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考語文詩歌鑒賞訓練題及答案
江蘇高考語文詩歌鑒賞訓練題(一)
白鳥忽點破,殘陽還照開。
肯隨芳草歇,疑逐遠帆來。
誰會 山公①意?登高醉始回
行 色
[宋]司馬池
冷于陂水淡于秋, 遠陌初窮到渡頭。
賴是丹青不能畫, 畫成應遣一生愁。
[注] ① 冪冪:濃密狀。②山公:指晉朝的山簡。他鎮守襄陽時經常至習家池飲酒,大醉而歸。
?、坌猩褐嘎每痛掖易哌^時的表情神色。④ 陂水:芍陂的水。⑤陌:田間小路。
8、范詩頷聯的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這兩個字并簡要賞析。(6分)
答:
9、范詩寫野色,司馬寫行色,雖對象不同,但這兩首詩都體現了梅堯臣所說的“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請結合相關詩句,作簡要賞析。(6分)
答:
江蘇高考語文詩歌鑒賞訓練題答案解析
8.“點”“開”二字用得十分傳神。(1分)“點”這里是沖的意思,似輕紗又像薄幕、即將慢慢合攏的暝色,被鳥兒忽然翻飛而上的羽翼點破,極富動感。“開”這里有剖開之意,夕陽像一把把金色的劍劈開簾幕,此時白色與金色互相映襯,色澤明麗,極富感染力。(2分)“點”和“開”兩個動詞賦予了野色以具體可感的形象,表現了作者敏銳的觀察力,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之情以及曠達、樂觀的情懷。(2分)(回答“破”和“開”字,若分析合理,可給4分。)
9.這兩首詩都把虛無的、難以名狀的境界描繪得活靈活現。范詩寫野色,選定春季作為背景,然后從春天不可捉摸的氛圍中提煉出有代表性的景象來作暗點陪襯,讓讀者感覺到野色的存在,體會到野色的美好。(3分)司馬詩寫行色,沒有細致地描摹客旅匆匆走過時的表情神色,而是通過比喻和對比從側面著筆,寫渡口來往的人表情比芍陂的水還冷,比秋天的景象還凄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行人旅途奔波的辛苦、孤寂和不知歸宿何處的茫然。(3分)。
江蘇高考語文詩歌鑒賞訓練題(二)
鷓鴣天
周紫芝
一點殘紅①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調寶瑟,撥金猊②,那時同唱《鷓鴣詞》。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
【注】①殘紅:此指將熄滅的燈焰。②金猊:獅形的銅制香爐。這句指撥去爐中之香灰。
8.詞的上闋主在寫景,旨在營造出一種凄寒的氛圍,試分析詞人是從哪些角度表現這種凄寒之感的?(5分)
9.詞的下闋運用哪些表現手法,表現了詞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6分)
江蘇高考語文詩歌鑒賞訓練題答案解析
8.【參考答案】詞人分別從視覺方面、感覺方面、聽覺方面,多感官結合渲染出凄寒之感。(1分)首句寫室內一燈熒熒,燈油將盡而燈光轉為暗紅。借燈火昏暗,從視覺渲染凄清蕭索之感。(1分)“乍涼秋氣滿屏幃”雖說是乍涼天氣未寒時,但那凄清的氣氛已充溢在畫屏幃幕之間,從感覺上點出秋夜的寒冷。(1分) “梧桐”一句,小窗外,雨打梧桐,一點一滴,如落在人的心上,從聽覺寫出詩人心中之寒。(1分)詩人寫出了夜深、燈暗而又清冷的秋夜景象,深入地刻繪出別離所帶來的悲苦心情。(1分)
9.【參考答案】詞的下闋運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1分) “調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一句回憶往日美好的時光;如今卻獨居西樓,唯聞風聲蕭蕭,雨聲滴滴,渲染如今秋夜的寂寥,詞人將昔今的樂與哀進行鮮明對比。(1分)詞的下闋還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1分)“調寶瑟”一句為回憶的內容,“如今風雨西樓夜”一句為實景描寫。(1分)下闋運用對比襯托、虛實結合的手法,抒發了詩人佳人不再,歌聲難聞的寂寥與對戀人的深深思念之情。(2分)
江蘇高考語文詩歌鑒賞訓練題及答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