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高考詩歌鑒賞習題及答案
貴州高考詩歌鑒賞習題(一)
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
久斑兩鬢如霜雪,直欲樵漁過此生。
8.詩的頸聯中,有兩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并說明理由。(4分)
答:
9.請分析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4分
貴州高考詩歌鑒賞習題答案
8、“邀”“納”兩字用得傳神。(1)
“邀”字是擬人手法(把月光寫得很有情味),晃動的月影好像是疏簾請來一樣;(2)
“納”字展開想象,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溪聲好像可以用虛枕裝起來一樣。(2)
9這首詩寫了清靜的夏日村落,鄉村中的疏朗的月影,嘈嘈的溪聲,(3)表現出詩人
喜愛鄉村生活,追求清閑(清凈、安寧)的心境以及歸隱村野、終老鄉間的愿望(或抒
發詩人淡泊名利、歸隱田園的情懷)。(3)
貴州高考詩歌鑒賞習題(二)
滄浪靜吟
(宋)蘇舜欽①
獨繞虛亭步石矼②,靜中情味世無雙。
山蟬帶響穿疏戶,野蔓盤青入破窗。
二子③逢時猶死餓,三閭遭逐便沉江。
我今飽食高眠外,唯恨澄醪④不滿缸。
【注】①蘇舜欽(1008-1048),北宋著名詩人。屢次上書朝廷,議論時政得失。慶歷四年(1044),因“稍侵權貴”,被捕入獄,革職為民。退居蘇州,筑滄浪亭,自號滄浪翁。有《蘇學士文集》。此詩寫于蘇州滄浪亭閑居時期。
②矼(gāng):石橋。
③二子:指伯夷和叔齊,商末孤竹君之二子。二人互讓君位,先后都逃到周國。武王滅商后,他們恥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
④澄醪(láo):清醇美酒。
20.本詩頷聯寓情于景,林中的蟬兒穿過了空疏的門戶,野生的藤蘿長進了破舊的窗里,在靜謐甚至破敗的景象中蘊含著作者 的心境。(2分)
21.本詩題為“滄浪靜吟”,請分析全詩是如何圍繞一個“靜”字展開的。(6分)
貴州高考詩歌鑒賞習題答案
20.【知識點】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層次為D(鑒賞評價)。
【答案和解析】答案:孤獨、落寞
解析:此類題目一定要找出含蓄卻富有深意的關鍵詞來推斷,想象作者的情感。透過關鍵詞“空疏”,“ 破舊”去理解,然后通過想象可以體會出作者對訪客的盼望和欣喜之情。
【思路點撥】鑒賞古代詩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幾項逐項落實。①理解詞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樹立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詞義的觀念;②把握詩歌的結構層次。一首詩多半是有幾層意思組合而成的,即使是絕句、律詩這樣的短詩,我們仍可以將其分成幾個層次(一般是兩句一個層次),分解以后再進行綜合,就容易準確地理解詩意,把握詩人的情感。分層后,還應琢磨一下層與層之間詩意是如何轉換的,即如何過渡銜接的;③掌握詩歌常用的修辭方法和表達技巧;④體味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所抒發的情感。
21.【全品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鑒賞詩歌表現手法的能力, 能力層次為D(鑒賞評價)。
【答案和解析】答案:首聯敘事抒情,詩人獨自閑步滄浪,環境安靜,心情平靜,“靜”得舉世無二。(2分) 頷聯化靜為動,以動寫靜。那小山上樹林里的蟬兒,邊叫邊飛,穿過了空疏的門戶;那野生的藤蔓,綠油油的,曲屈盤繞,偷偷地伸進了破舊的窗子里。這種“動”,更渲染了小花園中的靜。(2分) 后兩聯用典抒情,古代正直而有骨氣的人都難逃不幸,自己卻可以幸運地飽食終日,高臥無憂,以美酒消遣。這是自嘲,表面上說自己生活平靜自適,實則內心充滿牢騷和憤恨。
【思路點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有下面幾項逐項落實。①掌握常用的表現手法,表現手法,也就是藝術手法,即表達技巧,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文學作品的表現手法應從以下四方面考慮:表達方式—敘事,議論,描寫(細節、動靜、虛實、正側、白描、場景),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 ;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和反問等;寫作手法—渲染、烘托、對比、襯托、象征、聯想、想象、比興、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以及情景關系(觸景生情、以情馭景、情景交融);結構技巧—抑揚、卒章顯志。②理解各類手法的特點。
貴州高考詩歌鑒賞習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