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青海省公務員面試預測題及答案
2017青海省公務員面試預測題一
正所謂“千呼萬喚始出來”,面對多年對中小學“課業負擔重”的吐槽之音,各地終于陸續出臺了“減負令”,從上課時間、作業數量和考試方式上為中小學生減負。然而,令人驚訝的是,“減負令”只是“看起來很美”而已。孩子們并沒有因為“減負令”的出臺而真正“輕松”起來,課內減去的“負擔”,全在課外補了回去。英語班、寫作班、奧數班……孩子們的課余時間被安排的滿滿的,而家長們更是遭遇著經濟和精力的雙重壓力,“苦不堪言”。“課內減負課外增負”成為了“減負令”出臺的真正結果。
當然,家長有家長的無奈。“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學、學,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跟上腳步,必然會被其他孩子甩在后面”“學校的減負教育根本應付不了壓力考試”……家長們在課余時間給孩子“開小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努力學習,提高成績。顯然,在我們口口聲聲喊大力發展素質教育的今天,成績依然是評價學生好壞,甚至是決定學生前途的重要標準,甚至是唯一標準。在某種意義上說,成績好就等于好學生,就等于好未來。
如此“唯成績是舉”的“戒尺”不僅僅打在了學生和家長們的“身上”,更打在了“素質教育”的臉上。在筆者看來,新聞中的“課內減負課外增負”的現象說白了就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在應試教育的“統治”下,家長“變著法兒”的用各種方法“幫助”學生考出好成績。而學生們,在成績的壓迫和父母的“呵護”下,磨去了棱角,失去玩耍歡樂的時間和機會,成為了學習的“機器”和成績的“奴隸”。
顯然,在應試教育下,“減負令”只是“看起來很美”的“擺設”,而“素質教育”是也只能是一句口號而已。應試教育不除,類似新聞中的“奇葩”現象就不會絕跡。這就要求教育部門要徹底改變應試教育制度,從體制、機制上突破教育改革的瓶頸,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走出“重分數,輕能力”的窠臼,家長和學生才能真正擺脫成績的束縛,收獲更多的人生樂趣。
2017青海省公務員面試預測題二
11月4日,北京市政府表示,11月13日將有一次較強冷空氣活動,北京有較大可能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低于5℃,決定將正式開始供熱(供暖)時間提前至11月13日。3日,天津市供熱辦發出通知,經市政府批準,將于11月5日起提前供熱。(11月5日《人民日報》)
北京“提前供暖”而且費用由政府埋單,這給寒冷的深秋送來了暖意,更給民眾送去了溫暖。雖然提前一天供暖,會給政府帶來近億元的費用,但帶來的效益不是用金錢來計算的。
強冷空氣提前到來,在這個節骨眼上,也是考驗政府心中是否有民眾的時候。打個也許是不怪當的比喻,就像天氣發冷了,父母擔憂自己在外工作的孩子挨凍,便不遠千里,送去衣被。也就像有孝心的子女怕父母冷了,給父母添置過冬衣服。在寒冷時節,及時給民眾送去“溫暖”,體現了黨委、政府對民眾的關懷,更體現了政府民生理念和服務意識的提高,是一種心系百姓權利的責任擔當,讓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
供暖工作一直以來是涉及到千家萬戶,關系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供熱事業是直接關系社會公眾利益的基礎性公共事業。冷空氣到底什么時候來,雖然不是人為決定的,但也是檢驗城市管理者是否有愛民之心,是否有良心和責任心的時候。現在,一些政府熱衷于搞“錦上添花”的表面文章,喜歡搞政績工程,而偏偏像供暖這些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工程,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提前供暖不像某些地表上的“政績工程”那樣顯眼,反而要花去大筆的錢。
其實,提前供暖,雖然上級領導不一定能看得到,感受得到,而老百姓最能感受得到。如果大冷天老百姓受凍了,當地政府平時即使做了再多的工作,老百姓心里肯定還是有怨氣的。因為,北方寒冷的時節是百姓最最難熬的日子,不僅可能會被凍傷,而且夜里常常被凍醒,白天也無心工作,會讓民眾對政府失去了信心。北京摒除城市供暖管理中一直沿襲的計劃經濟時期按日歷供暖的剛性機制,以天氣變化為風向標,不僅提前供暖,而且由政府埋單,著實令百姓感到溫暖,也說明政府的工作理念與時俱進。
關心民眾“冷暖”,最直接的民生“冷暖”就是供暖工作是不是做到了位,是不是能夠讓民眾滿意,而提前供暖則充分體現了政府民生理念和服務意識的提高,是一種心系百姓權利的責任擔當。提前供暖,讓百姓告別冬日“冷冰冰”的尷尬,使百姓溫暖過冬的民生福祉從愿望變為現實,當民眾享受融融暖意時,自然會對政府的工作與作風深表敬意,無形當中,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得到了新的提升。
2017青海省公務員面試預測題三
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2016中國睡眠指數》顯示,23%以上的中國人有熬夜習慣,特別是一部分“夜貓子”,夜越深,精神頭越足,他們可能會選擇上網聊天、看影視劇、打游戲或者通宵KTV等。為此,有關專家指出:“夜貓子”玩的是命,每晚睡4小時以下者八成短壽。(11月4日中國廣播網)
所謂“夜貓子”,是指那些嚴重睡眠不足的人。他們把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規律完全被顛覆,貌似分不清白晝和黑夜。美國研究指出,每晚睡眠不足4小時的成年人,其死亡率比每晚能睡7~8個小時的人要高180%,而睡不夠的人衰老速度是正常人的2.5~3倍。由此可見,其危害是不堪設想的。
既然“夜貓子”玩命危害這么大?但為啥警醒不了那些嚴重睡眠不足的人呢。說句直話,除一部分人因工作、學習外,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拿生命做賭注,或者說是透支自己的健康。君不見,KTV、迪吧、歌廳夜夜人流涌動、揮霍青春,夜市餐飲把杯交盞、熬夜傷身,打牌賭博通宵達旦、睡眼惺忪,玩手機、打游戲、看視頻夜以繼日、神志不清……像這樣長期如此,以犧牲睡眠為代價,折煞的是不是自己的身體以至于生命呢。
可能有人要問,一個人究竟需要多少睡眠時間才合適?筆者百度了一下,得知雖然沒有絕對的標準,但無論如何,保證總的睡眠時間是絕對必要的——每天7~8小時睡眠時間。這也是人們常說的關于睡眠最重要的金科玉律。
是不是所有睡眠不足的人都在有意玩命呢?不是。現在中小學生睡眠不足,與當前教育體制有一定的關系。為了讓祖國未來的公民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加快教育體制改革,扎實推進素質教育迫在眉睫。也有一部分因工作需要加夜班者,部門和單位要安排好他們足夠的休息時間。因為人是鐵飯是鋼,一夜不睡好渾身無力量。
不過話說回來,“夜貓子”玩命短壽實不可取,甚至丟命并非危言聳聽。在現實生活中,熬夜丟命的悲劇一再為我們敲響警鐘:湖北一小伙子打了4通宵麻將猝死在家門口;江蘇常州一名女子因連續熬夜看球賽猝死;中國傳媒大學一名25歲的學生因經常熬夜猝死。因此,真心希望那些“夜貓子”,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戒掉不健康的惡習,為了國家、社會、家人和自己,嚴格遵守睡眠的金科玉律,每夜睡一個好覺,快樂健康每一天;工作學習勁頭足,早日實現美好中國夢。
看過“2017青海省公務員面試預測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