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袁甫傳文言文練習及答案帶譯文
宋史·袁甫傳閱讀原文
今之可懼者,端良者斥,諂諛者用,杜忠臣敢諫之門,可懼也;兵戈既興,饋餉不繼,根本一虛,則有蕭墻之憂,可懼也;……”次乞嚴守帥之選,并大軍之權,興屯田之利。移提舉江東常平。適歲旱,亟發庫庾之積,遣官分行振濟,饑者予粟,病者予藥,尺籍之單弱者,市民之失業者,皆曲軫之。又告于朝日:“江東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連月道殣相望至有舉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麥熟尚賒事勢益急”詔給度牒百道助費。帝親政,遷秘書少監。入見,帝日:“卿久勞于外,篤意愛民,每覽所陳,備見懇惻。”時朝廷以邊事為憂,史嵩之帥江西,
力主和議。甫奏日:“抑朝廷亦未免易于用人也。”疏入,不報。遂乞歸,不允。授起居郎兼
中書舍人。殿中侍御史徐清叟論甫守富沙日贓六十萬,湯巾等又爭之,清叟亦悔。未幾,改知婺州,不拜。嘉熙元年,遷中書舍人。入見,帝問邊事,甫奏:“當以上流為急,議和恐誤事。”時清叟與甫并召,而清叟未至。甫奏:“臺諫風聞言事,初亦何心。今人物眇然,有如清叟宜在朝廷,辭避實惟臣故,乞趣其赴闕。”翼日,權吏部侍郎。又奏邊事,和議令邊患踵至,疏留中不行。引疾至八疏,賜告一月,遂歸。從臣復合奏留之,尋命兼修玉牒官兼國子祭酒,皆辭不拜。改知嘉興府,皆辭不拜。時邊遽日至,甫條十事,至為詳明。權兵部尚書,暫兼吏部尚書,卒,贈通奉大夫,謚正肅。 (節選自《宋史·袁甫傳》)
【注】度牒:由官府發給出家僧道的憑證。唐宋時,官府可出售度牒,以充軍政費用。
宋史·袁甫傳閱讀題目
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入對,論 入對:臣下進入皇宮回答皇帝提出的問題或質問。
B.杜忠臣敢諫之門 杜:封閉,阻塞。
C.乞趣其赴闕 趣:催促。
D.權吏部侍郎 權:掌管。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江東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連月道殣相望/至有舉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麥熟尚賒/事勢益急/
B.江東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連月/道殣相望至/有舉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麥熟/尚賒事勢益急/
C.江東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連月道殣相望至/有舉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麥熟/尚賒事勢益急/
D.江東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連月/道殣相望/至有舉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麥熟尚賒/事勢益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袁甫心系國事,多次進言。他關心國事,針對當朝實際情況,多次上奏論述個人治國理政的見解,針砭時弊,即使不被回復或擱置仍屢次進諫。
B.袁甫體恤百姓,興利除弊。他調任提舉江東常平時正趕上大旱之年,他緊急拿出府庫的積蓄,派官員分頭救濟百姓,并向朝廷呈告災情,并得到朝廷資助。
C.袁甫心胸寬廣,不計前嫌。雖然徐清叟在他做富沙守臣時彈劾他貪贓六十萬,但他依然向皇帝諫言國家用人之際,像徐清叟這樣的人應該重用。
D.袁甫憂心邊事,不重權位。當時國家邊患嚴重,但議和之聲不斷,他為反對議和寧可多次拒絕朝廷任命或主動辭職,即使官員聯合上奏挽留,亦堅持不就職。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兵戈既興,饋餉不繼,根本一虛,則有蕭墻之憂,可懼也
(2)卿久勞于外,篤意愛民,每覽所陳,備見懇惻
宋史·袁甫傳答案解析
10.D(權:權攝,暫代官職。)
11.D(江東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連月,道殣相望,至有舉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麥熟尚賒,事勢益急。)
12.C (“徐清叟在他做富沙守臣時彈劾他貪贓六十萬”錯誤,應為“徐清叟彈劾他做富沙守臣時貪贓六十萬”。)
13.(1)戰爭發動以后,糧餉供應不上,國家基礎一旦空虛,就會有內亂的憂患,值得戒懼。(5分,“興”“饋餉”“蕭墻”各1分,譯出大意給2分。)
(2)你長期在外奔勞,一心一意地愛護民眾,每次看你的陳述,都顯可見誠懇之情。(5分,“篤”“懇惻”各1分,譯出大意給3分。)
宋史·袁甫傳參考譯文
袁甫子廣微,嘉定七年進士第一名,被任命為秘書省正字。入朝奏對,論述說:“君臨天下不能一日沒有戒懼的心理。如今值得戒懼的是:端正賢良的人遭遇排斥,諂媚阿諛的人受任用,封閉了忠臣敢于進諫的門路,值得戒懼;戰爭發動以后,糧餉供應不上,國家基礎一旦空虛,就會有內亂的憂患,值得戒懼……”接著請求嚴格把守邊帥的選拔,合并大軍的權力,興修屯田的利益。調任提舉江東常平。恰逢年歲大旱,緊急拿出府庫的積蓄,派官員分頭救濟,饑民給粟米,病人給藥,比較單弱的士兵,失業的市民,都加以扶持。又向朝廷報告說:“江東或者是大水之后干旱,或者干旱之后大水,加上連著幾個月下雨雪,道路上餓死的百姓不斷,甚至有全家一起死去。現在離麥熟還有一段時間,事勢更加危急。”下詔發給一百道度牒資助用費。皇帝親政后,遷任秘書少監。入朝覲見,皇上說:“你長期在外奔勞,一心一意的愛護民眾,每次看你的陳述,都可見誠懇之情。”當時朝廷很擔心邊境事務,史嵩之任江西帥臣,極力主張議和。袁甫上奏說:“或許朝廷用人也太輕率了吧?”奏折送入后,沒有回復。于是請求歸鄉,不批準。任命為起居郎兼中書舍人,殿中侍御史徐清叟彈劾袁甫做富沙守臣時貪贓六十萬,湯巾等人又進行爭辯,徐清叟也后悔了。沒多久,改任婺州知州,沒有到任。嘉熙元年,遷任中書舍人。入朝覲見,皇帝詢問邊防事務,袁甫奏道:“應當把長江上游的形勢作為急事,議和恐怕會誤事。” 當時徐清叟與袁甫同時被召見,但徐清叟未到。袁甫奏道:“臺諫官根據傳聞論說事情,最初有什么心思。如今人才遙遠,像徐清叟應該在朝廷,他推辭躲避實在是因為臣的緣故,請催促他到朝廷。” 第二天,代理吏部侍郎。再次上奏邊境事情,議和讓邊境憂患連續不斷,奏折留在宮中沒有答復。袁甫八次告病辭官,賜給一個月假,于是回鄉。侍從官員聯合上奏挽留他,不久任命為兼修玉牒官兼國子祭酒,都推辭不接受。改為嘉興知府,都推辭不接受。時邊防急報每天都有,袁甫條陳十件事,十分詳細明白。代理兵部尚書,暫時兼吏部尚書,去世,贈官通奉大夫,謚號正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