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優秀作文
高考滿分作文是在考場上臨場發揮寫出來的佳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寫出來的,也不是碰運氣的,需要平時的積累和練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語文優秀作文,供您查閱。
高考語文優秀作文(篇1)
窗外飄散著幾絲云煙,映襯著行人花花綠綠的雨傘。空氣中彌漫著油煙的余熱,我和姥爺姥姥相對而坐在飯桌邊。桌上新鮮的熱菜明顯比剩菜離我更近。
筷子叩擊著碗盤,發出讓人空虛的回響。淅淅瀝瀝的雨為大家的對話日漸拉開了序幕。
“多吃菜。”幾次三番欲言又止的姥姥終于打破了可怕的沉默,順手夾了些菜放在我碗里。“謝謝。”我張了張嘴還想再說些什么,可惜腦海里已沒了下文。我默默埋下頭繼續吃飯。氛圍尷尬得幾乎凝固,這與我想象中的祖孫團聚相差甚遠。千言萬語堵在我的心中,卻不知從什么地方開口。
空中墜落的每一滴水珠都仿佛在敲打我的心房。各房間秒針的“滴答”聲錯綜復雜,擾亂了我的思緒。所有人都吃得非常慢非常慢。
“不要客氣,多吃一點。”姥爺蒼白地想留住局面。話音未落,姥姥接茬:“你近期學習如何?”姥姥好像斟酌了很長時間才說。我喉嚨中灼熱灼熱的,仿佛有說不完的話、講不完的事。良久,才從舌尖上吐出兩個生硬的字:“還行。”久違的團聚卻換不來往日的歡笑了。吞咽的聲音都看上去格外響亮,窗外雨聲好像小了些。
桌上的魚瞪大了雙眼,仿佛在靜靜聆聽這場不瘟不火的對話、無言的對話。
魚的眼中反射出童年的場景,夕陽余暉灑落在大地上,我坐在自行車后座上,與推著車的姥爺姥姥有說有笑。晚霞將大家祖孫仨的背影拖得非常長非常長,糅合在一塊……
我時不時抬頭觀察姥爺姥姥,他們也不自禁地用余光瞟我。我頓時寬慰了很多。“菜還合口味嗎?”姥爺見我東張西望,頗關心地問。
“還行。”雨聲淹沒了我微乎其微的回答。“難道姥爺姥姥忘記我的口味了?”望著桌上一片綠油油,我笑了一下反問道。
沒想到姥姥好像聽見了我心底的幸福,“多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何況目前的病肉、注水肉那樣常見……”姥姥的聲音里也有了笑聲。那些尷尬、陌生和一絲緊張,最后都化作空中的雨滴一顆一顆墜落隱沒。頓時,密集歡快的雨聲為用餐伴奏起來。
所有人都快活起來了。
不知秒針又旋轉了幾十輪,姥爺第三夾起一簇菜放在我碗里,我知曉,那不是菜,是綠油油的愛。相視一笑,不需要對話,我已然心扉洞開,澄澈如昨。
雨,還在下,一直在下。
高考語文優秀作文(篇2)
你是那廣袤的大地,你是那寥廓的天空,你如黑夜中閃射的火焰,在漆黑無助的夜里,伴著我們迎來朝陽的曙光。書籍,我在你的滋潤下快樂地成長。
一段段優美生動的文字,如一個個在跳動的音符。每一次與你相伴,身心都無比地快樂。在你的口中,你向我講述那一段沉重的歷史。“虎門銷煙,氣壯山河”你讓我體會到中華民族勇于反抗的精神。不畏強勢的口號至今仍在我的耳畔回響。
你向我描述那片美麗的土地。東北三省的神奇。你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扣人心弦。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著熾焰般的紅高粱。在關內流浪的游子,心中洋溢著的,是對這片土地的眷戀。感受到艾青的:“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的不可阻遏的思念。你教會了我熱愛自己的土地,自己的祖國。
穿越古今,你從唐詩宋詞中走來。邁著輕捷的步子,見古人的情懷與我娓娓道來。
“長嘆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的熱情使我贊嘆。“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的孤傲使我向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的無私的情懷令我嘆服。無法忘卻,無法其中,飲然忘食。然而收獲的卻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你在那雨幕迷蒙的江南,在那遼闊的天山草原,在那古樸的胡同,唱著絕代的歌。書籍,你無處不在。你又教我領略人世的坎坷,生活的無奈。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漂泊的游子,何處為家?“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戰亂的無情,流露的是對黎民的同情。“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表現出的,朱晏殊的無助。
你又是那么的慈祥,朱自清筆下的背影,矮小卻又那么親切。魯迅青年的導師——藤野先生,又顯得更加的和藹無私……
在你的陪伴下,我從此不再孤獨,一顆漂泊的心啊!從此不再流浪。你用寬大的手掌將我擁在懷里,讓我成長。在閱讀中,我不在迷惘。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我的朋友,與他們暢談,聽他們訴說,我的心靈得到了巨大的鼓舞。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十分對。當我與書交談,向書中的人物學習是時,我卻是在不斷進步。閱讀使人明智,難道我們不應該珍惜有限的時光,在無限的書海里翱游嗎?所以我將在閱讀中幸福,自由地成長。
高考語文優秀作文(篇3)
每當我走過書店,情不自禁地就走了進去,在里面一看就是2個小時。記有一次,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去大世界買運動服,突然看見了新華書店,我告訴了爸爸和媽媽獨自一人去看書了。看著看著就忘記了時間,害的爸媽著急。最后爸爸把我沒看完的書買了回去。
還有一次,我寫完作業后,就在我的臥室里看書,媽媽做好晚飯后喊我吃飯,我卻因為沉浸在故事的情節中,沒有聽見!后來,媽媽只好把我“綁架”到餐桌旁,而我仍然抱著心愛的故事書,在餐桌旁邊吃邊看。直到看完其中的一個故事,才戀戀不舍地放下書。
爸爸說:“你看看你,快看瘋了吧,真是名副其實的書癡!”可我卻沒反應過來 ,津津有味的繼續看著書。爸爸嘆了一口氣:“哎……”每一次睡覺前我都要看一會書,有一次我8點看書,看了兩個小時才睡覺。
這些是我從看過的書里面找到的:偉大的文學作家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莎士比亞做了這樣的比喻“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詩人歌德也發出過同樣的感慨“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從古至今,無數的學者,哲人,都談過讀書使人快樂的話題,盡管他們已經遠離了這個時代,但那一篇篇優美的文章和一句句警示后人的箴言,卻勢不可擋地穿越時空激勵我在浩渺的書海中尋找屬于自己的快樂。“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領導著人類向前發展,給予人類開拓進取的勇氣;“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飯一日不吃死不了,睡覺一天不睡耐得過,書一天不讀就缺了一些知識,意思是不能浪費時間,要多讀書,以后才有用;“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我喜歡讀書,讀書能讓我從乏味中得到快樂,從快樂中學到知識。童話故事教會了我如何去愛別人,愛世界,純真的我終日沉浸在童話的世界里,夢想著自己童話般的生活;科技知識讓我懂得了世界的奧秘,揭開萬物生存和萬事發展的規律;名人故事教會了我該如何正確的做人做事,樹立高尚的品格,踏上成功的道路。
我讀書我快樂!跟著他我可以走遍世界的角角落落,因為他是知識的海洋,快樂的源泉!
高考語文優秀作文(篇4)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無己、無功、無名,所以擁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陽光敞開胸懷,擁有了全世界;人打開門窗,才會永遠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陽光里。這就是中華兒女傳揚和踐行的"眼界格局說"--眼界無窮世界寬!
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異。"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是眼中充滿自我的孤芳自賞,桀驁中透著孤寒,所以它只能絢爛一隅。"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是滿眼功名的你爭我搶,積極進取中透著自我,所以它們只能哀嘆春之歸去。"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渡人渡己的物我合一,平和淡然中洋溢著高尚與豁達,所以桂花與秋永恒。它不將群芳爭艷視為進取,也不將自我封閉視為高潔,而是將全部精神用于醞釀:每一粒花都凝聚了秋之精華,每一次呼吸都散發著靈魂的芳香!為什么柳永熱情地歌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為什么人們殷切地期望"蟾宮折桂"?因為桂花是深深體味秋之真諦的哲人,是深沉、濃郁、成熟的象征。它彰顯了秋天,也彰顯了自己。
人在理解宇宙的運行中提升境界。"受光于隙見一床,受光于窗見室央,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原來陽光與人都在成長。當陽光的眼界與身影由窗欞間、窗戶、庭戶擴大至天下時,它擁有的世界也由一床、室央、一堂擴大至四方。魏源正是在太陽的運行中領悟了眼界和境界提升的關鍵:所受者小,所見者淺;所受者大,則所見者博。滿足于一米陽光的人怎能體味真正的光明與溫暖;睜開雙眼看世界才能擁抱時代,擁抱世界。
杜甫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王安石說"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高層";莊子筆下望洋向若而嘆的河伯,用巨鉤巨餌、踞會稽、投竿東海的任公子,井底之蛙與東海之鱉,還有"摶扶搖羊角而上"的大鵬......汪洋恣肆的筆端分明流淌著兩個詞:眼界與格局。哲人的話言猶在耳,社會上卻早已喧囂著浮躁、自我、狹隘與淺薄。君不見,"秀"成了"規定動作":秀顏值,秀財富;秀孩子,秀愛人;秀仁善,秀孝順!到底是要彰顯對方,還是虛榮自卑自私自利地彰顯自己?君不聞,"保護自己"成了"必修課":不與陌生人說話是保護自己的法寶;思想和內心是不敢被陽光觸碰的堡壘;"世界那么大"的__敵不過"社會充滿陷阱"的恫嚇!到底是陰霾太多還是我們自我封閉太小家子氣?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落霞成就了孤鶩,還是秋水彰顯了長天?"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是蘇軾成就了赤壁與黃州,還是命運與歷史成就了大師?我想,成熟的人一定能給出正確的答案:擁有大眼界和大格局才能趨向真善美的境界。是為"眼界無窮世界寬"。
高考語文優秀作文(篇5)
時下,人們喜歡美容,買貴重的化妝品。一項英國科學家的研究表明:會化妝的女性平均收入往往高于不化妝的女性,而且顯得更聰明。所以,化妝的女人不一定優秀,但優秀的女人一定會化妝,一定會更注重儀容儀表。愛化妝是愛美之心的表現,這種心里人皆有之,但只注重這外在的“淺碧深紅”,而忽略了內在的“芳香馥郁”,豈不是有徒虛表之嫌?
李清照描寫桂花詩說:“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想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年代確實離我們遠了一些,不施粉黛想清新脫俗的女子也不多見了。我總認為,每天化一點淡妝不僅會讓自己的心情好,也美化了風景,何樂而不為呢?但僅僅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施粉濃眉,翹首弄姿,妖艷惑眾,而內里卻“空空如也”,豈不是俗不可耐?因此,表里如一,內外兼修,才能芳香馥郁,這應是我們追求的“__”。
艱苦樸素是一種美,但絕不是不修邊幅;適當的修飾但不能妖艷,這樣可以被世人接受。一個人無在家,還是立足社會,都應有責任和擔當精神,才能頂天立地,堂堂正正活出真我。而不是為別人活著。可巴金說過:人不是為了吃米而活著。那么除了吃穿住以外,還應有更高的追求,恰如恩格斯所言:人生的高境界是有所作為。用實力證明自己的不凡氣質,舍棄行尸走肉的“空皮囊”,就“必須敢于正視??敢當。”人有了精神氣,往往就敢于擔當。
外在之美不可少。試想,如果某公司人力資源部招聘,在筆試成績相差無幾的情況下,面試選擇是素面朝天、穿著打扮的頹廢者,還是愿意選擇精心修飾的朝氣者,答案肯定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大學畢業生就業前美容打扮一番無可厚非。而金玉其外,虛有表面,缺少涵養、文化和能力,就是缺少內在之美的底蘊,這樣的人能走多遠,令人懷疑。因為韶華易逝,青春難再,能留得住的只是“芳香馥郁”的人格魅力。
內在修為是必須的。魯迅說得好:“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好向濂溪稱凈植,莫隨殘葉墮寒塘。”先賢圣哲倡導清水芙蓉,天然去雕飾是另一種美。關鍵是美的適度。如宋玉所說“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恰到好處。殘花香尤存,蜂蝶戀舊枝。德行、品格與學識能力等綜合起來,方能彰顯高貴氣質。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如果不想被社會淘汰,就跟上時代步伐。人前舉止談吐得體,人后增強內蘊,今朝我少年必在自強不息中收獲精彩人生。
高考語文優秀作文(篇6)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處在安史之亂中的杜甫,憂慮著處在山東、河南這兩個淪陷區的幾個弟弟,他們是生還是死呀!顛沛流離中的他,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望著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之情。山河破碎,沒有“國”哪有“家”啊!
杜甫心中有“家”,更有“國”。他漂泊四川成都,盡管自己處境艱難,茅屋為秋風所破,他仍向蒼天呼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懂得推己及人,希望溫暖能普照天下。
“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能將溫暖與幸福惠及蕓蕓眾生,這是一種大胸懷,這是一種大境界。
小家溫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溫暖幸福才是大家。有首歌唱得好,“家是小國,國是千萬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家”與“國”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出來的理想追求,是對自己國家一種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家國情懷”首先表現為愛國之情。蘇武十九年持節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漢,心中有國。衛律的威逼利誘,沒能讓他叛“漢”;李陵的軟話攻心,沒能讓他仇“漢”;單于的漫長折磨,沒有讓他忘“漢”。朔風凜冽,無法凍硬他的愛國熱腸;胡茄幽怨,無法軟化他的愛國衷心。飲雪吞氈,就等歸漢之日。就要回漢了,新娶的胡女的眼淚留不住他;小兒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是他的心中沒有妻兒嗎?不是,只不過,在他心中,“國”遠比“家”重要。
“家國情懷”又表現為愛民之情。鄧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赤子情懷溢于言表。“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下鄉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雖素昧平生,卻滿含熱淚地呼之為“娘”,視百姓為父母。
“家國情懷”還表現為恪盡興國之責。顧炎武曾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任”,范仲淹也講“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作為社會中的每一員,都應該為國家的發展獻計出力,將個人之夢融入到中國的復興之夢。
“家國情懷”不是要我們拋卻小家,忘卻親人,而是要我們推己及人,由“家”到“國”,都捧出一顆愛心來。
“家國情懷”是立身養德之本,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家國情懷”!
高考語文優秀作文(篇7)
古人曰“至樂莫過讀書”,閱讀的快樂甚至可以勝過物質上的享受;也有人說“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正是讀書人特有的快樂。可見,閱讀自古以來,就是人生的一大樂趣。
然而,閱讀也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使我們從中得到快樂。
閱讀雖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讓人生在有限的長度內,波瀾壯闊,浩蕩激越,奮發有為;閱讀雖不能改變人生的物相,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外在的形貌基于遺傳而難于改變,但人的精神可因閱讀而氣象萬千;閱讀雖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走向夢想的極地。
閱讀可以讓我們穿越時空,視通四海,思接千古,與智者交談,與偉人對話。它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凌駕于偉人的思考之上。它能使我們與作者靈魂互動,產生出“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不僅有著想象力,更有著創造力。在閱讀中,我們的心靈羽翼豐滿,不斷突破自己,飛越升騰。
親愛的同學,走過童年的歲月,我們有太多的改變,但有些東西卻始終未變:譬如吃飯,譬如睡覺,譬如閱讀。“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先哲們將最燦爛的贊美給予書籍,而書籍之于我們,也意味著思想的成長,心靈的感動。
曾幾何時,閱讀把我們帶到了神奇美麗的童話世界,點綴了我們金色的童年,讓我們懂得了真善美、假惡丑的真諦。閱讀把我們帶到了兵紛局亂的武俠天地,刀光劍影充實了我們的課余學習。仰望“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俯瞰“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我們踏遍了祖國壯麗的河山。
閱讀不僅是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同樣耐讀,讀天空的快樂是飛翔,讀大地的快樂是廣闊,讀高山的快樂是巍峨,讀大海的快樂是遠航,讀農民的快樂是艱辛,讀軍人的快樂是勇武,讀老師的快樂是奉獻。
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我認為書籍是我們生命的云梯,它讓我們的夢想青云直上,讓我們的生命享受延伸的快樂. 親愛的同學,讓我們把閱讀的種子永遠種植在我們的心田,投身在大自然,暢游在書海中,沐浴在師恩里,讀出情味,讀出意境,讀出心得,讀出精華,閱讀并快樂著。
高考語文優秀作文(篇8)
夜很深了,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父母還未回來,我有些怕了,也有些生氣。一家三口擠在這二室一廳的房子里,家具很少,卻還是有一部老掉牙的黑白電視機,雖然窮,卻仍是不愿低頭。在這個陌生的大城市,我沒有錢去上重點高中,但我有自己的理想與目標,我雖然衣著破舊,卻有自己的尊嚴。高考是我實現人生夢想的轉折點。
唯一讓我心中有一絲不滿的便是父母,他們每天總是那么早地起床離去,又是那么晚回來。我多么想有這么一次,我們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園走走,去河邊吹吹風,可是連這一點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沒有答應過我一次。
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們回來。我知道他們是為了掙錢,是為了我,可是我不愿他們如此勞累。我愿意過得更艱苦些,畢竟我還有很長的明天。
門外的樓梯隱約傳來了一絲絲響動,那么輕、那么微弱、緩慢,那聲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門口,頹然停下。
過了好一會兒,才慢慢地聽到一絲輕微的金屬碰撞聲,一個物體慢慢地插入鎖孔,又是一聲輕輕的轉動聲。門,悄然打開了,“輕點,孩子睡著了。”這是母親的聲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著腳尖向我走來。
沒有聲音,我卻能感受得到,那輕輕的腳步,正一步步地溫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
母親輕輕地拉過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離去……
自始至終,家中的燈沒有亮一下,也沒有發出什么很大的聲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腳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頭。
拉過被子蒙住頭,我強忍著聲音,淚水卻一行一行地滑落。這一晚,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被子濕了一大片。
男兒有淚不輕彈,今夜我卻淚千行!多少年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每晚父母都是這樣踮著腳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間里慢慢地移動,我還有什么要感到生氣呢?
朱自清有父親的背影,史鐵柱有母親推著輪椅的身軀,傅聰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書,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腳尖!
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對子女的愛卻是偉大的,是無與倫比的,是一個人一生最大的財富。
踮起腳尖,父母的愛,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
高考語文優秀作文(篇9)
風沒有因為旁人的質問而停止它的音樂,落葉沒有因為遭到責備而改變它的舞姿。我們,又何必因為旁人的不解而終止自己的夢想?不如拋開一切,心存一種期待,勇敢地走上自己的前程。
獨行,需要勇氣;獨行,會有痛苦。但獨行,也有別人無法體味的快樂,因為一路上總有一種期待。
風無形,葉無聲,但它們都追求著自己的一種完美,世間萬物,有形無形有聲無聲,都在追求一種更為高遠的境界。
有人發出詢問:“人為什么活得這么痛苦?”——因為人有太多想得到的東西,征服欲會使人變得復雜,心中所想的東西太多,而且對自己的要求又高,若沒實現,又算是一種怎么的打擊和痛苦?
盡管我并不認為期待都是好的,就像付出與結果不一定成正比一樣,所期望的與所得到的總是有差距的。也許,開始我們抱著熱情選擇自己所愛的,期待最美好的結局,就算一路上遇到困難,遭遇打擊,一路上孤獨無助,不知所措,為了那份期待,我們還是癡心不改,無怨無悔。
其實,每個人都走在一條叫人生的道路上,一天一天,一月一年,我們一天天成長,一天天成熟,慢慢老去,最后消失在這條路上。一路上,我們看風景,我們談歲月,我們共經歷。經歷過無數事后,我們在感悟,最初的年少輕狂,抱著熾熱的夢想,每天充滿幻想,總懷著一種僥幸心理去期待,身邊會發生奇跡,就像期待家長在翻查書包時不會發現不及格的試卷,老師在改作業時不要發現自己沒有交流或是自作聰明的抄襲。那時的我們處在時晴時雨的花季,抱著小女生的期待,盲目地隨大流大興網購,愛穿名牌把自己包裝得特洋氣。就這樣混混沌沌地度過中學時期,到了升學時才緊張起來,期待運氣的來臨,卻已經晚了。之后,拿著一張畢業證慌慌張張地走入社會。
期待是每一個人心空的星星。一個人,不分時代,不分年齡,不分貧富,都曾有過夢,有過期待。也許,我們曾在期待里受過傷,被期待拋棄過,或者在期待的方向迷了路。但對于每個人,無論什么條件、什么環境都應有期待,其實,它并不意味只是一種壓力,有可能是鞭策我們的動力;它并不意味只是一種妄想,也是需要付出行動的!
所以,請相信總有一種期待……
高考語文優秀作文(篇10)
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告訴我,讀書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讀書,不僅能增長知識,還能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雖然當時我并不是很懂媽媽話語中的深刻含義,但我已經體會到了讀書的快樂,那一冊冊五彩的圖書,仿佛把我帶入了神奇的世界。夜晚,我通常是聽著媽媽講的童話故事進入夢鄉。
后來,媽媽開始逐漸培養我自己閱讀的能力。她耐心地教我拼音、識字,給我辦了圖書大廈的借書證,一有空就帶我去看書。起初我只看幼兒圖畫書,然后是有拼音注釋的少兒書,漸漸的不帶拼音的大人書,我也能磕磕絆絆、連蒙帶猜的讀下來。那時侯,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和媽媽一起讀書、講故事,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做游戲,有時做些詞語接龍的游戲,看誰先卡殼;有時跟媽媽比記憶力,看誰最先背會一首詩,得到媽媽的夸獎我感到很快樂。那段時光真的很美好、很難忘。
等到上了小學,我發現以前的這些經歷給我帶來了很大收益,雖然我只上過一年幼兒園,而且還是中班,但是我所掌握的詞匯量不比別的同學少,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判斷能力也一點不比他們差。有幾次,我還因為會背誦岳飛的《滿江紅》和蘇軾的《水調歌頭》等好多詩詞而受到了老師的表揚。讀書,讓我變的更加自信、更加快樂。
隨著一天天的長大,我不再需要媽媽的陪伴,開始學會獨自閱讀,又讀了很多書,像《安徒生童話》、《三國演義》、《西游記》、《哈利·波特》、《愛的教育》、《冒險小虎隊》、《少兒百科全書》……我喜歡《三國演義》中深謀遠慮、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我喜歡《西游記》中降妖俘魔、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我喜歡《冒險小虎隊》中機智、勇敢的三個小伙伴兒;我喜歡《哈利·波特》中古怪、離奇、激動人心的故事情節;我喜歡《愛的教育》中那些充滿溫馨和愛心的感人故事;我還喜歡《少兒探索時代》中描述的那些充滿神奇、奧妙、探險的事物……通過閱讀,我不僅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更重要的是從中得到了無窮的樂趣。
閱讀帶給我很多快樂,我在閱讀中快樂成長。
高考語文優秀作文(篇11)
作文緊扣“強弱之變”的歸因立意,直擊材料核心,立意高遠而發人深思。“強弱有變,皆在人為”用兩個四字短語,簡潔而又準確地詮釋了“強弱”與“人為”之間的邏輯關聯,與文末“弱者變強,定可為也”的結論遙相呼應,互為表里。作文先引材料提出觀點,然后一分為三,從“強者”“弱者”“人為”三個角度逐層展開論證,結構清晰明了,過渡銜接自然,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結論。整個論證過程邏輯嚴密,環環相扣,論證語言簡潔雅致,富有思辨性和穿透力。
“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青年毛澤東在論及“體育之效”時談到,變化時時在發生,強者可以變弱,弱者可以變強。變強或變弱,皆在人為。
身為強者,若不居安思危,沾沾自喜而濫用強權,則至強可以變為至弱。
縱觀歷史,我們發現:秦統治者貪圖享樂,二世而亡;唐玄宗揮霍唐朝基業而有“安史之亂”;清朝以天國自居,沾沾自喜,終至外敵入侵。這些“強國”的統治者們以“至強者”的身份自居,濫用強權而不知維護強權。即使華夏曾擁有立于世界之巔的力量與文化,也掩蓋不了這至強轉為至弱者的屈辱史。由此,我們須明白:身為強者,若不勤自鍛煉以續強大,或可淪為至弱,甚至于遭他人踐踏。
身為弱者,若是勤自鍛煉,勞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則至弱可以變為至強。
當身為弱者時,有人可能會失望而自暴自棄。殊不知若是勤自鍛煉,至弱也可變為至強。請看:在中華民族至弱之際,一群不甘為弱者的年輕人乘一艘小小紅船而來,他們一路劈波斬浪,爬雪山過草地,憑借小米加步槍將強敵驅逐,將星星之火變為燎原之勢。如今小小紅船已成長為巍巍巨輪,載著十四億中華兒女走向至強路。身為弱者,自暴自棄僅能淪為至弱,唯勤自鍛煉方有轉為至強之機。
強弱有變,變弱變強,非由天定,而在人為。今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正一步一步變為現實,昭示著我們應不斷砥礪前行,勇做時代的弄潮兒!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一百年以前,青年毛澤東指出強弱并非一成不變;一百年以后,吾輩青年應以“一拳天與壓潮頭”之勢,勤自鍛煉,則弱者變強,定可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