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考詩歌鑒賞練習題及答案
江蘇高考詩歌鑒賞練習題(一)
(1)請簡要分析這首詩中詩人的形象。(4分)
(2)這首詩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請選擇其中兩種作具體分析。(4分)
江蘇高考詩歌鑒賞練習題答案
(1)一個寂寞孤獨、樂觀曠達、又壯志難酬的詩人形象。詩人行走在謫戍伊犁的途中,面對高聳壯美的天山,行人稀少,環境空曠,不免感到寂寥;“相對笑”反映了詩人處于逆境還能笑著面對的樂觀曠達;“滿頭晴雪”實質暗含詩人的不忘國事壯志難酬。(形象2分,簡析2分。意思對即可)
(2)①反襯(或樂景襯哀情)。如第一、二句,高聳壯美的天山導我西行,并與我這寂寥之人為伴。山眾且美,人少且空,形成鮮明的對照,不免感到寂寥。②比喻。如,第一句中“瓊瑤”,是潔白晶瑩的美玉,用來比喻天山上的積雪,非常貼切。第四句中的“晴雪”是晴天的積雪,用來比喻詩人的白發。③擬人。“我與山靈相對笑”,承接第二句“伴寂寥”而來。詩人面對“寂寥”的情景,無可奈何,似乎眼前的山靈面對自己含笑。④雙關。“滿頭”,既指山頭,也指人頭。“晴雪”,是晴天的積雪,格外潔白,語意雙關,既指山上積雪,也指頭上的白發。⑤對比。山眾且美,人少且空,形成鮮明的對照,不免感到寂寥。(答兩種即可,每種2分)
江蘇高考詩歌鑒賞練習題(二)
都門秋思①(選一)
黃景仁
五劇②車聲隱若雷,北邙③惟見冢千堆。
夕陽勸客登樓去,山色將秋繞郭來。
寒甚更無修竹倚,愁多思買白楊栽。
全家都在風聲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注】①此詩作于乾隆四十二年,正值清王朝全盛時期。②五劇,交錯旁出的道路,此指北京繁華喧鬧的街道。③北邙:洛陽名山,漢魏五侯的墳墓多聚集于此。
(1)這首詩的前兩句主要采用了哪種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2)這首詩的頷聯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請簡要賞析。(4分)
江蘇高考詩歌鑒賞練習題答案
(1)【知識點】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鑒賞評價)。
【答案解析】這首詩的前兩句主要采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1分)通過四通八達的鬧市街道傳來轟隆隆的車聲和北邙荒野的墳地加以對比(1分),表達了作者認為存滅無常,人生倏忽的情感(1分),同時也點出了盛世背后隱藏的危險,表達對繁華盛世終將過去的隱隱愁緒。(1分) 解析:鑒賞表現手法的題目,一要注重內容寫了什么,二要體會有著怎樣的作用。這首詩的前兩句主要采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通過“五劇”與“北邙”的對比,抓住“車聲隱”與“惟見”,再結合注釋得出“存滅無常,人生倏忽”“繁華盛世終將過去”的情感。
【思路點撥】回答此類題先要明確常見的表現手法。我們常說的表現手法指:對比、襯托、渲染、烘托、象征、類比、用典、聯想和想象、虛實結合、動靜結合、比興、卒章顯志等。鑒于目前對詩歌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沒有明確的劃分,有時候兩者有交叉的地方?;卮鸫祟愵}的步驟是:先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或哪些)表現手法;再結合詩句闡釋是如何使用這種手法的;最后指出此種手法有什么效果,表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2)【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鑒賞詩歌詩句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鑒賞評價)。
【答案解析】可以從兩個角度分析:①這首詩歌的頷聯采用了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1分)夕陽和山色是美好的景色(樂景)(1分)然而美好的景色卻擋不住作者對國家和自己深深的憂慮和感慨(哀情)(1分)夕陽和山色頗解人意,欲為主人排愁解憂。美麗的景色,反而使詩人倍感秋寒逼人,愁思郁結,難以排遣。(1分)②詩人又用擬人手法,(1分)一個“勸”、一個“將”字,寫出了景物的動態美(1分),把客觀的秋景與主觀的愁思有機地結合起來,造成一種沉郁頓挫的幽遠意境。(1分)同時也表現了作者無法排解對國家和自身的愁緒。(1分) 解析:如果有學生對①②兩點都有涉及,可以依據“以樂景寫哀請”(1分),“擬人手法”(1分)分析詩歌相關內容(1分),詩歌表現作者排解不了的愁緒(1分)這樣的標準給分?;卮鸨绢}先審題目——明確鑒賞的詩句;再審詩句——抓住詩句的意象“夕陽”“山色”與“登樓”的巧妙組合,抓住關鍵詞“勸”“將”體味其好處。
【思路點撥】賞析句子大致要注意以下角度:先弄懂所給句子的基本意思,進而把握住其內容、情感的內涵。這是從句子的內容、情感方面出發的,也是賞析句子的前提。對于個別句子,尤其是膾炙人口的句子,其內容有精深之處,情感有共通性,它們本身就是賞析的對象。
江蘇高考詩歌鑒賞練習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