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考詩歌鑒賞訓練題附答案
云南高考詩歌鑒賞訓練題(一)
柳絮飛時別洛陽, 梅花發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 離恨空隨江水長。
【注釋】①賈至,唐朝詩人,因事貶為岳州司馬。好友王八員外被貶長沙時,賈至給他送行。
②三湘:瀟湘、資湘、沅湘,詩里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帶。
(1)詩歌開頭兩句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來抒發感情?有何表達效果?(4分)
(2)本詩是首情韻別致的送別詩,指出結尾一句中哪一個字道出了個中情韻?請賞析該字的妙處。(3分)
(3)第三句所說的“世情”,含意極豐富,試結合本詩分析其中有哪些內涵?(3分)
云南高考詩歌鑒賞訓練題答案
(1)【答案】示例: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開頭兩句,作者既以“柳絮”“梅花”表明時間的變換,以“洛陽”“三湘”表明地點的轉移,又渲染了一種蒼涼的氣氛,給人一種人生飄忽無定、聚散難測而又離合無常的感覺。(方法及效果各2分)
【考點】本題考查考生鑒賞作品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 (鑒賞評價)。
【解析】本題的解答需要找出詩句中所涉及的景物,判斷這些景物與情感的關系。第一句是回憶離開洛陽時的情況,那是柳絮紛飛的春季。第二句寫梅花盛開的冬季來到三湘。
【舉一反三】古詩的抒情方式有三種類型:直接抒情、間接抒情以及兩種方式相結合。其中間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情,借古諷今,用典抒情等。它主要體現在:①寫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②狀物句(要抓住雙層情感,一是關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③表達有特點的句子(如用了比喻、象征、對比、襯托等手法,要還原其本義;如用了用典、反語等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之情)。考生要注意分辨景中情和物中情。
(2)【答案】“空”字使用精妙,一語道出了本詩的獨特情韻。(1分)形象生動地描寫了王八員外滿載離恨遠去,詩人的心也隨行舟而逝的心境;還傳達出作者無可奈何而又依依惜別的深情。(2分)
【考點】本題考查考生鑒賞作品語言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 (鑒賞評價)。
【解析】這是一道煉字題。煉字的解答需要注意,在判斷表達效果時應該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環境角度的作用,即對畫面景物的表現;二是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3)【答案】 詩中第三句的“世情”含意極豐,包括人世間的盛衰興敗,悲歡離合,人情的冷暖厚薄。(3分)(答作“遷客離人的悲涼情緒,人生飄忽、離合無常的之感,人世間的盛衰榮辱、功過得失”等也可酌情給分)。
【考點】本題考查考生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鑒賞評價)。
【解析】要弄清“世情”的內涵,就得結合注釋,弄清楚整首詩寫什么。本詩大意如下:記得那是在一個柳絮揚花的暮春時節,我懷著失意的心情告別了故鄉洛陽,經過艱難跋涉,在梅花盛開的寒冬時節,才到了三湘。人世間的盛衰榮辱、功名得失、悲歡離合等世俗人情對你我來說都如浮云一般,唯有我們兩人的友誼依然長存。朋友相別,離情依依,那難以排遣的離愁別緒,有如悠長的江水綿綿不絕。
云南高考詩歌鑒賞訓練題(二)
蘇幕遮
楊澤民
日烘晴,風卻暑。簾幕中間,紫燕呢喃語。
嫩竹新荷初沐雨。曲檻幽軒,四面明窗舉。
夏初臨,春又去。不愿封侯,只怕為羈旅。
溪上故人無恙否?欲唱菱歌,發棹歸南浦。
1.詞的上片主要描寫了怎樣的一幅面面?請簡要分析。(6分)
2.詞的下片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5分)
云南高考詩歌鑒賞訓練題答案
1.【答案】太陽高照,晴空萬里,雨后清涼的風退卻了暑氣,紫燕在簾幕中呢喃私語,雨后的嫩竹新荷非常清新,曲檻幽軒,窗明幾凈。(4分)詞人借助雨后初晴的景物,描繪出了一幅清幽的畫面。(2分)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形象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鑒賞評價)。
【解析】回答此題,應從分析詩句中有關句子所寫的意象入手,詩的第一句寫了太陽、風,第二句寫了紫燕,第三句寫了嫩竹、新荷;第四句寫了曲檻、幽軒,明窗。這些意象呈現出清幽的氣氛。答題時只要加以總結即可。
2.【答案】抒發了對友人的惦念之情和羨慕之情,(2分)表達了自己對官場仕宦生活的厭倦和對歸隱田園的向往。(3分)
【考點】本題考查考生鑒賞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
【解析】分析是人的感情應著重根據詩句內容來分析。“夏初臨,春又去”則是抒發時光流逝的感慨;“不愿封侯,只怕為羈旅” 表達了自己對官場仕宦生活的厭倦;’ 溪上故人無恙否” 抒發了對友人的惦念之情。
云南高考詩歌鑒賞訓練題附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