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及答案
陜西高考詩歌鑒賞試題(一)
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
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注】馬戴,字虞臣,唐定州曲陽(今江蘇省東??h)人。晚唐時期著名詩人。
(1)沈德潛評此詩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鶴立雞群矣。其中“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頗具韻味,請簡要分析。(4分)
(2)結合全詩,分析尾聯所表達的情感。(4分)
陜西高考詩歌鑒賞試題答案
(1)前句寫夕陽落山之景,由近而遠,層次分明。近處是夕陽從樹梢沉落,光線灰暗;遠處是落日的余輝返照秋山,通紅如燃。這對比鮮明的畫面表現了夕陽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所呈現的不同景觀。 “入”字寫出了夕照逐漸黯淡的特點,表明詩人遠望之久、憶念之殷切;夕照之景加重了詩人的鄉愁,進一步觸發了詩人內心深處感時傷逝的情緒。
(2)詩人久居異地,思鄉心切,漸感年華老去,徘徊水邊不敢照見自己的容顏。(2分)表達出惆悵落寞、感傷悲涼的心情。(2分)
陜西高考詩歌鑒賞試題(二)
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①
蘇軾
霜余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潁②咽。 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
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 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①這首詞是蘇軾五十六歲時為懷念恩師歐陽修而作。②潁:河水名。
(1)“空聽潺潺清潁咽”句中的哪個字最傳神?請簡析。(4分)
(2)請賞析詞下闋最后一句的妙處。(4分)
陜西高考詩歌鑒賞試題答案
(1)【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
【答案解析】答案: “咽”字。“咽”字寫出了水淺聲低的情景,作者移情于景,將潁河人格化,說水聲潺潺是潁河幽咽悲切,表現作者對恩師的深深懷念之情。(若學生答出“空”字,并對它的雙關意做出合理的闡釋亦可)
解析:上闋起首兩句描寫了作者泛游潁河所見到的景致。潁州有潁河汝水,最終匯于淮河之中。“霜馀”兩字交代作者到潁州時正值深秋,秋高天旱、草木枯萎,潁河也失去了春夏時期波瀾壯闊的氣勢,溫婉細流涓涓而下。水聲潺潺,在作者聽來,如怨如慕,恰恰吻合他此時思念恩師的心情。將河水擬人化的寫法,更顯得情真意切。
【思路點撥】此類題解答時必須在理解關鍵詞含義的基礎上,把握準情感,結合詩歌內容來回答。
(2)【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鑒賞詩歌語言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
【答案解析】答案:最后一句寫波底之月,以景結情,借月光的清冷孤寂表達內心的悲涼傷感,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人生無常的悲嘆。
解析:作者在全詞結尾處將主旨進一步明朗化。四十三年過去了,現在能記得醉翁的人還剩下幾個?恐怕只有作者與這倒影在西湖水底的明月。借月光的清冷孤寂表達內心的悲涼傷感,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人生無常的悲嘆。
【思路點撥】這首詞上下兩闋都是先寫景后議論或抒情,其中又景中含情,相互交融,全篇飽含著蘇軾對歐陽修崇敬和懷念的真摯感情。答題時不要脫離這一點。
陜西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