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西藏公務員面試模擬題及答案
2017西藏公務員面試模擬題一
【解讀】
目前,在我國,誠信建設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就是:陌生人社會已經形成,市場交易和守信成本過高,“老實人”吃虧的現象屢見不鮮。扶老者被訛,助人者被騙,守法企業成了一些人愛捏的軟柿子,老實排隊的經濟適用房申購者望眼欲穿……曾幾何時,老實人、誠信者在社會上幾乎成了“傻”的代名詞。在此前的一項網絡調查中,面對“您是否因為堅持誠信吃過虧”這個問題,選擇“有過”的受訪者高達88.4%。
這是一種非常不正常的社會現象。誠信者沒有得到應有尊重和鼓勵,更有甚者還要付出沉重代價。相比之下,失信無需成本,失信者反而可以“食信而肥”。誠信者吃虧,失信者得利,這種強烈的反差,直接沖擊的是價值底線,導致是非標準的顛倒。
經驗和教訓告訴人們,誠信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喚起內心的道德,讓誠信成為一種有感召力的價值觀;又需要借助外在的制度環境,形成守信用、講誠信的社會風氣。
近年來,國家層面的道德模范評選,各地對“最美人物”的褒揚,“信義兄弟”“油條哥”等誠信標桿脫穎而出,已經在不斷傳播誠信的正能量。很多黨員干部以身示范,用自身行動做標桿,影響周圍的普通人誠實守信。
加強誠信建設,關鍵在于制度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提出要構建守信激勵機制,加強對守信主體的獎勵和激勵。這些頂層設計,彰顯了“用制度為守信者撐腰”的制度導向,將為誠信中國建設帶來新的正能量。一些城市已經出臺“好人法”為扶老者免除后顧之憂;稅務總局將對納稅信用進行評級,讓誠信納稅人上“光榮榜”,可享受相關優惠待遇;不少地方紛紛建立守信企業“紅名單”“紅榜”,加大扶持和優惠力度,讓守信企業“有肉吃”。
信用建設最重要的是要靠法律保障。要通過健全法律和法規,完善信用信息系統,把違法違規、不守誠信的個人或企業列入“黑名單”,限制他們的經濟活動和高消費行為,讓其為失信付出代價,這就是揚善懲惡的作用。這對失信者是教育和制裁,對公民和其他經濟組織也是一種警示和監督。
國以誠立心,人以誠立身。現在,人們越來越迫切地認識到,誠信是每個人不能缺少的另一張“身份證”。知易行難,建設誠信的社會,需要公民的思想自覺,更需要制度力量的激勵和護航。只有內外兼修,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在全社會形成“人人知誠信,人人守信用”的好風尚。
2017西藏公務員面試模擬題二
【面試模擬預測】
微信“朋友圈”,真的是私人空間嗎?你怎么看待微信朋友圈?
【解析】
微信朋友圈,是大家在自己微信上發布的文字、圖片等信息,主要供自己微信好友欣賞、評論等。但是微信朋友圈同樣也可以被朋友轉發,這樣會造成自己的信息讓更多的人看到,這樣微信朋友圈就是公共空間,不是私人空間。
要判斷“朋友圈”是否是私人空間,首先要判斷傳播的內容應如何定性,是否屬于公開傳播。我國《著作權法》當中規定:只要使家庭成員和經常交往的朋友圈子之外的不特定人群能夠閱讀、欣賞或以其他方式感知作品,就構成了公開傳播。這樣微信朋友圈就無法滿足私人空間的要求。因此微信朋友圈就成了公共空間,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微信朋友圈的任何東西都可以經自己的好友轉發或轉載出去,成為他人自己朋友圈的信息,更多人可以看到這則信息,具有極強的傳播性。第二,在發布信息時如果忘記注明自己的哪些朋友可以看,哪些朋友看不到的話,這樣也無法保證自己的“私人空間”。第三,如果在自己微信隱私沒有設置好的話,即使是陌生人也可以看到自己微信中的一些信息,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是無法保證自己微信“朋友圈”是私人的,純屬是完全公開的。
要想讓微信“朋友圈”真的成為私人空間,首先,國家有關部門應該與騰訊公司溝通,讓其健全微信功能,比如可以控制信息不得轉發,用戶發布信息時可以注明保密級別等,達到要隱私的純隱私,要公開的就可以公開,保障個人以及公司,甚至國家的隱私不外泄。其次,騰訊公司也應該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群眾了解自己產品的功能和優點,含有哪些弊端。再次,廣大人民群眾在使用微信發布消息時應該慎重,思考好自己的信息內容,以及內容對隱私性的要求。騰訊公司也應與法律部門聯合,對那些外泄別人注明保密級別的秘密信息的人員,追究其法律責任。只有這樣才能讓微信“朋友圈”,成為私人空間。
2017西藏公務員面試模擬題三
【題目預測】
有人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也有人說:要有創新,要打破規矩。你如何理解?
【分析】
1、無規矩不成方圓告訴我們規矩的重要性,生活中每個人都要遵守規矩。但是遵守規矩并不是讓我們墨守陳規,要在規矩基礎上有所創新。
2、通過工作中我們的工作紀律要求以及我們改革開放這一做法來論證規矩與創新兩者之間的關系,規矩是為了我們開展工作時有據可依,我們同時也要在規矩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3、規矩與創新之間的關系告訴自己以后生活中既要守規矩又要善于打破常規創新的方法。
【答案要點】
無規矩不成方圓告訴我們規矩的重要性,生活中每個人都要遵守規矩。但是遵守規矩并不是 讓我們墨守陳規,要在規矩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強調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規矩、規則,否則無法成功。規矩是多年來人們總結出的經驗,是做事和為人必須要遵循的原則。“要有創新,要打破規矩”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在規矩的基礎上創新。如果過分強調規矩,它就可能束縛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最終就毫無發展可言。
就像我們的領導干部在工作中有嚴明的紀律要求,這種要求對我們領導干部的成長以及工作的開展都是有好處的,離開這種紀律約束,很多人可能就會犯錯,影響工作的開展甚至讓群眾對政府工作有意見。然而,社會環境在變化,群眾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新的矛盾層出不窮,如果固守既有的規則、原則不變,那么必然會阻礙工作效果的實現,所以創新成為了必然選擇。創新就是要勇敢地突破“規矩”的限制,堅持“與時俱進”。我國改革開放3 0年的社會實踐就是在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基礎上所做的創新,其所帶來的巨大效益就讓我們知道了創新所帶來的好的結果。
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處理任何問題都必須遵循必要的規矩,但是面對復雜的具體問題和工作時,又要敢于打破常規,勇于創新,所以我們在工作中要不斷的向同事學習,勤于思考,若發現以前的一些做法已經不能更好的解決現在的問題,那么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與同事一起努力,真正地將群眾的事情辦好。
看過“2017西藏公務員面試模擬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