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政治部分知識點
公共基礎知識政治部分知識點:
(1)實踐的含義
實踐是主體能動的認識和改造現實世界的一切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活動。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是溝通主觀和客觀的橋梁。
(2)實踐的特征:客觀物質性---實踐的客觀物質性是指構成實踐的諸要素和結果是可感知的客觀實在;自覺能動性---實踐的自覺能動性是指實踐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自覺活動;社會歷史性---實踐的社會性是指人們總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進行實踐活動。實踐的歷史性是指人的實踐力量是歷史地形成和發展的;直接現實性---實踐的直接現實性是指實踐不是僅僅停留在意識范圍內的精神觀念的活動,而是通過人與客觀世界的實際相互作用而引起客觀世界的變化的活動,是人與世界之間的實實在在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過程。
【真題回顧】
蜘蛛織網,蜜蜂筑巢,都是很精致的活動,但這不是實踐,因為它們的活動不符合( )。
A.實踐的客觀性原理 B.實踐是社會性活動的原理
C.實踐是有目的有意識的主觀活動 D.認識反作用于實踐的原理
【答案】C。解析:實踐是主體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作為實踐主體的人是有自己的主觀世界的,人的實踐都是在一定意識、目的指導下的活動。只有堅持實踐的能動性,才能從根本上與舊唯物主義實踐觀劃清界限。故本題答案為C。
公共基礎知識政治部分知識點:
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
(1)內因和外因的含義
內因是指某一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諸要素之間的對立統一是內部矛盾。外因是指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對立統一是外部矛盾。
(2)內因和外因的辯證統一關系
①二者的區別: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
②二者的聯系: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內外因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真題回顧】
十三五規劃指出:當前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我們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 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體現的哲理是( )。
A.要重視外因的作用 B.要重視內因的作用
C.要重視主觀和客觀的統一 D.要重視外因通過內因而起的作用
【答案】C。解析:機遇是外因,只有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抓住”它,才能迎接挑戰!反之,即使自己主觀很積極,若缺乏客觀條件的話事情也是辦不成,因此需要等機遇。機遇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主觀希望它出現就會出現,所以它并不是外因通過內因作用的體現,所以D項不符合題意。故本題答案為C。
公共基礎知識政治部分知識點:
1.我國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制。
2.行政許可是行政機關的批準行為。
3.行政行為以受法律規范拘束的程度為標準,可以分為兩類:羈束行政行為與自由裁量行政行為。
4.“離開革命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而不以革命理論為指南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這段話強調的是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5.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完成指導思想撥亂反正的標志是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6.鄧小平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貢獻在于強調解放思想。
7.黨的十四大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作為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問題進行了新的論述,成為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基礎。
8.社會主義經濟在資源的配置方面,最為有效的體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9.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內容是:社會保險。
10.“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方針。
11.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這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
12.我國政府職能的實施主體是各級人民政府。
13.十一屆三中全會把全黨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哲學依據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辯證關系原理。
14.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紅線是黨的思想路線。
1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不發達階段。
16.我國要建立的宏觀調控模式應該是:以間接調控為主的調控模式。
17.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
18.我國政府職能的主要實施手段是依法行政。
19.各級政府中設置的政策研究室是辦事機構。
20.分管政府某一方面行政業務的部門即職能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