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備考經驗:如何當上“國際公務員”
通過國際組織在讀碩士生實習項目,進而申請、考試、面試、入職是部分人成功贏得國際組織G級職位的軌跡。除了G級職位,聯合國國際公務員按職務性質分還有高級官員(D級以上職位)和業務類官員(P級職位)。D級以上職位大多由各國派出,P類專業官員則可以通過聯合國國家競爭考試向全世界招徠。
1976年出生在贛西小城的劉超,博士畢業后供職于北京一家媒體。2006年,劉超通過報名參加聯合國國家競爭考試。和宓鵬飛不同,劉超沒有聯合國實習的經歷,但他順利通過了簡歷篩選,獲得筆試資格,而大批報名者在簡歷篩選環節就被預選委員會淘汰。之后,全球6000余人參加筆試,20人勝出。2007年11月,劉超飛往紐約,參加了嚴格的面試。又經過3個月的試用,終于接到錄用通知,成為一名年薪約9萬美元的“國際公務員”。
相較于中國政府委派這一獲任“國際公務員”的主渠道,劉超、宓鵬飛等這種通過個人申請、考試而成功入職的人算是鳳毛麟角。若論為國際公務員這一事業打拼,52歲的徐浩良則是一個“標桿”。
自同濟大學畢業后,徐浩良放棄留校執教,決定去美國留學。1995年,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他在聯合國找到一個實習崗位。1個月、2個月、3個月,聯合國與徐浩良簽的短期協議越來越長。1999年,在聯合國工作了5個年頭以后,徐浩良終于拿到了與聯合國的正式合同。今年,經過14年歷練的徐浩良被任命為聯合國助理秘書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助理署長兼亞太局局長,成為目前非中國政府委派的在聯合國任職的最高級別中國籍官員。
對于向往成為“國際公務員”的中國年輕人來說,機遇正在向他們招手。今年12月,聯合國將在北京舉行包括行政管理、金融、新聞、法律事務和統計五個專業的青年專業人員考試(簡稱“YPP”考試)。
YPP考試的前身是聯合國國家競爭考試。1995年以來,中國政府協助聯合國在華舉辦過五次國家競爭考試,總計報名人數超過1.8萬人,其中近100人被聯合國錄用。對于有志成為“國際公務員”的中國年輕人,宓鵬飛的忠告是:要學會表達,要開闊視野,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為人類事業付出的意愿。“在聯合國工作,不只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