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神舟十四號劉洋航天員的作文
關于神舟十四號劉洋航天員的作文篇1
這是激動人心的一刻!
我國的長征2F火箭托舉神十四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發射場上,一層層的回轉平臺逐漸打開,長征2F在我們所有人的注視下緩緩露出。緊張的發射倒計時開始了,一個個口令在指揮大廳中交織成一首航天交響曲。航天員們在返回艙中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發射最后的準備。終于,在所有人的熱切期盼中,煙霧升騰,在鮮紅的背景上,一支白色的箭直射云霄!
這是我們的長征,我們的神十四!看吧,我們中國,從建國初期一直到現在,科技飛速發展,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們一直在他們的崗位上奮斗,揮灑熱血與青春。在此次發射以后,我國的空間站就會進行不間斷輪換值守。看發射場這火烈的太陽,就象征了中國的未來!拜科技工作者們所賜,屬于我們中國的時代,即將到來!
關于神舟十四號劉洋航天員的作文篇2
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
提起劉洋,人們總是把她和“身心素質極高”等關鍵詞聯系在一起,好奇是怎樣的成長環境塑造了這樣一位優秀的人。
劉洋1978年出生于河南鄭州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劉士林原為鄭州市第一食品機械廠技術科助理工程師,母親牛喜云曾是鄭州輕型汽車制造廠職工。
“我自己學歷不高,但我一直很佩服有文化的人。”劉士林表示,劉洋小的時候,他就教育女兒,想讓她成為一名有文化的人。
牛喜云則認為,教育下一代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最重要的是要給孩子打好基礎,特別是健康基礎。牛喜云透露,她一直嚴格要求劉洋保護好眼睛,早上按時吃飯,“不吃飯不讓她上學。好習慣要從小養成,這也為她的將來奠定了基礎。”
健康體現在細微之處,它深深融入我們的一粥一飯、一顰一笑。劉洋的母親從生活方式入手,讓追求健康成為劉洋成長中的自覺習慣,也讓劉洋在從飛行員成為航天員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適應超強度的體能訓練和不是那么可口的太空食品。健康無疑是劉洋最大的財富,有了健康,她才有了追求“萬里挑一”航天事業的可能,才能夠把個人的愛好升華為一個國家的夢想。
健康家庭是健康中國的細胞,一個個健康家庭組成健康社區、健康城市、健康中國。劉洋的母親牛喜云對于健康家庭建設沒有那么多的理論基礎,但身為母親,她用最純粹的愛和最樸素的言行,構筑了一個健康的家庭。功成之后的劉洋,又因從小銘刻在骨子里的重視健康、追求健康的意識,關注家庭健康建設,推動整個社會的良好風氣的形成。相信隨著健康成為新時代的家風,越來越多中國家庭會像劉洋的家庭一樣,成為健康的重要細胞,成為人們夢想起航的地方,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基點。
牛喜云還很重視女兒規矩意識的培養,從劉洋很小的時候,她就從一點一滴的事情上告訴女兒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從不無原則地由著她的性子,也不會把女兒努力的成果視作理所當然。“我們商量著定目標,她實現目標,我們按照約定來。”
1991年,劉洋即將“小升初”,很想買一套《智力測驗大全》。因為成績優異,劉洋被保送至鄭州三中,牛喜云兌現了自己的諾言,買了《智力測驗大全》和《十萬個為什么》給女兒,劉洋喜出望外,仔細閱讀并認真地完成書中的題目。
“那時候工資很低,買書花去28塊錢,付款的時候有點心疼,可這是我和女兒約定的,就一定要兌現。”牛喜云堅持這種教育方式,她說,女兒發揮了主動性,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嚴格的家教,使劉洋養成了獨立的生活習慣和堅強自信、沉穩做事的性格。1997年,劉洋以超過當年地方重點院校錄取線31分的成績進入空軍長春飛行學院。19歲的姑娘時常想家,劉洋把自己的鄉愁折成365個小星星,裝在心形盒子里寄給父母。
“她告訴我,365個星星是她的牽掛,每想我們一次,就疊一個存下來,這樣想念就會少一些。”牛喜云說。
劉洋曾寫信給父母,講述自己的學習和訓練生活。部隊的訓練很艱苦,夫妻倆無比心疼,拿起電話的手卻一次次放下,在回信中鼓勵女兒不畏艱苦,戰勝困難。數年間,劉洋變得愈發堅強和成熟,舉重若輕地面對成長中的一次次機遇與挑戰。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中國人歷來講求“精忠報國”,革命戰爭年代母親教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先大家后小家、為大家舍小家,都體現著向上的家庭追求,體現著高尚的家國情懷。劉洋及其父母的選擇,詮釋著早已刻進民族基因的大局觀、義利觀。自古以來,因為有千千萬萬這樣的小家選擇別離,中華民族的血脈才得以賡續,東方巨龍的傳奇才得以書寫。
關于神舟十四號劉洋航天員的作文篇3
家風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
對祖國,劉洋心中是深深的責任感和榮譽感。“神九任務讓我至今想起來,還是感覺特別幸福,因為能成長在這樣一個時代,能夠有幸把個人的夢想和國家的利益結合在一起,能夠得到大家的信任,去執行我們國家首次載人手控交會對接任務,我真的是覺得特別幸福。”這一次,劉洋在攜帶的衣服上寫了一句話:“最亮的坐標是祖國。”
劉洋的故事連接起了“大家”的強盛與“小家”的和樂,類似的故事在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時時發生著。在這一次的任務期間,劉洋和戰友們將與家人隔空共度浪漫的中秋佳節,第一次在太空為祖國母親慶祝生日,代表人類向宇宙母親發出問候……十年間,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又邁出了一大步,而這只是百年來我們祖國飛速發展的一個側面。當然,劉洋和她的戰友們探索太空,離不開健康的身體;祖國在多個領域取得傲人成績,背后必然要有國民體質的改善作為支撐,國家的發展也必然體現在讓每個家庭更健康、更幸福上。
讓我們從劉洋的故事中汲取養分,注重家庭、家風、家教,弘揚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讓萬家燈火構成輝煌中國,愿健康觀念與家國情懷成為每個人奮斗路上的發動機,每個家庭溫馨和睦的控制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加速器;讓航天員劉洋的故事,成為4.94億中國家庭的故事。
關于神舟十四號劉洋航天員的作文篇4
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
2001年6月,劉洋被分配到素有“女飛行員搖籃”之稱的廣空航空兵某師,成為應急機動作戰部隊的一名飛行員。大多時候,執行飛行任務的過程單調、辛苦,甚至有生命危險。
她還曾多次駕駛飛機參與空中人工增雨任務,她形容自己是“劈天的利斧,在每一個陰云密布的日子里,昂揚出征”“每一次飛行升空,每一次返航著陸,都是一次挑戰,都是一次涅槃”。
劉洋的青年時代,職業生涯隨著國家航天事業的藍圖展開。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載著航天員楊利偉成功圍繞地球十四圈,中國航天第一次實現了載人航天的夢想。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神舟六號搭載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實現了2人5天的新跨越。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首次承載3名航天員進入太空,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成功進行出艙活動……但這些航天員都是男性。
2009年,為了研究女性在太空環境下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國家決定招收一批女性航天員。在閑暇時,劉洋也曾無數次幻想自己在外太空中觀賞美麗的地球,渴望實現自己的夢想,渴望報效祖國。代表中國女性向宇宙致意。盡管知道即將面對的考驗和風險,她還是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2010年5月,經過條件嚴苛的層層選拔,劉洋成為一名女航天員,在接下來2年的航天員訓練中,她出色完成了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和綜合考核,2012年3月正式入選“神舟九號”乘組,多年歷練,一朝破繭。
回憶起執行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的經歷,劉洋坦陳,當時她的心中有許多牽掛。“和愛人散步的時候,我對他說,如果我回不來,你一定要答應我兩件事情——第一是幫我照顧好父母,他們只有我這一個女兒;第二是娶一個會做飯的妻子,我希望她來替我照顧你。當時,我愛人說,你一定可以安全回來,順順利利地完成任務。后來我才知道,在我翱翔太空的時候,我愛人幾乎每天都守在電視機前,關注著我的動態。”
劉洋的丈夫張華,是她在部隊結識的。2004年,張華和劉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盡管聚少離多,卻一直非常恩愛。張華知道妻子的工作很勞累,也難有時間散心,就在工作單位的后山上專門開墾出一片荒地,種上了劉洋最愛的花,還有很多瓜果蔬菜。張華知道劉洋志向遠大,對于她的決定總是無條件支持。訓練時期,夫妻倆幾乎不能見面,但張華一有機會,就給劉洋寄照片、信件,讓劉洋時刻感受到愛意縈繞在她身邊。
關于神舟十四號劉洋航天員的作文篇5
2022年12月4日20時09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從炎炎夏日到皚皚寒冬,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創造了多項“首次”。讓我們追尋神舟十四號的飛天足跡,回顧“最忙乘組”歷經半年的太空之旅。
啟程飛天,步履堅定
2022年6月5日7時54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廣場舉行,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領命出征。
10時44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將3名航天員順利送入太空。
成功對接,入駐“天宮”
6月5日17時42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整個對接過程歷時約7小時。
20時50分,神舟十四號乘組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成為“太空之家”的新一批主人。
為盡快開展工作和正常生活,乘組迅速投入在軌駐留環境設置,開展了微生物采樣,各類設備安裝、調試及維修等工作,并先后進入天舟四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進行物資整理與轉移,打造舒適宜居的太空家園。
“問天”問天,喜迎“新居”
7月24日,空間站問天實驗艙發射成功,神舟十四號乘組在軌觀看了發射全程。
7月25日,指令長陳冬開啟問天實驗艙艙門,乘組順利進入問天實驗艙,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軌進入科學實驗艙。
三度出艙,創新紀錄
此次任務創造了一次飛行任務3次出艙的新紀錄。9月2日,神舟十四號乘組完成了首次從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由小機械臂輔助實施的出艙活動,首次驗證了問天實驗艙艙外自主轉移主路徑。
9月17日,乘組時隔半月再次出艙,完成了艙外設施設備安裝、艙外救援驗證等任務,星河遼闊的宇宙和乘組一起見證了中國空間站的日新月異。
11月17日,乘組圓滿完成第三次出艙活動,航天員出艙期間搭建起了一座三艙間艙外行走的“天橋”,并首次檢驗了與組合機械臂協同工作的能力,這是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裝完成后的首次出艙活動。
太空授課,問天求索
10月12日,“天宮課堂”第三課首次在“新教室”問天實驗艙開講,3名新晉“太空教師”介紹展示了實驗艙內工作生活場景和微重力環境下一系列有趣的科學實驗現象及原理,為廣大青少年呈現了又一次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實(試)驗不停,訓練不止
任務期間,神舟十四號乘組開展了大量空間站平臺巡檢測試、設備維護、維修驗證、物資管理和站務管理等工作,進行了兩個實驗艙多個實驗機柜的解鎖安裝,按計劃實施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除了日常的身體鍛煉,還定期開展機械臂操作、出艙活動操作、交會對接操作、應急救生、醫療技能等各種專業技術訓練。“最忙乘組”當之無愧。
三艙合“T”,見證歷史
在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并順利完成轉位后,11月3日,神舟十四號乘組順利進入夢天實驗艙,開啟中國人太空“三居室”時代。
任務期間,乘組與地面配合完成了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裝建造,經歷了9種組合體構型、5次交會對接、2次分離撤離和2次轉位任務,見證了諸多中國載人航天的歷史時刻。
在與神舟十五號乘組完成交接后,12月4日,神舟十四號乘組搭乘的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3名航天員在萬眾期待中滿載榮耀、平安歸來。飛行任務結束了,但新的任務和挑戰才剛剛開始。
關于神舟十四號劉洋航天員的作文篇6
“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夢,平凡而不平庸……”是的,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屬于自己的夢想,也許它不是那么的偉大,卻隱含著自己對未來的憧憬和期望。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像劉洋一樣的女航天員。當我有了這一夢想的時候,朋友們和同學都嘲笑我,說我在做夢。可當我看見劉洋和其他兩位宇航員帶著祖國的榮譽和光榮飛上太空時,我的心就不言而喻的激動和自豪。所以,我發誓,以后一定要做一個出色的女航天員!
劉洋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深深地影響著我,也讓我更加堅信,我一定會成為像她一樣,為祖國爭光!她說:“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我大約有兩年沒有逛過街了。”對于每個女孩或者女人來說,逛街是最美好的時光,而劉洋卻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而犧牲自己的青春,將青春的熱血灑在祖國大陸上。
她的話讓我開始反省,反省自己以前的幼稚夢想:長大以后有錢用、有飯吃、有車開、有房住。比起劉洋,我覺得自己很渺小,甚至卑微。沒錯,劉洋是一個成功的航天員,可誰又知道,在劉洋身后聚集的是無數的傷痕和失敗?!可她面對這些的態度是堅持、是勇敢,而并非是選擇逃避亦或是放棄。
所以,對于這些:困難、失意、嘲諷、不屑和挫折我都已經準備好要如何去面對它們了,那就是:站直,迎接風雨的犀利;笑對,永不放棄夢想的執著與追求。只有這樣,我才能成功,才能使我們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向前夸一大步,也才能就此改變中國是“弱國”的稱號。
我一定會向全世界宣告:我們中國,不是什么好欺負的好主兒;我們中國,不是一塊任人宰割的肉;我們中國,更不是什么隨便讓人冷嘲熱諷的“支那國”!我堅信我一定會完成自己的中國夢,讓我的血液中流淌著對祖國的忠貞、崇敬和自豪的熱血!
關于神舟十四號劉洋航天員的作文篇7
“我不久的將來還會再回來的!”
2012年6月28日,我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員劉洋在返回軌道艙時,反身向天宮一號敬了一個軍禮,心里默默地說道。
2022年6月5日,劉洋與陳冬、蔡旭哲3名航天員執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時隔十年,再次“飛天”。
這十年間,除卻科普和公益活動,劉洋極少出現在公眾面前。她忙著提升自己:在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專業學習并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為再次“飛天”做準備;忙著經營自己的家庭:誕育一雙兒女,享受身為女兒、妻子、母親的幸福;她忙著履行社會責任,致力航天員的培訓教育事業,擔任全國婦聯兼職副主席,做好“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去年12月15日,一向低調的劉洋通過視頻為“2021中國家庭健康大會”發聲。她表示:“健康是新時代的家風,讓我們用實際行動追求健康,共建共享健康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