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2)
高考文言文真題匯編
(2007真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韋丹字文明,京兆萬年人,早孤,從外祖顏真卿學。順宗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為舍人。新羅國君死,詔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國,賜州縣十官,賣以取貲。丹曰:“使外國,不足于資,宜上請,安有貿官受錢?”即具疏所宜費,帝命有司與之。還為容州刺史。教民耕織,止惰游,興學校,民貧自鬻者,贖歸之,禁吏不得掠為隸。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種茶、麥,仁化大行。以諫議大夫召,有直名。劉辟反,議者欲釋不誅,丹上疏,以為“孝文世,法廢人慢,當濟以威,今不誅辟,則可使者唯兩京耳”。憲宗褒美。拜晉慈隰州觀察使,封武陽郡公。閱歲,自陳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張職,為國家費,不如屬之河東,帝從之。徙為江南西道觀察使。丹計口受俸,委馀于官,罷八州冗食者,收其財。始,民不知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則戛而焚。丹召工教為陶,聚材于場,度其費為估,不取贏利。人能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賦,徐取其償;逃未復者,官為為之;貧不能者,畀以財。身往勸督。有吏主倉十年,丹覆其糧,亡三千斛,丹曰:“吏豈自費邪?”籍其家,盡得文記,乃權吏所奪,召諸吏曰:“若恃權取于倉,罪也,與若期一月還之。”皆頓首謝,及期無敢違。有卒違令當死,釋不誅,去,上書告丹不法,詔丹解官待辨。會卒,年五十八。驗卒所告,皆不實,丹治狀愈明。大和中,裴誼觀察江西,上言為丹立祠堂,刻石紀功,不報。宣宗讀《元和實錄》,見丹政事卓然,它日與宰相語:“元和時治民孰第一?”周墀對:“臣嘗守江西,韋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歿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詔觀察使上丹功狀,命刻功于碑。(節選自《新唐書·韋丹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早孤,從外祖顏真卿學 孤:幼年喪父。
B、始城州,周十三里 城:構筑城墻。
C、法廢人慢,當濟以威 濟:渡過難關。
D、與若期一月還之 期:約定時間。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韋丹“助民安居”的一組是(3分)
①民貧自鬻者,贖歸之
②教種茶、麥,仁化大行
③罷八州冗食者,收其財
④度其費為估,不取贏利
⑤免半賦,徐取其償
⑥韋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韋丹為人率直,敢于發表不同意見。舊例規定,凡出使外國,朝廷賜下州縣官員名額,賣出后充作資費;韋丹認為費用應由朝廷支付,不可賣官求錢。
B、韋丹認為法令廢弛就會導致人們對它的輕視,因而主張嚴懲謀反的劉辟;對所治三州,認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費國家錢財,不如劃歸河東管轄。
C、韋丹對貪污現象仔細核查,責之甚嚴。倉庫主管十年間侵吞糧食三千斛,韋丹抄沒其家,查得實據,下令一月之內如數補還,保住國家財產不受損失。
D、韋丹去世之后,裴誼建議為他設立祠堂,刻石紀功,當朝宰相也認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觀察使上報韋丹的功績并刻碑表彰。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逃未復者,官為為之;貧不能者,畀以財。
(2)驗卒所告,皆不實,丹治狀愈明。
(2008真題)
文言文閱讀,完成4-7題。
嵇紹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歲而孤,事母孝謹。以父得罪,靖居私門。山濤領選,啟武帝曰:“《康誥》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紹賢侔谷缺,宜加旌命,請為秘書郎。”帝謂濤曰:“如卿所言,乃堪為丞,何但郎也。”乃發詔征之,起家為秘書丞。紹入洛,累遷汝陰太守。尚書左仆射裴顏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為吏部尚書,可使天下無復遺才矣。”沛國戴晞少有才智,時人許以遠致,紹以為必不成器。晞后為司州主簿,以無行被斥,州黨稱紹有知人之明。元康初,為給事黃門侍郎。時侍中賈謐以外戚之寵,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謐求交于紹,紹拒而不答。及謐誅,紹時在省,以不阿經兇族,封弋陽子,遷散騎常侍。太尉、廣陵公陳準薨,太常奏謚,紹駁曰:“謚號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自頃禮宮協情,謚不依本。準謚為過。且謚曰繆。”事下太常。時雖不從,進行憚焉。齊王冏既輔政,大興第舍,驕奢滋甚,紹以書諫曰:“夏禹以卑室稱美,唐虞以茅茨顯德,宜省起造之煩,深思謙損之理。”冏雖遂順以報之,而卒不能用,紹嘗詣冏諮事,遇冏宴會,召董艾等共論時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千絲竹,公可令操之。”左右進琴,紹推不受。冏曰:“今日為歡,卿何吝此邪?”紹對曰:“公匡復社稷,當軌物作則,垂之于后。紹雖虛鄙,忝備常伯,腰紱冠冕,鳴玉殿省,豈可操執絲竹,以為伶人之事!”若釋公服從私宴,所不敢辭也。冏大慚。艾等不自得而退。尋而朝廷復有北征之役,征紹。紹以天子蒙塵,承詔馳詣行在所[注]。值王師敗績于蕩陰,百官及侍衛莫不潰散,唯紹儼然端冕,以身捍衛,交兵御,飛箭雨集,紹遂被害于帝側,血濺御服,天子深哀嘆之。及事實,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節選自《晉書·嵇紹傳》)
【注】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山濤領選,啟武帝 啟:稟告。
B、如卿所言,乃堪為丞 堪:能夠。
C、尚書左仆射裴頒亦深器之 器:看重。
D、時人許以遠致 許:答應。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說明嵇紹敢于直言諫勸的一組是(3分) ( )
①時人許以致遠,紹以為必不成器
②以不阿比兇族,封弋陽子
③自頃禮官協情,謚不依本
④宜省起造之煩,深思謙損之理
⑤當軌物作則,垂之于后
⑥若釋公服從私宴,所不敢辭也。
A、 ①②⑤ B、①③⑥
C、 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更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嵇紹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歲而孤,與母親居住在家。山海選拔官員時間武帝說到嵇紹的才能,嵇紹被任為秘書丞,升遷至汝陰太守,并表現出他的知人之明。
B、侍中賈謐以外戚而受寵信,居于高位,眾人趨附。賈謐想與嵇紹交往。嵇紹拒而不答。廣陵公陳準死后,太常上奏謚號,嵇紹反駁說,謚號不合實情,應予改謚。
C、齊王冏輔政,大興土木,以廣宅第,嵇紹不以為然,冏雖心中不悅,但也只能停息其事。齊王冏宴會時又要嵇紹操琴為歡,嵇紹卻據理拒絕,使齊王冏大感羞慚。
D、朝廷北征時大敗于蕩陰,百官及侍衛全都潰散,只有嵇紹奮命捍衛,最終被害于皇帝之側。事件平定后,有人欲為皇帝洗衣,皇帝說,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 )
(1)謚號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
(2)尋而朝廷復有北征之役,征紹。紹以天子蒙塵,承諾馳詣行在所。
(2009真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朱昭字彥明,府谷人。以效用進,累官秉義郎,浮湛班行,不自表異。宣和末,為震威城兵馬監押,攝知城事。金兵內侵,夏人乘虛盡取河外諸城鎮。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為孤絕。昭率老幼嬰城,敵攻之力,昭募驍銳兵卒千余人,與約曰:“賊知城中虛實,有輕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潰。”于是夜縋兵出,薄其營,果驚亂,城上鼓噪乘之,殺獲甚眾。夏人設木鵝梯沖以臨城,飛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晝夜進攻不止。其酋悟兒思齊介胄來,以氈盾自蔽,邀昭計事。昭常服登陴,披襟問曰:“彼何人,乃爾不武!欲見我,我在此,將有何事?”思齊卻盾而前,數宋朝失信,曰:“大金約我夾攻京師,為城下之盟,畫河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諸壘悉已歸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誤國,改過不吝,已行內禪,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獨未知邪?”乃取傳禪詔赦宣讀之,眾愕眙,服其勇辯。是時,諸城降者多,昭故人從旁語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輩背義偷生,不異犬彘,尚敢以言誘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罵引弓射之,眾走。凡被圍四日,城多圮壞,昭以智補御,皆合法,然不可復支。昭退坐廳事,召諸校謂曰:“城且破,妻子不可為賊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戰,勝則東向圖大功,不勝則暴骨境內,大丈夫一生之事畢矣。”部落子有陰與賊通者,告之曰:“朱昭與其徒將出戰,人雖少,皆死士也。”賊大懼,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眾于通衢接戰,自暮達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躍馬從缺城出,馬蹶墜塹,賊歡曰:“得朱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劍,無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節選自《宋史 朱昭傳》)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為震威城兵馬監押,攝知城事 攝:代理
B、昭率老幼嬰城,敵攻之力 嬰:環繞
C、于是夜縋兵出,薄其營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殺獲甚眾 乘:追逐
5、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堅決主張抗敵的一組是(3分)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取傳禪詔赦宣讀之
③汝輩背義偷生,不異犬彘 ④妻子不可為賊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畢矣 ⑥昭躍馬從缺城出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朱昭憑著功績官至秉義郎,他順從時俗,不刻意地表現自己。在震威期間,夏人乘虛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銳士,夜縋出城,乘勢殺敵,獲得勝利。
B、夏人不對晝夜進攻,其首領悟兒思齊邀請朱昭議事數落宋朝失信,企圖招降宋軍。朱昭反駁說,宋朝國軍內部禪讓,新君政令一新;堅決拒絕投降。
C、在眾多城池投降后,朱昭舊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厲聲叱罵,張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戰,獲勝可再圖功業,失敗陳尸境內也問心無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與敵人串通,透露了朱昭準備突圍的消息。敵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墜入溝塹,他怒目提劍,無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7、 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凡被圍四日,城多圮壞,昭以智補御,皆合法,然不可復支。
(2)昭勒眾于通衢接戰,自暮達旦,尸填街不可行。
(2010真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花云,懷遠人。貌偉而黑,驍勇絕倫。至正十三年杖劍謁太祖于臨濠。奇其才,俾將兵略地,所至輒克。太祖將取滁州,率數騎前行,云從。猝遇賊數千,云翼太祖,拔劍躍馬沖陣而進。賊驚曰:“此黑勇甚,不可當其鋒。”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濟。既克太平,以忠勇宿衛左右。擢總管,徇鎮江、丹陽、丹徒、金壇,皆克之。過馬馱沙,劇盜數百遮道索戰。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殺之。太祖立行樞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趨寧國,兵陷山澤中八日,群盜相結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斬首千百計,身不中一矢。還駐太平,陳友諒以舟師來寇。云與元帥朱文遜結陣迎戰,文遜戰死。賊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漲,緣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賊縛云,云奮身大呼,縛盡裂,起奪守者刀,殺五六人,罵曰:“賊非吾主敵,盍趣降!”賊怒,碎其首,縛諸檣叢射之,罵賊不少變,至死聲猶壯,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吳王位,追封云東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戰急,云妻郜祭家廟,挈三歲兒,泣語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義不獨存,然不可使花氏無后,若等善撫之。”云被執,郜赴水死。侍兒孫瘞畢,抱兒行,被掠至九江。孫夜投漁家,脫簪珥屬養之。及漢兵敗,孫復竊兒走渡江,遇僨軍【注】奪舟棄江中,浮斷木入葦洲,采蓮實哺兒,七日不死。逾年達太祖所。孫抱兒拜泣,太祖亦泣,置兒膝上,曰:“將種也。”賜兒名煒。其五世孫請于世宗,贈郜貞烈夫人,孫安人,立祠致祭。(節選自《明史·花云傳》)
【注】僨軍:潰敗的軍隊。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杖劍謁太祖于臨濠 杖:拿著
B、猝遇賊數千,云翼太祖 翼:保護
C、賊非吾主敵,盍趣降 趣:歸順
D、徇鎮江、丹陽、丹徒、金壇 徇:掠取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藝高人膽大的一組是(3分)
①拔劍躍馬沖陣而進 ②黑勇甚,不可當其鋒
③斬首千百計,身不中一矢 ④賊縛云,云奮身大呼
⑤起奪守者刀,殺五六人 ⑥罵賊不少變,至死聲猶壯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花云與賊寇奮力抗爭,至死不屈。花云駐守太平時,陳友諒率水師攻破城池,元帥朱文遜戰死,他被俘;花云臨危不懼,在被殺的當口,仍高聲痛罵賊寇。
B、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賞識。至正十三年他拜見太祖,曾在遇險時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難;此后又多次帶兵打仗,建立顯赫戰功,得到太祖提拔。
C、花云的妻子決心為丈夫殉節。花云妻子看到戰況緊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險,表示自己決不獨活,將三歲的兒子托付給家中仆人;花云被服后,妻子沒水而死。
D、花云的兒子花煒歷盡艱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兒抱起花煒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兒將他托養在漁家,后來又帶他渡江,一年后才來到太祖身邊。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賊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漲,緣舟尾攀堞而上。
(2)遇僨軍奪舟棄江中,浮斷木入葦洲,采蓮實哺兒,七日不死。
看過“高考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