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問與結論”高考作文素材七篇
“發問與結論”高考作文素材篇1
如果你已經很努力,卻沒有換來你想要的那么好,那么很可能是因為你沒有盡最大的力。就好比考試,你好像很用功了,但你的成績還是沒有達到錄取線。即使你很努力去拼,但如果你沒有被錄取,到頭來誰會去關心你有多努力?考試只是一次機會,這種機會只看結果不看過程。你得出來的結果,就是你的過程中可能還有一些你沒有弄懂的知識。在這個社會上不會因為你的過程有多么多么的努力而重用你,他們只會看結果。我們努力的過程是什么?還不是為了最后有更好的結果嗎?我承認過程重要,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指向結果,過程都是為結果服務。正如黑格爾所言:“假如一個人的人生之舟不知駛向何方,那么它的航行將會是痛苦并徒勞的。”
話也可以這么說,從你的結果可以看出你的過程有多么地努力。如果你說你真的努力了,那結果卻不是你理想的結果,這就說明了你有可能在幫助自己開脫,或者是你能力有問題。事實卻是最好的檢測器,說說看,在這個社會上有誰能看見你的努力?那么請問他們如果不是你最親近的人怎么辦?過程固然美麗,但是我認為還是結果更重要。也許美好的過程不一定有好的結果,那樣的過程只不過是變成了一種回憶罷了。就好比美麗的蝴蝶一樣,綻放起飛的那一刻,有誰會知道它背后有多努力,但它的結果卻給人帶來最美好的。
結果比過程更有意義,更有影響,作用也更大,所以做事情,不能小看結果。
“發問與結論”高考作文素材篇2
媽媽說:人生的過程比目的更重要,爸爸卻說:我不在乎過程,只在乎結果。你說:“我同意你爸爸的看法,更想知道結果?!迸笥?,請別這樣想,其實過程真的很美妙。
不是嗎?人生如路,向著遠方延伸。我們的理想便在那虛無縹渺,似無卻有的遠方。那里固然美好,有我們想要的一切,但你怎能“一步登天”呢?看見了通向目的地的長路嗎?它才是最重要的呀!
漫漫的長路,直指閃光的終點。于是,你起程了,向那光點沖去!看到你跑得飛快的身影,我不禁要問:朋友,你看到了兩旁的美景嗎?成排的綠樹在你的身邊飛過,樹上的鳥兒正沖著你歌唱。別慌!留點時間給它們一個微笑吧!樹下的鮮花像一條彩帶適逸而去,發出芬芳的氣息,難道你不想停下來聞一聞那沁人心脾的香氣嗎?瞧,前面的小橋流水多么美妙,令人心曠神怡……你干嘛跑那么快呢?其實路上有很多東西值得你去欣賞,去發掘。只要你留意,就會發現,你己經得到了很多很多的東西,它們也許比終點的音樂更悅耳,它們也許比閃光的目標更令人激動……
人們都說人生之路不全是平坦的大道,人們都說人生的長河沒有筆直的航道。在那條通向理想的迢迢征途上,當然會有坎坷或陷阱;在我們前進的航道上,當然也暗藏著礁石或險灘。不過,請不要害怕,正是它們,給了我們繼續前進的經驗和教訓;也是它們,磨煉了我們勇往直前的意志,堅定了我們奮起直追的信心;還是它們,使前路更加豐富多彩。勇敢向前走吧,越溝過壑,披荊斬棘;乘風破浪,揚帆遠行。你會發現你在前進的路途中變得更加成熟。
美麗的畫卷和坎坷的路途共同譜寫了這首促你前行的進行曲,請仔細欣賞它,仔細品味它吧!因為,它會給你許多終點無法得到的東西。
付出必有回報,奮斗必有收獲。也許,由于種種原因,你最終未能到達終點,但是,你付出了,因此,你必然會獲得回報。有時候,回報不一定是指到達目的地。其實,前進路上的美妙景色、經驗教訓都是我們獲得的回報。因此,即便未到達終點,只要我們奮斗過,我們就不會有遺憾。愛迪生在第九百九十九次失敗時說過這樣一句話:“雖然我們沒有找到做燈絲的合適材料,但我們卻知道有九百九十九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迸笥?,你能說愛迪生沒有獲得回報嗎?愛迪生獲得了成功,他的試驗過程就證明了這一點。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向往懸崖頂上那寧靜脫俗的生活,所以他奮力向崖頂爬去。在攀崖的路途上,他披荊斬棘,鑿洞上行,經歷風吹雨打,他都未曾氣餒。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衰老的身體己不允許他再向上攀援,最終,他死在了攀崖的路上。他那披散的頭發猶如一面旗幟,向著崖底的人招手,呼喚人們完成他的理想。雖然攀崖者死了,但他卻給后來者開辟了道路,他在山巖上鑿出的一個個洞孔為后來者樹起了路標。
“發問與結論”高考作文素材篇3
發問是思想的初步,是研究的動機。一切知識劉曉雪——《發問》的獲得,大都由發問而來;新發明、新創造也常常由發問開端。能發問、勤發問的人頭腦自然會日益豐富,眼光自然會日益敏銳。別人不肯動腦筋的地方他偏會想出驚人的見解;別人認為平常的事物,他偏會看出不平常的道理。
這樣的人古今中外有的是。
蔡倫看棉絲紙是宮廷專用的,還浪費材料。他偏要發一個問:“怎樣才可以作出民間也可以用的節約紙呢?”經過他不斷地努力,終于創造了中國四大發明的“造紙術”。
袁隆平看到英美一些國家培育出了新品種——雜交水稻。他問自己:“為什么國外可以培育出新品種,中國卻不行?我也要培育出雜交水稻!”他每年都會來到水稻田,一株一株的觀察,研究,尋找變異的水稻。經過了三十年的培育,終于找到了許多種高產品,成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畢晟覺得雕版印刷術太麻煩了,他覺得應該創造出一種簡便的印刷術,他不斷地問自己:“應該怎樣做?這樣行嗎?不行不行。那這樣?……”經過他不斷地探索與制作,終于創造了“活字印刷術”。
哥白尼發現《圣經》中的“地心說”有些情理不合,因為在劃船的時候看到的是船在動,岸不動。那么按照“地心說”的方法就是船不動,岸在動。這當然是不對的了。于是哥白尼經過多年的天文研究提出了“日心說”的新觀點。但因為怕迷戀圣經的教徒為自己帶來麻煩就遲遲沒有發表。在他去世的那天他終于看到他的朋友幫他出版的“日心說”了。
“發問與結論”高考作文素材篇4
結論次之,思考可貴
生命,因思考而不再單調;人生,因思考而不再空虛;世界,因思考而不再單一。
懸崖邊,一顆飛翔的心墜落了,那是小鷹的尸首,不管生與死,他們跳下去了,因為若不敢跳,他們又怎能體會搏擊長空的快感?不論結果如何,至少他們認真思考過了。
海面上,一個美麗的夢破滅了,那是鵬鴣的身影。不顧結果怎樣,他們毅然選擇了搏擊海面。他們思考過了,若不這樣做,將永遠無法體會征服海洋的幸福。
蜜蜂找不到出口,你可以說它愚蠢,但它思考過了,光明永遠是它追尋的夢。每一次的撞擊瓶底它們都全力以赴,他們思考過了,黑暗不是它們要追求的,即使它們死了,但這是壯烈的死,只因為他們思考過了。
蒼蜂找到了出口,你可以說它茍且偷生,但它思考過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走向黑暗,那是他們的權衡之計,它們思考過了,生命比什么都重要。他們是聰明的家伙,因為他們懂得思考。
蜜蜂也好,蒼蠅也罷,即使它們的結局截然不同,但那是它們思考過后的選擇。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生離死別,而是一味盲從,人云亦云,毫無頭腦可言。孩子經常說,花兒是紅的,夕陽是藍的,小草是綠的。其實這又何嘗不對呢?色彩本就是人為規定的,在孩子們的世界里,它們就是那樣的。而大人往往絕對化地教孩子,這會使孩子缺乏思考,缺乏創新的。
正因為伽俐略的思考,才有了日心說之誕生;正因為有了菜特兄弟的思考,才有了飛機的出世;正因為有了袁隆平的思考,才有了雜交水稻的出現。思考的魅力不在于結果如何,而是在思考中,思想與思想的碰撞,精神與精神的感觀。
靈魂,因思考而更加充實;頭腦,因思考而更加靈活;人類,因思考而更加聰慧!
“發問與結論”高考作文素材篇5
孫中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在我們班里,就有這么一個好問的人。
她,個子不高,腦袋也不大。可是,她那個小腦子里似乎裝滿了許多個問號,每天總會問許多的問題。
一次數學課上,老師正滔滔不絕地講解數學題,同學們在聚精會神地聽講,這時,一只小手高高地舉了起來,“你有什么問題嗎?”老師很驚訝,同學們也都不約而同地向她投去詫異的目光。
“老師,”她的臉漲得通紅,“您能不能把這道題目再講一遍?”
于是,老師又重新講了一遍,問:“聽懂了嗎?”
“嗯,明白了?!彼昧c點頭,“可是,能不能換一種方法做?”說著,她就講出了自己的方法。
老師聽了聽,便把她的算式寫在了黑板上,認真地思考了一會兒,問我們:“她的方法對不對?”“不對!”我們異口同聲地說。
“老師,我錯在哪兒?”她疑惑不解,眉頭皺成了“川”字。
老師說,這道題目主要是考你有沒有對號入座。
她沉思了一會兒,終于說出了正確的答案,緊鎖著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了。
這個好問的女孩就是徐永鑫。
這時,我又想起了孫中山的那句話。是啊,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問題也不去問,那么又能學到什么知識呢?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
“發問與結論”高考作文素材篇6
巴爾扎克曾經說過一句話:“問號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p>
的確,不管你是踏上歷史的足跡去尋找,亦或細心觀察于周圍的生活,都不難發現發問精神的可貴,發問的重要性。
衛國大夫孔文子聰敏好學,而且不以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終受封謚號為“文”。清代大學者,思想家戴震,學習時,他總是向老師頻頻發問,不得答案,“誓不罷休”;生活中,他善于向他人請教,最終使自己的學問,思想都超過了朱熹。
吊燈在風中來回擺動,這是多么平常的事啊,可伽利略卻由此產生了疑問,并問出個所以然來,終于讓他發現了擺動的快慢與物體的重量無關,和線的長度有關。正是秉著“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伽利略成了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
夠了,夠了,漫漫歷史長卷中,像這樣的事例還少嗎?發問不僅能夠使我們學到許多未知的東西,還可以鍛煉我們,的思維能力,鞏固學到的知識。但在我們的生活中,不乏存在一些不勇于或不善于發問的人。而在這些人當中,有的是不去思考,也就無問題可問;有些人卻是有問題要問,但礙于面子,怕人笑話,瞧不起,而把問題“隱藏”下來;還有的人根本不把那些問題放在心上。久而久之,這些人的知識漏洞越來越大,問題屯積得越來越多,思維能力會越來越弱,知識面會越來越小……
上述事例,無不在證明著發問的重要性,發問精神的可貴。問題是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增強思維能力,擴展知識的面的重要因素。所以,愿我們都具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
“發問與結論”高考作文素材篇7
答自己問,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因素;是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的成功秘訣;更是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必由途徑。
“蘋果為什么會從樹上掉下來呢?”牛頓遇到了問題并和這個問題“較起了勁”。于是,牛頓贏了,萬有引力也因此誕生了。從此,近代物理學飛速發展,人類開始步入一個新的世界。
“壺蓋為什么會無緣無故跳起來呢?”瓦特產生了疑惑。而且他鉆起了“牛角尖”。后來改良蒸汽機問世了。它推動了一次工業革命,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科學家們成功了,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答自己問——善于發現、敢于質疑、勇于探索。正是這樣,他們走向成功,改變世界。
“民族魂”魯迅先生早年因父親被庸醫所害,決心赴日學醫。但遠在日本的魯迅仍看到了當時國人的精神麻木。后來魯迅先生棄醫從文。我想,在某個不眠之夜,先生肯定也曾輾轉反側地問自己:“為什么?”“我該怎么做?”最終他找到了答案,他高高的舉起了他手中的武器投身到了革命洪流中,化為了一顆耀眼的恒星。
偉大領袖在領導秋收起義后,帶領隊伍毅然來到井岡山?!盀槭裁匆猿鞘邪鼑r村在蘇聯行得通,在中國就行不通了呢?”經過深思熟慮,他另辟蹊徑,開創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新戰略,帶領中國革命走向了勝利……
看,答自己問的力量是何等之巨大。
不秉七情,應物斯感。疑問,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的。我們唯有迎難而上,一個一個的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才能舉步向前。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就已經做到了答自己問,小用小成,大用大成。所以,我們應利用生活中的這些疑問不斷提升,完善自己,做到一日三省。這樣,我們才能擔起振興中華的時代責任,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讓我們偉大的祖國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把個人價值融入到社會中,充分展現自我,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