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考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山西高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轉司封員外郎、權三司度支判官。對便殿稱旨,英宗遂欲選用,大臣忌之,出為江西轉運使。江西薦饑,征民積歲賦,洞為奏免之。又民輸綢絹不中度者,舊責以滿匹,洞命計尺寸輸錢,民便之。移淮南轉運使,轉工部郎中。淮南地不宜麥,民艱于所輸,洞復命輸錢,官為糴麥,不逾時而足。未幾卒,年四十九。
(節選自《宋史•張洞傳》)
【注】①卓犖(luò):卓越出眾。②困于飛挽:指糧草運送不便。③元元:百姓,平民。
山西高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遭親喪去,再訓潁州推官 去:前往
B.史當夫極法 當:判罪
C.厭元元之望 厭:滿足
D.又民輸綢絹不中度者 中:符合
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例句中加點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惟簡異之,抱以訪里之卜者
A.《齊諧》者,志怪者也
B.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
C.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洞以布衣求上方略 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B.夫為從,且非其意,不當死 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
C.洞因言:“唐宗室多賢宰相名士……”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官為糴麥,不逾時而足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洞從小與眾不同,還沒有行加冠禮,就名聲響亮;趙元昊叛亂侵擾邊境,張洞請求向皇帝進呈方法謀略,被宋仁宗召到舍人院考試,并得以提拔任用。
B.張洞調任潁州推官時,百姓劉柳鞭打妻子致其死亡被判極刑,張洞堅持認為劉柳是從犯,不應為死罪,朝廷評議結果與張洞一致;知州歐陽修十分器重他。
C.宋英宗即位后居喪哀痛,多日不朝,在張洞及大臣勸諫下才上朝理政;宗說驕橫無道,犯事定罪,張洞揣摩英宗的心意,建議從輕處罰,英宗夸他識大體。
D.張洞對答策問符合皇上心意,英宗想要重用他,但兇大臣忌恨,只好讓他出朝到地方任職:任職期間,張洞做出了諸如免除拖欠賦稅等符合百姓利益的事情。
11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既誦書,日數千言,為文甚敏。
(2)獄具,英宗以為辱國,不欲暴其惡。
(3)貸之則亂公共之法,刑之則傷骨肉之愛。
山西高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7.A(去:離開)
8.D(例句:異,意動用法,“以……為異”,感到奇異。A.怪:形容詞用作名詞,怪異的事物。B.榮:使動用法,“使……榮”,可譯為“使……享受榮華”。C.衣:名詞用作動詞,穿。D.老:意動用法,“以……為老人”)
9.D(A.前一個為介詞,憑;后一個為介詞,用,拿。B.前一個為連詞,而且;后一個為副詞,將要。C.前一個為介詞,趁著,趁機;后一個為介詞,依照,根據。D.都為介詞,替,給)
10.C(“建議從輕處罰”不正確,原文是說英宗認為有損國家體面,不想公布宗說的罪行,張洞建議不用公布罪行,僅憑他坑害無罪的人就可把他依法判罪,并非“從輕處罰”)
三、(26分)
11.(1)張洞讀書后,每天能讀幾千字,寫文章文思敏捷。(3分。既:已經,……以后;日:每天;敏:敏捷)
(2)判罪定案后,英宗認為有損國家體面,不想公開宗說的罪行。(3分。獄具:判罪定案;辱國:使國家受辱,有損國家的體面;暴:暴露,公開)
(3)寬恕他們就擾亂了國家的法律,懲處他們就傷害了骨肉間的親情。(4分。貸:寬恕;亂:使……亂,擾亂;刑:處罰,懲處;愛:親情)
山西高考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