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號女航天員劉洋作文材料7篇
神舟十四號女航天員劉洋作文材料篇1
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
2001年6月,劉洋被分配到素有“女飛行員搖籃”之稱的廣空航空兵某師,成為應急機動作戰部隊的一名飛行員。大多時候,執行飛行任務的過程單調、辛苦,甚至有生命危險。
她還曾多次駕駛飛機參與空中人工增雨任務,她形容自己是“劈天的利斧,在每一個陰云密布的日子里,昂揚出征”“每一次飛行升空,每一次返航著陸,都是一次挑戰,都是一次涅槃”。
劉洋的青年時代,職業生涯隨著國家航天事業的藍圖展開。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載著航天員楊利偉成功圍繞地球十四圈,中國航天第一次實現了載人航天的夢想。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神舟六號搭載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實現了2人5天的新跨越。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首次承載3名航天員進入太空,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成功進行出艙活動……但這些航天員都是男性。
2009年,為了研究女性在太空環境下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國家決定招收一批女性航天員。在閑暇時,劉洋也曾無數次幻想自己在外太空中觀賞美麗的地球,渴望實現自己的夢想,渴望報效祖國。代表中國女性向宇宙致意。盡管知道即將面對的考驗和風險,她還是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2010年5月,經過條件嚴苛的層層選拔,劉洋成為一名女航天員,在接下來2年的航天員訓練中,她出色完成了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和綜合考核,2012年3月正式入選“神舟九號”乘組,多年歷練,一朝破繭。
回憶起執行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的經歷,劉洋坦陳,當時她的心中有許多牽掛。“和愛人散步的時候,我對他說,如果我回不來,你一定要答應我兩件事情——第一是幫我照顧好父母,他們只有我這一個女兒;第二是娶一個會做飯的妻子,我希望她來替我照顧你。當時,我愛人說,你一定可以安全回來,順順利利地完成任務。后來我才知道,在我翱翔太空的時候,我愛人幾乎每天都守在電視機前,關注著我的動態。”
劉洋的丈夫張華,是她在部隊結識的。2004年,張華和劉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盡管聚少離多,卻一直非常恩愛。張華知道妻子的工作很勞累,也難有時間散心,就在工作單位的后山上專門開墾出一片荒地,種上了劉洋最愛的花,還有很多瓜果蔬菜。張華知道劉洋志向遠大,對于她的決定總是無條件支持。訓練時期,夫妻倆幾乎不能見面,但張華一有機會,就給劉洋寄照片、信件,讓劉洋時刻感受到愛意縈繞在她身邊。
神舟十四號女航天員劉洋作文材料篇2
“我不久的將來還會再回來的!”
2012年6月28日,我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員劉洋在返回軌道艙時,反身向天宮一號敬了一個軍禮,心里默默地說道。
2022年6月5日,劉洋與陳冬、蔡旭哲3名航天員執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時隔十年,再次“飛天”。
這十年間,除卻科普和公益活動,劉洋極少出現在公眾面前。她忙著提升自己:在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專業學習并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為再次“飛天”做準備;忙著經營自己的家庭:誕育一雙兒女,享受身為女兒、妻子、母親的幸福;她忙著履行社會責任,致力航天員的培訓教育事業,擔任全國婦聯兼職副主席,做好“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去年12月15日,一向低調的劉洋通過視頻為“2021中國家庭健康大會”發聲。她表示:“健康是新時代的家風,讓我們用實際行動追求健康,共建共享健康中國。”
神舟十四號女航天員劉洋作文材料篇3
間隔十年,劉洋先后執行“神舟九號”和“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從突破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到建造空間站,正好是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里“第二步”和“第三步”的關鍵節點。劉洋認為自己是幸運的。
神舟再問天,奮斗是對太空最詩意的告白。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5周年。現在,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奔向宇宙,中國人已然從太空的“訪客”變成“房客”——“身份”的變化,代表著國力的增強,這一份民族自豪感的油然而生,當在每一名中華兒女心中念茲在茲。就在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奔向太空前幾天,10月14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采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這不僅標志著我國“探日時代”的到來,更意味著中國航天的傳奇還將向更加深遠和未知的領域延伸。中國航天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是對無垠太空的“心之向往”。相信這份以國之名的詩意告白,最終將凝聚成“奮斗吧,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
神舟十四號女航天員劉洋作文材料篇4
最近這兩年我國科技領域發展情況確實是非常好,非常突出的,進步也很大。最近因為神舟14號的女宇航員劉洋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
劉洋的孩子給他制定了三個任務。
2012年的時候,劉洋第1次參與神舟9號的飛行,他作為中國第1個飛上太空的女航天員,當時就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如今2022年距離2012年過去了10年,劉洋再一次獲得了飛行機會,這一次將參與到神舟14號的飛行當中。
和第1次參加飛行任務不同的是,這一次劉洋參加飛行任務隔了10年,不僅僅是帶著國家的任務,還有孩子交給他的任務。劉洋出發之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的孩子說這一次飛行去外太空一定要平安回來,并且要多拍一些照片,還把祝福放在天空和星辰中。
聽起來非常的浪漫,但對于劉洋來說,這些任務其實也是一種甜蜜。像這樣的航天員,每一次飛行之前其實家人都會很擔心,因為飛行去到外太空不僅僅是帶著國家的任務帶著責任和榮耀,同樣其實也帶著家人的擔憂。
劉洋出發前孩子交給他的三個任務,最重要的也是放在第1位的任務,就是一定要平安回家。對于劉洋來說,這個任務也是一種祝福,會讓他在外太空工作的時候時刻想著自己,家里的孩子想著家人。
出發之前劉洋的父母也是非常擔心的,其實飛行前父母擔憂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還是有一定危險性的。劉洋的父母其實已經在教育方面算是比較出色的了,這種教育方式其實也是現在很多家長可以學習借鑒的教育方式。
神舟十四號女航天員劉洋作文材料篇5
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結束第一次航天任務后,劉洋回憶:“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在太空中離地球越遠,祖國、家、親人、親情這種概念就會越近。走得再遠,都走不出親人的牽掛;飛得再高,也離不開祖國的懷抱。”
劉洋的兩個心愿都與家人的健康、平安有關,這也是所有人內心深處最樸素、最真摯的愿望。
今年,劉洋的“太空出差”時間將從13天增加到半年。地面上的親人仍然是她最溫暖的“羈絆”。
“航天員是個高危職業,姑娘執行任務,父母的心也跟著懸在空中,但我們最希望的,就是孩子能圓滿完成任務。十年磨一劍,劉洋一定不會辜負國家的重托。”父親劉士林說。
“姑娘問我們家里怎么樣、身體好不好,我們也告訴她一切都好,讓她放心。航天是劉洋付出再多汗水都要完成的夢,這些年,她也一直用這份初心去完成每一次任務。”母親牛喜云說:“劉洋最愛吃的就是咱們河南的羊肉燴面,我最希望的就是等姑娘回家了,能給她做上一碗燴面。”
孩子們也給劉洋“安排”了艱巨的任務。第一,要安安全全、順順利利完成任務;第二,希望在太空多拍一些照片回來,可以和同學們共同分享宇宙美麗景色;第三個任務,劉洋表示:“我對他們有很多美好的祝福祝愿,在這183天的時間里面,我會把這些寫進滿天的星辰。”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高度重視家庭教育,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青少年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古人都知道,養不教,父之過。家長應該擔負起教育后代的責任。家長特別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很大,往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2016年12月12日,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強調:“作為父母和家長,應該把美好的道德觀念從小就傳遞給孩子,引導他們有做人的氣節和骨氣,幫助他們形成美好心靈,促使他們健康成長,長大后成為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劉士林和牛喜云是劉洋的第一個老師,劉洋和丈夫張華也為他們的孩子搭建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課堂。因為工作的特殊性,劉洋與丈夫同孩子們聚少離多,但她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榜樣作用,彌補了時間和距離上的缺憾。這個六一兒童節,劉洋遺憾不能陪伴在孩子們身邊,但就如她自己在微信朋友圈中向孩子們表達的那樣,紙短情長。
神舟十四號女航天員劉洋作文材料篇6
今天上午十點四十四分,我在家中觀看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的直播。看著白色的火箭載著航天員們飛向太空,開啟了我國航天的又一個新征程。從未有過的震撼激蕩在心頭。我為中國的航天事業感到無比的自豪與驕傲。正是無數的中國航天人用智慧與汗水得來的。
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永無止境。科學家們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航天精神,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新征程,為建設航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立新功,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更大的開拓性貢獻。他們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精心推進星際探測工程,建設航天強國,為探索宇宙奧秘、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攀登科技高峰任重道遠。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發有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神舟十四號女航天員劉洋作文材料篇7
這是激動人心的一刻!
我國的長征2F火箭托舉神十四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發射場上,一層層的回轉平臺逐漸打開,長征2F在我們所有人的注視下緩緩露出。緊張的發射倒計時開始了,一個個口令在指揮大廳中交織成一首航天交響曲。航天員們在返回艙中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發射最后的準備。終于,在所有人的熱切期盼中,煙霧升騰,在鮮紅的背景上,一支白色的箭直射云霄!
這是我們的長征,我們的神十四!看吧,我們中國,從建國初期一直到現在,科技飛速發展,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們一直在他們的崗位上奮斗,揮灑熱血與青春。在此次發射以后,我國的空間站就會進行不間斷輪換值守。看發射場這火烈的太陽,就象征了中國的未來!拜科技工作者們所賜,屬于我們中國的時代,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