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與失高考作文材料
得與失高考作文材料(篇1)
盲人失去了欣賞良辰美景的眼睛,上帝卻給了他洞聽行云流水的敏銳條件;溪流失去了一彎潭水的寧靜,上帝卻讓它收獲了奔騰向上的活力。失之,得之,不必為失去一棵樹木悲傷,因為你可能會得到另一棵樹,甚至是一片森林。
有得有失,失在無意中成就了得的條件?!吧贌o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田園詩人陶淵明前半生處于官場失意之中,一貶再貶,不肯為之折腰的五斗米,讓他失去了在官海中繼續浮沉的機會,歸去來兮,脫離仕途的他卻意外收獲了心靈的一片凈土?!胺N豆南山下,帶月荷鋤歸”,“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五柳先生用他清新飄逸的筆致向我們描述著他失去官場后的日子,他用美酒、菊花、南山編制了一個只屬于自己的桃花源。而他也因出眾的文學才華成為山水田園派鼻祖,影響了王維等大批后人,為歷史所銘記。的確,在世人眼里,陶淵明失去了榮華富貴的機會,但這恰好讓他失去了功利之心,在黑暗的社會中保留住自己的高潔情操,得到了內心的一片凈土,也得到了后世無盡的敬仰與贊美。試想,如果陶淵明始終眷念著官場,他又如何得到自己的心靈歸處,又怎會留名千古呢?
有得有失,失的沉淀往往奠定了得的基礎。如今,家喻戶曉的詞曲作家方文山曾經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愛音樂的小子,為了賺錢,他去電影院放電影,在演員的對白中專心致志地創作著自己的歌曲。他寫過200首歌,卻被唱片公司一起退回來。他說,那時,我感覺失去了所有,仿佛天空也是灰色的??伤⒉粴怵H,在他的堅持下,公司終于答應只要他一星期創作出300首歌曲,就會錄用一首歌。那段日子,他整天對著五線譜,嘴里含糊不清地咕嚕著歌詞,夜以繼日地創作,好在他有過被退200首歌曲的經驗,終于獲得了公司的認可,從此聲名大振。事后,他說,我要感謝那段瘋狂寫歌退回再寫的日子,正是那段仿佛失去一切的日子讓我沉淀了自己的心態,也讓我獲得了成功的敲門磚。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福兮,禍之所依;禍兮,福之所伏”。人生,變幻無常,正確看待得失,才會使生活多姿多彩,了然無悔。
得與失高考作文材料(篇2)
兩只小木桶,歷經的都是同一個歷程:一開始是空空的;然后從井中舀了滿滿一桶水;最后全部倒掉,終究會到空的狀態。
其實,這何其不是人生的一個縮影呢。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一無所有;然后把歡樂、痛苦、夢想、失落、愛恨情仇裝進自己行走世間的背囊,還有金錢與地位,利益與名望;但是最后,我們都會離去,什么也帶不走。
其實,所謂的空與所謂的滿,都是一種物質上的“空”,畢竟我們帶不走一切幻影流光;所以,我以為,“空”與“滿”是兩種心態,前者是悲觀、消極的,而后者是樂觀、積極的。它們的區別體現在對于人生中過程和結果、得到和失去的理解,這是不同的看法的來源。尤其是得到與失去。
我還以為,這兩種觀念都沒有絕對的正確或是說錯誤,但要看怎樣理解。無論如何,都應該以享受人生、感激人生、活出價值為核心才對;否則,說這話的人活著還有什么意義?沒有意義了——按照他自己的說法。第二只小木桶是這樣理解的,它在享受得到的過程,感謝一切對于它的賦予;可第一只不,它郁郁于失去,為此而痛苦,卻沒有想到過在“失去”之前的“得到”是從何而來——它自以為天生就要重復失去的過程。了然地,高下立判。
我想說,得到與失去是永遠無法避免的人生主旋律,老子就曾說過“失之,得之”這樣的妙語。既然我們無論如何也避免不了,那么,就應該享受得失,享受得失的過程。這樣,才對得起我們的時間,對得起我們的一生;至少該為自己的幸福與滿足感活著,才能想到別人——若是對自己的悲歡得失郁郁于懷,那么還有什么心情來關心別人呢?
或許,我們都只能看得清視線范圍內的東西,看不到太遠的將來;但是我們至少應該正視眼前的命運。用積極的心態來面對人生的得失,才會有積極的人生。我們無從掌控全部的命運;但是,性格有能力改變你能夠主宰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說,我們無法控制得失,無法預料遙遠的未來,但是我們可以決定我們看待這一切的心態;如果無法避免現實的慘淡,那就在內心深處構建一個快樂的世界。
第二只小木桶,同第一只一樣,只能是一只小木桶,但至少,是一只快樂的小木桶;我們不過是蕓蕓眾生渺小的一子,但是,我們照樣可以很快樂。所謂得失,其此之謂乎。
得與失高考作文材料(篇3)
得,就完全是獲得嗎?難道就沒有任何一點的失去?
失,就徹底是錯失嗎?難道就沒有一絲一毫的收獲?
就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表明的那樣,得到不一定是福,失去也不一定是禍。得失之間相互轉換,相伴而行。獲得的同時必定伴隨著一些東西的失去,失去的同時我們也獲得助人成長的經驗。
生活就是一個充斥著得失的空間,讓人在得失間徘徊。有的人為得大喜,為失大悲,把得失劃分得清清楚楚,整天患得患失,悶悶不樂。有的人卻認為得失皆可樂,得即是失,失就是得。不必將得失與哀樂掛鉤,所以他們活得精彩,活得開懷。世界上沒有絕對,事物就是息息相通的,得失也就會在一定條件下發生轉換,我們何必為未知是得是失的事而忐忑不安呢?
通常,樂觀的人總會認為自己在收獲著,而悲觀的人總是斷定自己在失去。同樣的事,在不同的眼中卻有了不同的詮釋。當我們很口渴,而水杯中只有半杯水時,樂觀的人會說:“還好,還有半杯水?!北^的人會說:“怎么只有半杯水了?”可見,并不是失去本質變化,而是人的思想影響個人的得失觀。
主觀思想論得失將事物絕對化,就已違背了自然的觀點。從客觀的角度出發,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得失相生相依。
一個人如果在獲得名利之時數典忘祖,那他就失去了忠孝信義;一個人如果在錯失良機之后自我反省,那他就獲得了促進自己進步力量。拿破侖曾經說過“最容易打敗的人是已經打過勝仗的人?!贝蜻^勝仗的人按理應更容易取得勝利,后來卻成為最容易打敗仗的人。為什么?就是因為他們失去曾經謙遜的心,化得為失。
昭君出塞,她失去了留在國土的幸福,卻換得了兩國之間的和諧安定,繁榮發展;杜甫失去了入朝為官的契機,卻成就一代“詩史”;柳永失去了官場生活的富足,卻成為了杰出的市井文人。他們的失去都換來了豐厚的收獲。
當我們跌倒的時候,我們失去了旅途的舒適,但我們獲得了經驗,降低了再次跌倒的可能性,無異于化失為得;當我們為過去的驕人成績沾沾自喜的時候,我們得到了愉悅,卻失去了謙卑的上進心,走向挫折。
得失,不因時空而分割,不因人事而分隔,它們相行相伴,相互轉告。
得,不僅僅是得,兼有錯失。
失,不單單是失,并有收獲。
得與失高考作文材料(篇4)
人生如月,得一寸圓滿便失一分風情。
人生如花,得一分燦爛便失一寸生命。
人生如夢,得一份夢幻便失一分真實。
人生總在得得失失中徘徊。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正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得不一定是福,失也不一定是禍。得與失兩者辯證統一,既無絕對意義上的對立,又無完全的統一。
我們只有善于把握好得與失的度,才能把握好人生。
有失必有得。
越王勾踐,堂堂一代君王,為了東山再起,他終日忍辱負重,臥薪藏膽,放下了君王的身份與權貴。他為此犧牲了很多,因而最終也獲得了命運的眷顧。他如愿地登上了至高無上的權利的殿堂,完成了多年的復仇大計,贏回了失去的一切一切。
使者張騫,乃是中國歷史上出使西域抗擊匈奴的偉大英雄。但在他忠于報國的路途上,卻是命運坎坷。他為此默默忍受了長達十幾年的監禁,經受了不被他人理解的痛苦。他失去了十幾年的光陰﹑自由和尊嚴,卻為中國歷史增添了不可或缺的一筆。正是他開辟的道路,才使得中原和匈奴在交流上邁出了大的步伐,促進了歷史地向前發展。
有得必有失。
正如人中呂布,擁有著非凡的英雄才干。他贏得了美女貂蟬的“愛情”,卻為此掉進了一去不返的深淵。為了貂蟬,他寧愿與董卓反目為仇也在所不惜。最終也不得善終。
南唐后主李煜,天生賦予了驚人的文學才華,不禁令人拍案叫絕。他擁有文學才華之余,還擁有著九五之尊的顯赫身份。他一人集令無數蕓蕓眾生向往追求的才華和權貴于一生,卻偏偏注定了悲哀的宿命。他必須要再詞人與政客兩者中選擇。誠然,他是位地位非凡的詞人但絕非一位明君。南唐在他的統治下風雨飄搖而最終走向消亡。而他也在獄中郁郁不得志地過了最最痛苦的三年,最終被賜予毒藥,慘死在獄中。
我們不曾品嘗過苦茶的苦澀又怎知甜茶的甘醇?我們若不是度過炎熱的酷暑、嚴寒的臘冬又怎知金秋的迷人?人生也亦然,不失去又怎會懂得珍惜?
范仲淹曾以洞庭湖為證,在岳陽樓上吟誦出千古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边@正是一種對待得與失的正確態度。
月有盈虧,花有開合,人生也有得失。泰然處之,才能在得與失的洪流中經得起歲月的考驗,才能在平靜的心態下,笑看月的陰晴圓缺,花的花開花落,這才是真正的人生。
得與失高考作文材料(篇5)
泰戈爾有一句話:“我們把生活看錯了,反說它欺騙了我們?!鄙钍莻€天平,兩端放著得與失;我們太重視得到,于是忘記了制衡,所以,我們失去了太多。
一開始來中學,由于對環境很陌生,所以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以前的學校和同學是多么的好。不過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后,我才慢慢的明白,其實新的同學和新的學校也很不錯。
豁達面對得與失,生活會因此變得永恒星光閃爍。人的一生,總在得失之間的,我們在失去的同時,往往會有所得。是的,青春的我們應該充滿朝氣,奮發向上,不要因為失去了某些東西而傷感,上帝在為你關閉一扇門的同時,也為你打開了另一扇窗,而這扇窗里的東西,可能更加豐富多彩。
在想通了這些道理后,我豁然開朗,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不是‘得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住的機會與幸福。
得與失之間所獲的東西要珍惜,對失去的不要耿耿于懷,是非得失,都要真誠對待,不患得不患失才是生命的源泉。我會珍惜現在和中學的老師同學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