶中。但捐錢也有不利的一面,現在大多數愛心資金都是通過公益組織發放的,如紅十字會等等,那么在資金的使用發放方面,必須要流程公開、完善、透明,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制度,否則,一旦出現一些丑聞,那么對整個社會的愛心氛圍傷害是相當大的。
既然捐錢和捐物都是既有理由有弊,那么我們就沒有必須在那種方式更優這個問題上起爭執了。我們要做到的是如何力爭使每種方法都盡量發揮其優勢,較少其缺點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在這一方面,我們要做的工作是很多的,比如捐物時做好物品的收集、管理、和發放工作,事前做好調研工作,將貧困群眾真正的需求及時正確地傳遞到愛心人士手中,在比如,捐款時對資金的使用一定要公開、透明、科學、合理,政府也要引導或者說培養更多的專業公益組織和公益人才,使公益事業蓬勃發展。
互幫互愛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要我們都懷著一顆真誠之心,身體力行慈善的本意,無論是捐款也好,還是捐物也好,都將會使我們的社會到處洋溢著人性最光輝的一面——愛他人。
看過“2017天津市公務員面試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