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號劉洋優秀事跡作文
神舟十四號劉洋優秀事跡作文篇1
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結束第一次航天任務后,劉洋回憶:“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在太空中離地球越遠,祖國、家、親人、親情這種概念就會越近。走得再遠,都走不出親人的牽掛;飛得再高,也離不開祖國的懷抱。”
劉洋的兩個心愿都與家人的健康、平安有關,這也是所有人內心深處最樸素、最真摯的愿望。
今年,劉洋的“太空出差”時間將從13天增加到半年。地面上的親人仍然是她最溫暖的“羈絆”。
“航天員是個高危職業,姑娘執行任務,父母的心也跟著懸在空中,但我們最希望的,就是孩子能圓滿完成任務。十年磨一劍,劉洋一定不會辜負國家的重托。”父親劉士林說。
“姑娘問我們家里怎么樣、身體好不好,我們也告訴她一切都好,讓她放心。航天是劉洋付出再多汗水都要完成的夢,這些年,她也一直用這份初心去完成每一次任務。”母親牛喜云說:“劉洋最愛吃的就是咱們河南的羊肉燴面,我最希望的就是等姑娘回家了,能給她做上一碗燴面。”
孩子們也給劉洋“安排”了艱巨的任務。第一,要安安全全、順順利利完成任務;第二,希望在太空多拍一些照片回來,可以和同學們共同分享宇宙美麗景色;第三個任務,劉洋表示:“我對他們有很多美好的祝福祝愿,在這183天的時間里面,我會把這些寫進滿天的星辰。”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高度重視家庭教育,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青少年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古人都知道,養不教,父之過。家長應該擔負起教育后代的責任。家長特別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很大,往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2016年12月12日,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強調:“作為父母和家長,應該把美好的道德觀念從小就傳遞給孩子,引導他們有做人的氣節和骨氣,幫助他們形成美好心靈,促使他們健康成長,長大后成為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劉士林和牛喜云是劉洋的第一個老師,劉洋和丈夫張華也為他們的孩子搭建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課堂。因為工作的特殊性,劉洋與丈夫同孩子們聚少離多,但她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榜樣作用,彌補了時間和距離上的缺憾。這個六一兒童節,劉洋遺憾不能陪伴在孩子們身邊,但就如她自己在微信朋友圈中向孩子們表達的那樣,紙短情長。
神舟十四號劉洋優秀事跡作文篇2
12月4日晚,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看著劉洋,我想起了20 12年6月29日,我看見航天員劉洋從航天飛船下來的那一刻,她是多么的神氣啊!她是多么的威武啊!從此萌發了我一個夢想——像劉洋姐姐那樣當一個為國爭光的航天員。
為了這個夢想我去問老師:“老師,我該怎么做,才能具備當航天員的資格呢?”老師說:“一定要具備高尚的品德、強壯的體力、出眾的智慧,加油吧!你一定會成功!”聽了老師的一番話,我的心稍稍有點觸動。
這個夢想一直在我的腦海里縈繞,在一天風雨交加的夜晚,我躺在床上靜靜地思考著:“到底要不要堅持這個夢想?”忽然,我感覺自己已經坐在宇航員的駕駛艙里了。我駕著航天飛船踏上了飛往月球的路程。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眼窗外的景色,哇!太空是多么的空靈啊!
不知不覺,月球到了,我迫不及待地跑下了飛船,聽老人說月球上住著一位美麗的仙子——嫦娥。我一直喊:“嫦娥姐姐,你在哪里啊?”不知喊了多少遍還是沒人回答。
我懷著失落的心情,開始飛往水星。
聽說水星上有很多水,真想見識一下啊!突然飛船撞擊了隕石,被撞垮了,我被拋向了太空。我環視四周,四周一片空靈,什么都沒有。這時我好想我們的地球,好想我的祖國……那才是我的家呀!
突然一陣雷聲把我驚醒,原來這是一場夢啊。從此以后,我常常想:“我一定要加倍努力,把我的航天夢變成現實。”
神舟十四號劉洋優秀事跡作文篇3
今天上午十點四十四分,我在家中觀看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的直播。看著白色的火箭載著航天員們飛向太空,開啟了我國航天的又一個新征程。從未有過的震撼激蕩在心頭。我為中國的航天事業感到無比的自豪與驕傲。正是無數的中國航天人用智慧與汗水得來的。
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永無止境。科學家們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航天精神,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新征程,為建設航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立新功,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更大的開拓性貢獻。他們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精心推進星際探測工程,建設航天強國,為探索宇宙奧秘、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攀登科技高峰任重道遠。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發有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神舟十四號劉洋優秀事跡作文篇4
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
提起劉洋,人們總是把她和“身心素質極高”等關鍵詞聯系在一起,好奇是怎樣的成長環境塑造了這樣一位優秀的人。
劉洋1978年出生于河南鄭州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劉士林原為鄭州市第一食品機械廠技術科助理工程師,母親牛喜云曾是鄭州輕型汽車制造廠職工。
“我自己學歷不高,但我一直很佩服有文化的人。”劉士林表示,劉洋小的時候,他就教育女兒,想讓她成為一名有文化的人。
牛喜云則認為,教育下一代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最重要的是要給孩子打好基礎,特別是健康基礎。牛喜云透露,她一直嚴格要求劉洋保護好眼睛,早上按時吃飯,“不吃飯不讓她上學。好習慣要從小養成,這也為她的將來奠定了基礎。”
健康體現在細微之處,它深深融入我們的一粥一飯、一顰一笑。劉洋的母親從生活方式入手,讓追求健康成為劉洋成長中的自覺習慣,也讓劉洋在從飛行員成為航天員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適應超強度的體能訓練和不是那么可口的太空食品。健康無疑是劉洋最大的財富,有了健康,她才有了追求“萬里挑一”航天事業的可能,才能夠把個人的愛好升華為一個國家的夢想。
健康家庭是健康中國的細胞,一個個健康家庭組成健康社區、健康城市、健康中國。劉洋的母親牛喜云對于健康家庭建設沒有那么多的理論基礎,但身為母親,她用最純粹的愛和最樸素的言行,構筑了一個健康的家庭。功成之后的劉洋,又因從小銘刻在骨子里的重視健康、追求健康的意識,關注家庭健康建設,推動整個社會的良好風氣的形成。相信隨著健康成為新時代的家風,越來越多中國家庭會像劉洋的家庭一樣,成為健康的重要細胞,成為人們夢想起航的地方,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基點。
牛喜云還很重視女兒規矩意識的培養,從劉洋很小的時候,她就從一點一滴的事情上告訴女兒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從不無原則地由著她的性子,也不會把女兒努力的成果視作理所當然。“我們商量著定目標,她實現目標,我們按照約定來。”
1991年,劉洋即將“小升初”,很想買一套《智力測驗大全》。因為成績優異,劉洋被保送至鄭州三中,牛喜云兌現了自己的諾言,買了《智力測驗大全》和《十萬個為什么》給女兒,劉洋喜出望外,仔細閱讀并認真地完成書中的題目。
“那時候工資很低,買書花去28塊錢,付款的時候有點心疼,可這是我和女兒約定的,就一定要兌現。”牛喜云堅持這種教育方式,她說,女兒發揮了主動性,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嚴格的家教,使劉洋養成了獨立的生活習慣和堅強自信、沉穩做事的性格。1997年,劉洋以超過當年地方重點院校錄取線31分的成績進入空軍長春飛行學院。19歲的姑娘時常想家,劉洋把自己的鄉愁折成365個小星星,裝在心形盒子里寄給父母。
“她告訴我,365個星星是她的牽掛,每想我們一次,就疊一個存下來,這樣想念就會少一些。”牛喜云說。
劉洋曾寫信給父母,講述自己的學習和訓練生活。部隊的訓練很艱苦,夫妻倆無比心疼,拿起電話的手卻一次次放下,在回信中鼓勵女兒不畏艱苦,戰勝困難。數年間,劉洋變得愈發堅強和成熟,舉重若輕地面對成長中的一次次機遇與挑戰。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中國人歷來講求“精忠報國”,革命戰爭年代母親教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先大家后小家、為大家舍小家,都體現著向上的家庭追求,體現著高尚的家國情懷。劉洋及其父母的選擇,詮釋著早已刻進民族基因的大局觀、義利觀。自古以來,因為有千千萬萬這樣的小家選擇別離,中華民族的血脈才得以賡續,東方巨龍的傳奇才得以書寫。
神舟十四號劉洋優秀事跡作文篇5
我曾經想象在未來的一天,我乘坐宇宙飛船到另外的一個星球訪問,在飛船快到達目的地的時候,迎面一個比飛船大好多倍的隕石向我們飛來,而飛船通過瞬間轉移輕松地避過去。到達那顆星球上,我們得到了外星人的盛情款待,并且和他們建立了深切的友誼。
近幾年來,科技日新月異,我國的航天事業也不斷發展:20 03年10月15日9時,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上天,楊利偉也成為實現中國人飛天夢的第一人,所有的人都很羨慕,但是他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卻是經過了很多艱苦的努力和訓練才得到成功。隨著神舟六號、神舟七號、神舟八號等飛船成功完成它們的任務,預示著我國的航天事業發展迅速。20 12年6月16日,劉旺、景海鵬和中國第一位女宇航員劉洋乘坐神舟九號飛船進入太空,完成了空間站的對接任務。通過很多資料我知道了想上太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成為一名合格的宇航員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和辛苦,還有為航天事業奉獻了一生的科學家和工作人員,他們的默默付出才使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了這樣輝煌的成績。
我也經常想象假如我是一名女宇航員,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做出貢獻,那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但是我知道乘坐載人飛船是有危險的,我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去攻克難關,造成沒有危險的飛船,讓小朋友們也能乘坐飛船在太空遨游。
我還要學習航天精神,從小鍛煉強健的體魄,養成良好的品德,磨練勇敢頑強的意志,克服各種艱苦和挫折,用樂觀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迎接未來的挑戰,來實現我的航天夢。
神舟十四號劉洋優秀事跡作文篇6
家風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
對祖國,劉洋心中是深深的責任感和榮譽感。“神九任務讓我至今想起來,還是感覺特別幸福,因為能成長在這樣一個時代,能夠有幸把個人的夢想和國家的利益結合在一起,能夠得到大家的信任,去執行我們國家首次載人手控交會對接任務,我真的是覺得特別幸福。”這一次,劉洋在攜帶的衣服上寫了一句話:“最亮的坐標是祖國。”
劉洋的故事連接起了“大家”的強盛與“小家”的和樂,類似的故事在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時時發生著。在這一次的任務期間,劉洋和戰友們將與家人隔空共度浪漫的中秋佳節,第一次在太空為祖國母親慶祝生日,代表人類向宇宙母親發出問候……十年間,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又邁出了一大步,而這只是百年來我們祖國飛速發展的一個側面。當然,劉洋和她的戰友們探索太空,離不開健康的身體;祖國在多個領域取得傲人成績,背后必然要有國民體質的改善作為支撐,國家的發展也必然體現在讓每個家庭更健康、更幸福上。
讓我們從劉洋的故事中汲取養分,注重家庭、家風、家教,弘揚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讓萬家燈火構成輝煌中國,愿健康觀念與家國情懷成為每個人奮斗路上的發動機,每個家庭溫馨和睦的控制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加速器;讓航天員劉洋的故事,成為4.94億中國家庭的故事。
神舟十四號劉洋優秀事跡作文篇7
“我不久的將來還會再回來的!”
2012年6月28日,我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員劉洋在返回軌道艙時,反身向天宮一號敬了一個軍禮,心里默默地說道。
2022年6月5日,劉洋與陳冬、蔡旭哲3名航天員執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時隔十年,再次“飛天”。
這十年間,除卻科普和公益活動,劉洋極少出現在公眾面前。她忙著提升自己:在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專業學習并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為再次“飛天”做準備;忙著經營自己的家庭:誕育一雙兒女,享受身為女兒、妻子、母親的幸福;她忙著履行社會責任,致力航天員的培訓教育事業,擔任全國婦聯兼職副主席,做好“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去年12月15日,一向低調的劉洋通過視頻為“2021中國家庭健康大會”發聲。她表示:“健康是新時代的家風,讓我們用實際行動追求健康,共建共享健康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