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政治常識常見考點
公共基礎知識政治常識常見考點:領導方式、方法和藝術
一、領導方式
領導方式是領導者從事領導工作的行為模式。領導方式盡管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模式化,但是,這種模式化一般都是相對的,不能把它們絕對化、簡單化。了解和認識領導方式,并且善于隨著時代的變化轉變領導方式,是實現領導目標、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條件。
(一)領導方式的類型
在具體實踐活動中,因領導工作情況不同、時空條件不同等因素,會有不同的領導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集權式、分權式與均權式。按領導權力的控制和運用方式可以分為集權式、分權式和均權式的領導方式。
集權式領導方式是一切權力集中于領導集團或個人,偏重于運用集權形式推行工作,而不注意授權。集權式只在特定環境下使用才有效。
分權式領導方式是指領導者決定目標、政策、任務的方向,對下屬完成任務的行為活動不加干預,下屬有一定的自主決定權。
均權式領導方式則是領導者掌握一些重大權力,同時適當分權給下屬,使下屬在其職能范圍內有一定的自主權。其特點是保持權力平衡,不偏于集權,也不偏于分權。
2.強制命令式、自由放任式與教育激勵式。按領導指揮模式可以分為強制命令式、自由放任式與教育激勵式的領導方式。
強制命令式的領導方式,注重正式組織結構、組織規章及紀律的作用,通過組織系統,采取命令方式實施領導。用這種方式,領導效率較高,但下屬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易發揮。
自由放任式的領導方式,不注意權力和規章制度、紀律的作用,對下屬采取自由放任的態度,這種方式容易出現混亂和失控的狀況。
教育激勵式的領導方式,注重思想教育和激勵工作,運用灌輸、對話、啟發、商討等說服教育的方法和各種激勵手段,激發人的內在動力,使下屬心悅誠服地領會和接受領導的意圖,自覺地為實現特定領導目標而努力。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領導方式。
3.重人式、重事式與人事并重式。按領導活動的側重點可以分為重人式、重事式與人事并重式的領導方式。
重人式領導方式致力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寬松的工作環境,以人為中心進行領導活動。
重事式領導方式注重組織的目標、任務的完成和領導效率的提高,以事為中心進行領導活動。
人事并重式領導方式則既關心人,也注重工作,做到關心人與關心事兩方面的辯證統一。只有關心人,才可能調動人的積極性,也只有同時關心工作,才可能使每一個人都有明確的責任和奮斗目標。
公共基礎知識政治常識常見考點:建設創新型國家
1、請從政治常識角度,說明黨和政府加強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依據?
①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和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加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要求,說明了黨的先進性,體現了黨的政治領導。
②加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離不開政府的管理引導和支持,要求政府發揮統籌規劃、合理引導等職能,這是國家組織領導經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實施公共服務職能的體現。
③加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可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這是對人民負責原則的體現。而科技創新、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都要求政府制定相應的法律和法規,加大依法監督、依法行政的力度,這正是依法治國的體現和要求。
④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由于我國目前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貢獻率所占比重過低,因而使許多產業和產品缺乏綜合國力,也影響了綜合力的提高。因此,要增強綜合國力,必須加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2、從政治學角度,談一談我國應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
①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②加強國家的經濟職能和文化職能,深化“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
③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健全法律法規,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④加強黨的領導,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⑤堅持以人為本,讓科技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3、運用經濟常識的有關知識說明國家應如何提高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
①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
②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自主創新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
③完善分配制度,允許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收益分配,激發社會成員的創新積極性。
④加大財政對科技的投入,為自主創新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⑤稅收是調節經濟的重要杠桿,通過稅收減免措施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⑥讓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
附:用經濟常識的有關知識說明國家為什么要提高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
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自主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核心。
②自主創新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增長方式根本轉變的需要。粗放型經營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和環境的破壞,因此,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就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③為了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要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和產業素質,必須通過自主創新來實現。
④為了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提高我國經濟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4、運用國際競爭的知識說明為何要提高我國的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①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②經濟是基礎,科技是龍頭,各國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國內,都以發展經濟和科技作為國家的戰略重點,努力增強自己的綜合國力,力圖在將來的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
③科技創新能力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沒有核心技術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我國的產業發展就不可能突破發達國家及跨國公司的技術壟斷,也就不可能獲得有利的貿易地位。
④只有提高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5、從哲學上說明應怎樣推進企業的自主創新。
①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和活動。創新需要勇氣,就是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規律,創造條件,克服困難,走自主發展之路。
②世界是物質的,規律具有客觀性。推進企業刨新需要科學的態度,就是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
③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創新需要行動,只有弘揚創新精神,立足群眾實踐,企業自主刨新爿能不斷取得新的成果。
6、運用經濟常識分析我國為什么必須實現自主創新的戰略轉變?
①要改變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處于低端位置,必須通過自主創新,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②要降低能源、原材料和勞動力的過高投入,必須通過自主創新,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依*科技進步,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
③要避免在國外關鍵設備與核心技術方面受制于人,必須做到引進技術和自主創新相結合,貫徹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為維護國家根本利益、實現國家經濟獨立和經濟安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7、從政治常識角度,談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黨和政府應該做好哪些工作?
①黨應該加強政治領導,制定好大政方針和有利于科技創新的政策,深入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還應加強思想領導,提高全民族的創新意識,提高國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②國家要依法治國,完善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政府要履行經濟職能,統籌規劃,搞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要扶持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政府要履行文化職能,重視人才培養,尊重知識和人才,建立完善創新激勵機制。政府要履行對交流職能,發展國際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提高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
公共基礎知識政治常識常見考點:民主政治建設
1、不斷完善黨的執政方式,就是要堅持把人民意志和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
①堅持把人民意志和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是黨依法執政的重要表現。
②依法執政不僅強調黨要領導立法,還必須強調黨要帶頭守法,保證執法,實施依法治國。
③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依法執政有利于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完善黨的執政方式,還需要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
附:運用政治學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領導、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的具體形式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黨領導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掌握國家權力,以此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當家做主;
②領導人民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③領導人民實行基層民主,由群眾依法辦理自己的事情;
④領導人民嚴格貫徹公民在法律面前——律平等的原則,使公民享有法律上、事實上的廣泛的自由和權利,尊重和保障人權,維護公平與正義。
2、人民政協是統一戰線組織,它的作用是促進祖國統一。
(1)觀點認為人民政協是統一戰線組織,它的作用是促進祖國統一,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把它的作用僅歸結為這一點是片面的
(2)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為國家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發揮著重要作用
(3)人民政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它圍繞團結與民主兩大主題,團結聯合各黨派各族群眾,為黨和政府廣集民智,反映社情民意,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重要貢獻。
3、辨題:“開門立法”,就是要使廣大人民群眾直接行使立法權,確保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①在我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我國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體現。實行“開門立法”有利于保證人民群眾更好地行使民主權利,保證立法以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為依據。
②在我國,人民是通過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會行使國家立法權。認為“開門立法就是要使廣大人民群眾直接行使立法權”的觀點是錯誤的。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是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和平等地適用法律。實行“開門立法”有助于公民平等地享有民主政治權利,但“開門立法”并不意味著公民在立法上一律平等。
4、人大立法中舉行聽證會,這在我國尚屬首次,請運用政治學知識談談你對人大舉行立聽證會的認識。
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土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有權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
②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性質的體現,人民有權參與立法
③充分發揚民主、集思廣益,才能使立法反映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④搞好立法工作,對于擴大公民的立泫參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⑤有利于立法工作科學化,提高立法質量。
5、從政治常識角度運用“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說明公民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應有的正確態度。
在我國,國家、集體和公民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公民平等地享受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公民也應該自覺履行義務,提高素質和職業技能,維護國家利益。因此,公民要積極主動學習,在行使公民權利和履行公民義務時,必須把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結合起來。
6、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公民應自覺節能、節水、節電。同時政府要求水、電、氣等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部門和單位,要全面推行辦事公開制度;建立社會聽證制度,在水價、電價的制定上,社會聽證已逐步成為各級政府在作出決策時經常采用的方法。運用政治常識有關知識說明,我國政府的上述舉措對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作用。
①可以推進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支持和保證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
②能夠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眾對政府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③擴大公眾對政府決策的參與程度,促進政府自身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真正做到對人民負責。
7、在我國,人民當家作主地位體現在享有的政治權利和自由上。(辨析)
(1)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監督權等政治權利和自由,是人民當家作主地位的重要體現。
(2)在我國,人民不僅享有政治權利和自由,而且在經濟、文化等方面也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它們也是人民當家作主地位的體現。
(3)人民當家作主地位由人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構成,通過其權利與義務體現出來。權利與義務是相輔相成,不可分離的,只有堅持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才能充分體現人民當家作主地位。題中觀點是片面的。
8、運用政治常識說明政府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理由。
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利。農民工的經濟、政治以及受教育等合法權利應受到法律的保護。政府必須履行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職能。
②國家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是實現城鄉經濟發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具體體現。③切實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9、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對于加強黨的建設有何重要意義?
(1)有利于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
(2) 有利于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更好地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組織保證。
(3) 有利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4) 有利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
10、從政治常識角度,談談黨為什么要堅持依法執政?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依法執政,就是黨要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有利于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才能始終保持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方向,才能為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11、用政治常識知識說明我們黨怎樣做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
①科學執政: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行動指南,掌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規律辦事,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
②民主執政:支持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鞏固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提高領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
③依法執政:堅持依法治國,加強黨對立法、執法和法律監督工作的領導,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治化、規范化。堅持黨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