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西高考模擬試題
2017江西高考模擬試題第Ⅰ卷(選擇題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 瞥(piē)見 粗獷(guǎng) 熨(yùn)帖 審時度(duó)勢
B 僭(jiàn)越 躋(jī)身 瘦削(xuē) 風光旖(qí)旎
C內訌(hòng) 酗(xù)酒 蟄(zhé)伏 以饗(xiǎng)讀者
D夢魘(yǎn) 詬(hòu)病 羞赧 (nǎn ) 暴戾恣(zì)睢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蓬松 發軔 返璞歸真 出奇致勝
B. 坐落 幅員 入不敷出 色厲內荏
C. 磋商 神洲 器宇軒昂 天干物燥
D. 海涵 雙簧 風波迭起 浮想聯篇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①目前,在青少年中盛行網絡語言,但這種語言終究不適宜正式____使用。
②新版《紅樓夢》的定妝照剛一出爐,即遭遇了“連環雷”______,尤其是對金陵十二釵的 ,更是“雷”聲陣陣。
③“執政為民”還要求我們每一個國家工作人員能為百姓提供______便當的服務。
A、場合 妝飾 簡捷 B、場所 妝飾 簡潔 C、場所 裝飾 簡潔 D、場合 裝飾 簡捷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
A.沿河上百家企業的廢水未經凈化就直接排入河中,長此以往,就形成了今天這種兩岸草木枯萎、河中魚蝦滅絕的狀況。 B.他的音質很好,可惜師出無名,如果能有名師指點,他在音樂上肯定會有光明的前途。
C.每當我提出一個問題時,我總會把眼神轉向他,一種非常溫柔、期待的眼神。我的問題不難,又在提問時加了許多暗示,答案幾乎是呼之欲出。
D.央視在少投入多產出上做得簡直登峰造極,不但保證了節目質量,明星陣容,而且帶給演員“一夜出名”的真實回報。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種種跡象表明,購房者的觀望非但沒有像往日那樣,堅持幾日就選擇放棄,重新加入到購房大軍中去,而且政策的從嚴,讓購房者對房價下降充滿信心。
B.最近五年來,隨著市民收入增加,銀行開通的理財渠道非常多,除了傳統的投資方式外,股票、基金以及各種形式的理財方式越來越吸引市民。
C.11月26日、27日,日本主流媒體《朝日新聞》用四個整版罕見地來刊登名為《日中戰爭》的專題報道對侵華戰爭進行全面冷靜的反思。
D.能否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贏得更多的主動,在復雜多變的國際格局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這是我們黨面臨國際局勢變動的新考驗。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錦繡的森林
13世紀中,教皇權勢強盛,文化中心由羅馬移向北歐,一種象征全盛的教權的教堂建筑樣式——哥特式在那里產生。
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出現,使宗教藝術別開生面。其特色一言以蔽之,曰“高”。然而這與現代商業大都市的高層建筑的高不同,前者向天,后者著地。教堂建筑高而尖,有向上超升之妙;商業建筑高而平,有著地堆積之感。故百幾十層的摩天閣雖然比哥特式的教堂高得多,但沉重地疊置在基地上并無崇高之美感。反之,哥特式的教堂形似一簇怒放的春花,仿佛拼命地想從地上抽發出來,向天空生長;又如一簇火焰,勢將上沖霄漢:所謂“錦繡的森林”是也。
形成這種樣式崇高而秀麗特色的要素是柱頭和尖頭拱門。為求增加垂直的效果,哥特式不用一根根的粗柱,改用一束束的細柱。又在屋頂上加尖高塔,使柱束上的許多垂直線因尖高塔的引伸而向天延長,至于無窮無盡之境。柱束之間,不用壁而用尖頭拱門形的窗。壁有板滯之感,足以減卻向上之勢,尖頭窗則增加了秀麗與崇高。教堂的內部,無數的尖頭拱門交互錯綜于上,仰望時似覺身在大森林中,而毫無屋頂壓迫之感。總之,哥特式建筑全無墻壁,只有細柱、尖窗和尖塔,幾乎沒有水平線,全體由垂直線構成。這種建筑形式萌芽后,很快風行全歐,不但教堂建筑上用之,一般的建筑也都受這種樣式的影響。
“錦繡的森林”般的哥特式教堂誕生,宗教建筑的發展就達于極點。這種式樣的杰作,多在北歐,德國的科隆大教堂為哥特式中的典范。這教堂工程歷六世紀之久,其工作之困難概可想見。為了表現宗教的神秘相,建筑師把宗教的精神翻譯成視覺的形態,用形體來表現抽象的觀念,于是否定了石材的力學的性質,極度地使用結構的技法。哥特式冒險嘗試而成功的另一例是意大利的米蘭大教堂。這教堂的形式,雖與科隆大教堂大同小異,但是北歐的大勢與意大利的傳統的合并式樣,可為建筑史上的一件特殊的紀念物。這教堂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為材料,據說,是意大利人欲與北方的阿爾卑斯山爭高而建造的。
16世紀,哥特式建筑無視建筑構成的約束一味冒險求高,終于陷入自滅的命運。此時__勢力也由于極度地擴張,達到了衰沉的時期。世間一切文化相關聯,政治、宗教、藝術,互相牽制而展進著,不可分離,哥特式建筑與中世紀的封建制和教會權同時沒落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嗎?
(選自《豐子愷談建筑》,有刪改)
6.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教皇權勢強盛,歐洲文化中心北移,使宗教建筑藝術發展到極點,別開生面的哥特式教堂應運而生。
B.哥特式教堂屋頂的尖高塔,使柱束的垂直線得以引伸而向天延長,至于無窮,切合了向上超升的宗教觀念。
C.否定石材的力學的性質,極度地使用結構的技法,最終哥特式建筑在一味冒險求高中獲得成功。
D.據說,為與阿爾卑斯山爭高,意大利人兼容并蓄建造的米蘭大教堂,成了建筑史上的一件特殊的紀念物。
7.對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表達的觀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十六世紀,哥特式建筑與__勢力同時達到衰沉期,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
B.__勢力的極度擴張促使教堂建筑一味求高,是哥特式建筑自滅的外因。
C.無視建筑構成的約束,違背客觀規律,是哥特式建筑走向衰亡的自身原因。
D.世間一切文化相互關聯,不可分離,哥特式建筑與教權的同興同衰就是明證。
8.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面對被譽為“錦繡的森林”的哥特式教堂,即使不是_,也會贊嘆其秀美與崇高。
B.普通的民用建筑受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影響,窗戶往往采用尖頭拱門的形式。
C.商業建筑大量采用板滯的墻壁,減卻向上之勢,即使高可摩天,也不能給人崇高的美感。
D.哥特式教堂的建筑樣式,不僅影響了民用建筑,而且也會影響到其他的藝術形式。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象祠記 王守仁
靈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宜尉安君,因諸苗夷之請,新其祠屋,而請記于予。予曰:“毀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蓋莫知其原,然吾諸蠻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舉而不敢廢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蓋嘗毀之。象之道,以為子則不孝,以為弟則傲。斥于唐,而猶存于今;壞于有鼻,而猶盛于茲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愛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烏,而況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則祠者為舜,非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驁桀者豈少哉?而象之祠獨延于世。吾于是蓋有以見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澤之遠且久也。
象之不仁,蓋其始焉耳,又烏知其終之不見化于舜也?《書》不云乎:“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奸”,“瞽瞍亦允若”。則已化而為慈父。象猶不弟,不可以為諧。進治于善,則不至于惡。不底于奸,則必入于善。信乎象蓋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國”。象不得以有為也。斯蓋舜愛象之深而慮之詳,所以扶持輔導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見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賢使能,而安于其位,澤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懷之也。諸侯之卿,命于天子,蓋《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歟?
吾于是蓋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也。然則唐人之毀之也,據象之始也;今之諸苗奉之也,承象之終也。斯義也,吾將以表于世。始知人之不善雖若象焉,猶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雖若象之不仁,而猶可以化之也。
【注】①象祠:象的祠廟。象,人名,傳說中虞舜的弟弟。②有鼻:古地名,在今湖南道縣境內。相傳舜封象于此。象死后,當地人為他建了祠廟。③瞽瞍(gǔ sǒu):舜父名。④底:通“抵”,到。
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新其祠屋 新:把……修整如新
B.進治于善,則不至于惡 惡:厭惡
C.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 意:猜測
D.象猶不弟,不可以為諧 弟:同“悌”,敬愛兄長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毀之乎,其新之也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B.不底于奸,則必入于善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C.信乎,象蓋已化于舜矣 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
D.君子之愛若人也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直接說明苗區的象祠留存到明代的原因的一組是( )
①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舉而不敢廢也
②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
③天子使吏治其國,象不得以有為也
④唐人之毀之也,據象之始也
⑤今之諸苗之奉之也,承象之終也
⑥斯義也,吾將以表于世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品德不好的象卻受到苗民立祠祭祀,作者認為可能是象后來被舜的品德感化了。
B.宣尉使順應民心,重新修整象祠,同時請作者作記,以彰顯民意。
C.作者認為周天子任命諸侯的卿的制度是仿效了舜封象的辦法。
D.本文的主旨是宣揚“人性之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具有鼓勵人改過從善的積極意義。
2017江西高考模擬試題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其下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3分)
⑵不然,古之驁桀者豈少哉?而象之祠獨延于世。(3分)
⑶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雖若象之不仁,而猶可以化之也。(4分)
14.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題龍陽縣青草湖①
唐溫如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發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東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與洞庭湖一脈相連,所以,詩中又寫成了“洞庭湖”了。②湘君:堯的女兒,舜的妃子。死后化為湘水女神。
(1)后人評說這首詩極有“太白遺風”,請你據此對本詩的表現手法作簡要分析?(3分)
(2)詩的前半部寫景蕭瑟,后半部記夢美好,是否矛盾?為什么?(3分)
15.文學常識與名篇填空。(5題限選4題)(8分)
2009江西六校聯考 語文試卷 共10頁,第6頁
(1)1968年因長篇小說《雪國》《千只鶴》《古都》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小說家是 。我國明代雜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是 。
(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_______ ,_______。
(荀子《勸學》)
(3)_______ ,________。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緣。
(李白《蜀道難》)
(4).杜甫在《登岳陽樓》中由個人身世轉寫國事危難,感傷涕零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賀在《李憑箜篌引》中直接摹寫樂聲激越動聽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題。
轉 身
李漢榮
①一轉身,那個動人的身影就不見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撈到她,再次與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廣場、在車站、在機場、在大街、在超市、在鄉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經有這種感受:轉身,就是永別。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車站等車。在擁擠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邊的年輕人。我正準備道歉或接受責備,卻看見轉過來一張文雅謙和的臉,他說:“對不起,我擋著你了。”我竟然被感動了,只顧欣賞這張善良、有教養的臉,只顧欣賞這江南的表情,卻忘了對他說聲謝謝,把誠摯的心情告訴他。當我忽然記起,正要張口表達,人潮猛然涌了過來,一轉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見攢動的人頭,閃動的各色衣服……
④還記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嶺深處行走,山路兩旁開滿野花:燈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鏡,溫柔如綢,淙淙的水聲像母親輕喚誰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樹、柏樹、樺樹和茂密灌木覆蓋。聞著花香,聽著水聲,看著山色,我恍然似已進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時,迎面走來一位小女孩,她頭上插了幾朵野花,手里拿著一束菖蒲,好看的臉上滿是羞澀,渾身洋溢著純真的自然氣息。但我不便過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驚嚇。于是我停下來,給她讓路,然后靜靜地看她遠去,欣賞著她的背影,卻記不清她的眼睛和臉究竟是什么樣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朧感覺。也許,或者是一定的,我這一生只有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這一次,在她還是小女孩的時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悵。怎么辦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細些。我想在記憶里逼真地收藏一個像野花一樣純真的秦嶺女孩。這也許是她一生里最生動的瞬間,我記起了泰戈爾的詩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麗,你像花一樣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轉過身來,沿著小女孩走的方向走著,走到山路轉彎的地方,出現了個三岔路口。我已經無法知道小女孩走進了那一條路徑。就那么一轉身,她消失在命運的路徑,也許就是我此生永遠都不能踏上的路徑……
⑤冬天,已經很冷了,西伯利亞寒流遠道而來,遭遇襲擊的當然是窮人,最可憐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觸動和喚醒我們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見一位衣服襤褸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趕回家,拿上我去年穿過的那件防寒服給他。可是來到南大街,已看不見他,于是我在東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沒有找到。最后我來到丁字路口,還是沒有找到他,卻遇到了一個老年乞丐,一轉身,苦難轉換了方向,交換了背影,但苦難的身份沒有改變,都是苦難。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這位貧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體溫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溫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亞洲的窮人,非洲的窮人,全世界的窮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轉身,他們到那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輕輕拉起那襤褸的衣襟,或者握著那空空的手,仔細看看他們的眼睛?他們到那里去了,一轉身?
⑥一轉身,車窗外的河流已經不知去向;一轉身,門前的那只鳥不見蹤影;一轉身,天上的那座虹橋已經悄然消失;一轉身,水里的魚已經沒入深淵;一轉身,父親已經走遠,新壘的墳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轉身變成落日,青絲一轉身變成白發,愛情一轉身變成婚姻,詩一轉身變成散文,羊群一轉身變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轉回來?
(選自《南方日報》2008年9月13日,有刪節)
16.請結合上下文,說明④⑤段中兩個畫線句子的具體含義。(6分)
(1)這也許是她一生里最生動的瞬間(3分)
答:
(2)一轉身,苦難轉換了方向,交換了背影,但苦難的身份沒有改變,都是苦難。(3分)
答:
17.本文的③④⑤段和⑥⑦兩段分別采用了不同的寫法,請作具體說明。(6分)
答:
18.本文題目“轉身”的具體含義是什么?作者借不同情境中的“轉身”,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感悟?(5分)
答:
19.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第①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撈到她”一句中,“打撈”就是“尋找”的意思,它與“人海”相呼應,使人聯想到“大海撈人”的不易,顯得別致而生動。
B.第②段“轉身,就是永別”這句話,表達了一種頗為耐人尋味的人生感受,同時也自然地引起下文。
C.第④段開頭對“秦嶺深處”一段山路環境的描寫,暗示了相對封閉的自然環境使得“秦嶺女孩”“臉上滿是羞澀”。
D.從第⑤段的內容可以看出作者的處世態度:即使是對擦肩而過的陌生乞丐,也應給他們以力所能及的關愛。
E.“旭日一轉身變成落日,青絲一轉身變成白發”,句中運用了夸張、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因人生苦短而生的惆悵。
六.(9分)
20.依次填入下列文段中的句子最合適的的排列順序是 (4分)
周圍全是綠色的森林,天天,我都被一種巨大的寧靜所震撼著。
①鳥鳴常常使大森林歸于虛靜,它天生就是一種虛幻的精靈吧!
②更多的是鳥聲,從黎明的晨噪到傍晚的暮啼,耳聞著那密密松林里傳出啾啾的鳥鳴。
③還可以看見那墨點般的小鳥,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蕩著,棲落著。
④也有聲音,在白天的山巒。
⑤空山不見人,倒使人感覺到大森林的真切和人世的煙火之氣。
⑥偶爾也有人語喧嘩,幽谷回鳴。
21.2008年7月,浙江東南沿海遭受強臺風鳳凰襲擊,以下是來自抗臺一線三組鏡頭的說明文字,編輯要把這些報道編到同一個電視欄目里。請根據這些鏡頭的說明文字所反映的內容,為這組報道擬一個標題,并配一段畫外音。(5分)
[鏡頭一]玉環縣前山村村民張金鳳家的屋頂被掀開,該縣武警中隊得知情況后,立即組織官兵幫她修補。
[鏡頭二]臨海市桃渚村一菜農家的幾百畝瓜果浸泡在水里,駐軍某部30多名戰士來到田頭,幫助搶救。
[鏡頭三]臨海河頭鎮即將臨盆的34歲高齡產婦金才飛被洪水圍困,某消防大隊大隊官兵推著沖鋒舟緊急運送她到醫院。
(1)標題(10字以內)(2分)
(2)畫外音(80字以內)(3分)
七、(60分)
22. “品位”,是一個經常會被現代人提及的詞語。人們樂于用它來評價別人,也敢于用它來要求自己。《現代漢語詞典》中,對“品位”有這樣的解釋:①指官吏的品級,官階;②礦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率,含量的百分率愈大,品位愈高;③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質、水平。
請以“品位”為題作文。文體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襲、套作。
猜你感興趣:
1.2017江西語文高考模擬試卷及答案
2.2017江西語文高考模擬試卷及答案(2)
3.2017屆高考英語仿真模擬試題附答案
4.2017屆高考英語模擬考試題及答案
5.2016年江西高三語文聯考試卷及答案
6.2017高考英語模擬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