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交際能力
利用節假日與孩子一起走出家門、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可以增長見識,陶冶性情,也可以培養興趣、開放胸襟。旅游是一種開放性活動,交際也是開放性的,兩者是相通的。
交際需要坦露自己,需要主動和熱情,一個沉默寡言、性格內向,不愛活動、自我封閉的人,怎樣會有很強的交際能力呢?在旅游中,有的要買車票、住旅館、進飯店、購門票,假如父母有意識地要孩子去做這些事,那么,孩子就可以直接接觸到一些新的對象,了解新的交際內容,旅游結束,見識廣了、談資多了,這又給以后的交際增加了話題。
三.有意識地要孩子進行購物
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有意識地要他們進行小件物品的購買活動。年齡較小的,八九歲的,可以叫他們買油鹽醬醋;年紀稍大的,十四五歲,可以叫他們買魚、肉、米、煤等,也可要他們買自己穿用的鞋、襪、手套之類。家中有什么舊報紙、舊衣服、空酒瓶等,可以叫他們去收購站賣。商品交易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特例。在交易中,它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有利于豐富交際對象和加深對人的了解和認識,從而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孩子由于缺乏經驗,在初次交易中可能會吃虧或出現差錯,對此,父母不要過多指責,以免影響他們交際的信心。
四.有意識地要孩子獨自做客待客
到同學或鄰居家去串門,到親戚家去做客,讓孩子獨自去,這都是緞煉孩子交際能力的機會。串門做客,需要寒暄和答候,也需要交談和有關禮物的收送。與父母一道去,孩子是附帶的,不用應付,沒有壓力,應酬的主角是父母。讓孩子一個人去,自己成了主角,與對方的一切接觸都得由自己來應酬,這無疑把孩子推到了前線,促使其考慮如何交際,家里來了客人,有時不妨讓孩子去接待,特別是與孩子年齡相仿的客人或朋友,父母千萬不要包辦代替。
五.克服三種不正確的認識
在對待孩子的交際答題上,父母要努力克服這樣三種不正確的認識:一是認為交際能力是天生的,無所謂培養不培養。其實,交際作為一種能力,是后天培養逐步形成的,培養的方法主要是實踐。二是認為能說會道不算本事。與心靈手巧一樣,能說會道也是一種本事。有人對21世紀的人才定了這樣幾個標準:①能言善辯;②通文墨;③眼觀六路,耳聽八方;④會“小興”,即能即興抒發感情。這四個標準中竟有首尾兩個標準涉及到說,可見說在未來社會中的重要性。三是認為交際要影響孩子的學習。失度的、與不良者交往確實會影響學習,但適度的、與志同道合者、與優于自己的人交往,不但不會影響學習,反而有助于促進學習,有助于智力(起點早教網)激活。交際是一種思想、觀點和感情的碰撞,在頻繁的碰撞中,雙方往往可以獲得啟示,獲取靈感,以共同提高。
六.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說話能力
有人說,口語是社會生活的入場券,這話是很有道理的。交際能力的核心是說話能力,因為交際的最直接形式是說,不會說,說不好,怎樣交際?會說,說得巧,答得妙,其交際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父母可時常出些模棱兩可的辯論題與孩子辯辯;也可故意提出一些不正確或片面的觀點,讓孩子據理反駁;對孩子平時話語中的差錯,父母也可作必要的挑剔。幫助其認識。平時,也要鼓勵孩子參加演講賽,鼓勵孩子上課或開會時積極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