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強基計劃考生破格申請審核結果查詢入口
據消息,上海交通大學強基計劃考生破格申請審核結果查詢入口已經公布了,一起來看看吧,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上海交通大學強基計劃考生破格申請審核結果查詢入口,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上海交通大學2024強基計劃考生破格申請審核結果查詢入口
上海交通大學2024年強基計劃第二類考生破格申請審核結果已公布,請考生登錄我校報名系統(https://applications.sjtu.edu.cn/Login/Index)查看破格申請審核結果。
未通過審核的考生將按第一類考生身份參與后續選拔流程,或可在報名截止前登錄上海交通大學強基計劃報名平臺(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248)取消報名并選報其他高校。請注意各高校截止時間,以免錯過報名。
什么學生適合報強基計劃
一、成績優秀的考生
強基計劃高校院校層級較高,參與的高校全部都是“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錄取線較高,而根據強基計劃的規則,要求考生高考成績比例不少于85%,所以考生成績一定要好。
二、對基礎學科感興趣
強基計劃招生專業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直接聚焦到與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相關的本科專業。
選擇報考的考生需要對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高校開設的相關學科感興趣。
三、有規劃的考生
強基計劃帶給考生的一方面是機會,另一方面是對未來發展方向的規劃。強基計劃實行一校一策,設置單獨培養方案,可以獲取更加優質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將集中重點培養相關領域人才,所以考生一定要對自己的將來有一定規劃(具體方向參照第二條),才適合報名。
強基計劃報名條件
1、高二考生,符合高考報考條件,并且參加了高考。(應屆生和復讀生均可)。
2、擁有在省級比賽或五大學科競賽中有獲獎記錄能夠證明具有學科特長。
3、考生參加統一高考和高??己撕?,高校根據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 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祝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按考生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進行錄取。對于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芍贫ㄆ聘袢雵咝?己说臈l件和辦法,并提前向社會公布,考生須參加統一高考。
強基計劃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
1.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公平性
強基計劃中的高考成績占綜合成績的85%以上就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公平性。高考成績是參加強基計劃的入場券,并且高校考核過程是實行全程錄像錄音的,擁有完善的監督舉報機制,全程實行公開透明化。
2.給了普通學生機會更多
據統計,清北自主招生進去的人數占總人數的70%,只有30%的人是通過裸分進去,所以錄取分數線非常的高,基本上是省里前100才有戲?,F在自主招生取消,強基計劃實行,參與強基機計劃的院校規模縮小,普通學生就有更多機會進去。
3.前程無憂
國家為強基計劃的學生安排的道路是科研精英方向,這些同學只需要順著國家安排的道路走下去,日后估計也是從事各類科研機構,為國家科研事業做貢獻。
4.有破格錄取的可能
原自主招生計劃中,錄取的分數不可低于一本線,假設沒有過一本線還在競賽中拿了獎,也會與進入雙一流高校說拜拜。但是“強基計劃”就避免了這一局面,并且國家隊、金牌之類的也有可能有機會通過“強基計劃”進入較好的高校。
5.對于基礎專業的扶持
強基計劃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學等相關專業進行招生,這些都屬于基礎但不熱門的專業,這對基礎專業的發展和喜歡這些專業的同學都是有利的。
劣勢:
1、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太冷門
強基計劃的主要目的是為國家培養基礎學科人才,其主要招生專業也是在基礎學科,如數學、物理、生物、歷史、哲學等相關專業。與近幾年大火的經濟類、管理類、計算機等專業相比,以上專業聽上去就很冷。
而且強基計劃學子入學后不能轉專業,要么老老實實學四年,要么退學復讀,同學們報考前一定要慎重。
2、志愿填報
強基計劃志愿在普通高考志愿和提前批志愿之前,一旦報考強基計劃志愿,就不能再報考后面的提前批志愿和一批志愿了。如果同學們填報強基計劃志愿被提前鎖單,那么后面有更合適的志愿也無法填報了。
所以填報強基計劃志愿時一定要慎重。
強基計劃都有哪些學校招生
2020強基計劃招生大學名單匯總(共計36所) | ||
地區 | 院校名稱 | |
北京(8所) | 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師范大學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
中國農業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
上海(4所) | 上海交通大學 | 復旦大學 |
同濟大學 | 華東師范大學 | |
江蘇(2所) | 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天津(2所) | 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浙江(1所) | 浙江大學 | |
安徽(1所)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
福建(2所) | 廈門大學 | |
山東(2所) | 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湖北(2所) | 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湖南(2所) | 中南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 |
廣東(2所) | 中山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四川(2所) | 四川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重慶(1所) | 重慶大學 | |
陜西(2所)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遼寧(1所) | 大連理工大學 | |
吉林(1所) | 吉林大學 | |
黑龍江(1所)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甘肅(1所) | 蘭州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