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考語文小說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江西高考語文小說閱讀原文
“剛才有人找我么?”他打電話問隔壁的李秘書。
“沒有啊,周書記!今天是周末,不會有人找的,您好好歇一會吧。”李秘書說。
“明明有人敲門的啊!”他自言自語,回到桌前又陷入了沉思。
自從半年前升任L市書記后,雖然擔子更重,但他從內心里卻感覺輕松了許多。當然,這是跟他以前相比。他來L市六年了,干了兩屆,從老市區改造到新市區規劃,他讓L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橫穿市區的那條寬200米的河流上以前只有一道橋連通兩岸,他在三年內就在上中下游變出三座寬闊的大橋;沿河兩岸以前破爛不堪,荒草叢生,現在修筑了高標準的濱河大道,堪與高速公路媲美……一系列舉措,打造了一個全新的L市,很快拉動了全市商業、旅游、房地產開發等等的發展。當然,大發展必然也會帶來很多新問題,比如最敏感的就是城管和房屋拆遷,以及各種各樣的上訪事件……那一年,經常有上訪群眾圍堵市政府院門,門口的警衛人員也經常和群眾發生沖突,那種情景令大家都非常頭疼。后來,他果斷提出整改意見,把原來封閉式的院墻推倒重建,改為透明式的矮花墻,不設大門,同時撤銷門口的警衛人員,讓大家自由進出。凡是來反映問題的上訪人員,不攔不堵,所反映的問題不論找到哪個部門必須在最快的時間內給予答復、處理。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他的辦公室門經常就會被人敲響。說實話,那段時間他特別煩為什么會有那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可不知從什么時候,敲門聲卻又漸漸的少了。
敲門聲沒了,他反倒不習慣了。就像現在,除了整天忙著開會、視察,有時閑下來的瞬間,他就會突然感覺焦躁不安。他想不明白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感覺,而且往往在他陷入思考的時候,就會突然聽到有人敲響他的門。
咚咚咚,的確有人敲門,他答應著卻沒人進來!
這是一個新問題,這個問題困擾著他,令他百思不得其解。他突然想,這是否預示著什么?難道自己的身體出了什么問題?他迷迷糊糊地閉上了眼睛。
下午,他讓秘書和司機統統回家休息,自己步行走到了大街上。因為是星期天,大街上人流如潮,廣場上有人唱歌有人跳舞,其樂融融。從振興路到光明路……路過大大小小的農貿市場,超市……走到一條小街的拐角處,從“蘭州拉面館”飄出的香味直往他的鼻孔里鉆。這時他才感覺累了,也餓了,原來轉著轉著不知不覺太陽下山了。
“大碗,還是小碗?”拉面師傅熱情地招呼他。
“大碗吧!”他隨口應著,隨便找了個凳子坐下。
很長時間沒吃拉面了。一番狼吞虎咽,吃完摸出錢夾,才發現沒帶現金,只有幾張各種各樣的卡。他當時就有點為難。
“不好意思啊,沒帶錢,能刷卡么?”他揚揚幾乎空空的錢包。
“算了!看你穿得忒體面就是兜里沒有錢,肯定是個模范丈夫——算我請客了!”拉面師傅笑哈哈地說。
“我回去讓人給你送過來,要算上利息。”他也爽朗地笑。
“嗨,不就是一碗面嘛!”拉面師傅揮揮手。
外面街燈全亮了,好美的夜景啊。他有多長時間沒到街上走一走了?一碗拉面就把肚子撐得飽飽的。他想繼續散散步,好好看看自己打造的這個城市。可想起還有很長一段路才能走回家,他打電話對媳婦說:“今晚有人請客呢——還夸我肯定是模范丈夫!呵呵,你高興吧?”
說著,前面到了一個居民小區。他回頭看了看那個拉面館,意味深長地笑了,別人不來敲我的門我可以去敲別人的門啊!他這樣想著,拐進小區,輕輕地敲響了一戶人家的門……
江西高考語文小說閱讀題目
(1)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小說寫周書記到L市,干了兩屆,他改變工作作風,把政府大樓由原來的封閉式改為開放式,并撤銷了警衛,讓政府所有部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B.敲門意味著溝通,有了通暢有效的溝通渠道,周書記辦公室的敲門聲才越來越少,然而與群眾的溝通少了,周書記又分外懷念那敲門聲,以至于常常發生幻聽。
C.L市的群眾十分愛戴周書記,生怕敲門聲會影響周書記的工作和休息,因此,上訪的群眾越來越少了,敲門的人也越來越少了,以至于沒有人再來打擾他。
D.聽不到敲門聲,周書記反而不習慣了。他獨自步行到大街上,吃碗拉面,拐到小區敲響一戶人家的門,這些都是他心系百姓、到群眾中去的工作作風的表現。
E.這是一篇表現勤政的小小說,作品緊扣時代主題,圍繞黨員干部轉變工作態度、改進工作作風的熱門話題,塑造了周書記親民為民、密切聯系群眾的干部形象。
(2)文中畫線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請結合作品進行簡要分析。(6分)
(3)小說為何以“敲門”為題?請結合作品進行簡要分析。(6分)
(4)“她們”是在南方謀生的農村姑娘,她們身上充滿了城鄉矛盾,結合全文探究“她們”矛盾的思想性格和普遍意義。(8分)
江西高考語文小說閱讀答案
(1)B E 【解析】E3分,B2分,D1分,A、C不得分。 A項“讓政府所有部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錯,文中是說周書記任期間“讓L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C項錯,上訪的群眾少了,敲門聲少了,這并不是群眾怕“影響周書記的工作和休息”,而是各部門工作不推諉、不攔堵,百姓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D項不準確,周書記“吃碗拉面”起因是他“累了,餓了”,但這一定程度上也表現了“他心系百姓、到群眾中去的工作作風”,給1分。
(2)①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周書記,也使讀者急于想找到答案。②承上啟下,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這段話為后面的情節發展做鋪墊,使下面周書記走進群眾的行動順理成章,水到渠成。③突出人物形象。這句是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突出周書記親民愛民的強烈責任感,表明他把百姓的冷暖記在心上。(6分,每點2分)
(3)①“敲門”是全文的中心事件和線索。小說從開頭周書記盼望百姓來訪的敲門聲,到結尾他主動去敲響百姓的家門,這一切都是圍繞“敲門”來寫的。②“敲門”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周書記盼望百姓來訪的敲門聲甚至發生了幻聽,于是他走上街頭放松自己,這為他走進百姓,敲響百姓之門做了鋪墊。③“敲門”有力地展現了人物的形象。小說從盼望敲門聲到主動去敲門的情節陡轉,為我們塑造了一個親民為民、放低身段、密切聯系群眾的干部形象。④“敲門”揭示了作品的主題。“敲門”在作品中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動作,而是干群聯系、互通信息的平臺和方式的象征,作品通過群眾敲干部之門、干部敲群眾之門的情節展現,歌頌了黨員干部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時代精神。
(6分。答出第①、第②點各給1分,答出第③、第④點各給2分。)
(4)①這一結尾既緊扣作品“敲門”這一中心和題目,結構嚴謹,又構思巧妙,周書記原來被動等待敲門,現在主動敲響百姓之門,這一變化使小說情節曲折生動,引人入勝。
②小說在周書記“拐進小區,輕輕地敲響了一戶人家的門……”處便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了美好的想象空間。
③從開頭開辟暢通的百姓進言通道,到篇末主動走入尋常百姓家去體察民情,這一結尾使作品的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鮮明、豐滿,凸顯了這位政府官員極強的責任心和更高的人生境界。
④結尾深化了作品的主題。小說中“敲門”是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有效載體,從群眾敲響黨員干部之門反映問題,尋求幫助,到黨員干部主動走到群眾中去,主動關心群眾疾苦,這一轉變表明黨風之變、風氣之清,深化了作品的主題。
江西高考語文小說閱讀訓練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