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考語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吉林高考語文閱讀原文
1952年,毛磊考入武漢大學法律系。畢業后他面臨兩個選擇:一是留校擔任校長秘書,二是前往當時的中南政法學院任教。“我中學時候就立志將來要從事學術研究。”毛磊毅然選擇了后者。
中南政法學院合并到湖北大學后,招生人數大大減少,老師們紛紛改教其他課程,毛磊則申請成為黨史教師。為上好第一堂課,他抓緊一切時間“看書、讀報、整理文件、收集歷史資料,日夜備課”。經過整整兩年的準備,17次修改講稿后,毛磊走上了講臺,用生動的講述贏得了學生們的肯定。從此,毛磊開始了他的黨史教學和研究生涯。
在教學過程中毛磊意識到,要教好中共黨史,必須熟悉中國現代史,也要了解國共兩黨和海峽兩岸關系史。特別是1979年全國人大會《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以來,有關兩黨和兩岸關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視。
從1984年開始,毛磊全身心投入到國共兩黨關系的研究中去。他開始收集資料,留心與研究相關的報刊、書籍。隨著積累的資料越來越多,毛磊的視野也越來越開闊,他逐漸認識到國共兩黨關系的研究任重道遠,僅靠他一個人和一個部門的力量遠遠不夠。因此,毛磊開始尋找合作者。他找到了時任中共武漢統戰部長王功安。1988年,毛磊和王功安合著的《國共兩黨關系史》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較為全面、系統地研究國共兩黨關系的專著。
隨后,在毛磊等相關學者的積極推動下,武漢有關部門經過周密準備,召開了全國首屆國共兩黨關系學術討論會,這引發了全國范圍內國共兩黨關系史研究的熱潮。
“大量論著相繼發表,標志著國共兩黨關系史的研究進入新階段。從此,由過去只研究國共兩黨合作關系發展到研究兩黨的整體關系;由少數地區研究國共關系而擴大到全國范圍。”毛磊對記者說,研究開展后,相關的理論問題相繼涌現。例如,國共兩黨關系史研究的對象是什么,兩黨之間關系的發展有無規律可循,如何建立學科體系等。
為了進一步探求這些問題,毛磊和王功安在《國共兩黨關系史》的基礎上,又撰寫了五卷本的《國共兩黨關系通史》。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國共兩黨關系這一課題愈發重要,關注問題不斷增多,研究難度也日益增大。為了將研究推向深處,毛磊和王功安計劃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推出系列叢書。
為了完成這個浩大的工程,他們邀請了全國8個省市70余名專家學者共同攻關。2003年,《國共關系與兩岸關系叢書》20卷本歷時10年,全部出版完成。該書近600萬字,再現了80余年國共兩黨和50余年海峽兩岸的風云歷史。有學者評價,其在“兩個關系”史上新學科領域的開拓和新學科體系的建立方面,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吉林高考語文閱讀題目
(1)下面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毛磊對國共關系問題的研究源于從小對此的熱愛,于是才一直堅守至今,成為一方大師。
B.毛磊的國共關系研究之路恰好印證了“行行出狀元”的說法,所以并無什么冷門的專業。
C.毛磊他擁有濃烈的愛國情懷,正是擁有這一品質他才能在研究路上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D.作者筆下的毛磊不慕榮利,不計利益得失,始終堅持著道德的高標,將研究學推向高峰。
E.作者眼中的毛磊是一個有探索精神的人,在研究之路上毛磊不斷開拓創新,發掘新內涵。
(2)毛磊在研究國共兩黨關系中作出了哪些貢獻?請簡要分析(6分)
(3)毛磊之所以能成為研究國共兩黨關系的大師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6分)
(4)毛磊的國共兩黨關系研究之路給了我們哪些啟示?請結合文本分析作答(8分)
吉林高考語文閱讀答案
(1)C E(選C得3分,E得2分,B得1分。B:這并不是文章能直接表現出來的,這并不屬于側重點,A:成為一方大師的原因不僅僅是毛磊對國共關系問題研究的熱愛,更有濃厚的愛國情懷作為其支撐,D:“研究學”一詞表意不明)
(2)①尋找合伙人,共同出版了我國第一部較為全面、系統地研究國共關系的專著《國共兩黨關系史》。
②他召開了全國首屆國共兩黨關系學術研討會,這引發了全國范圍內國共兩黨關系史研究的熱潮。
③毛磊教授他不斷在完善系列叢書,再現了80余年來國共兩黨和50余年來海峽兩岸的風云歷史。
④開創了“辛亥大學”,將國共兩黨研究學又一次推往新的高度
(每答對一點得2分,言之有理即可)
(3)①從小便有從事學術研究的興趣
②十分重視課程教學,態度嚴謹
③毛磊擁有十分濃烈的愛國情懷
④在研究中不斷創新發掘新內涵
(4)啟示略,可從(2)(3)問的回答中摘尋關鍵詞,表達自己在其中收貨的啟示,言之有理即可
吉林高考語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