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文言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福建高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平甫之文能特見于世者也。世皆謂平甫之詩宜為樂歌,薦之郊廟;其文宜為典冊,施諸朝廷。然推其實,千歲之日不為不多,焦心思于翰墨之間者不為不眾,在富貴之位者,未嘗一日而無其人,彼皆湮沒而無傳,或播其丑于后。平甫乃躬難得之姿,負特見之能,自立于不朽,雖不得其志,然其文之可貴,人亦莫得而掩也。則平甫之求于內,亦奚憾乎!古今作者,或能文不必工于詩,或長于詩不必有文,平甫獨兼得之。其于詩尤自喜,其憂喜、哀樂、感激、怨懟之情,一于詩見之,故詩尤多也。
平甫居家孝友,為人質直簡易,遇人豁然推腹心,不為毫發疑礙。與人交,于恩意尤篤也。其死之日,天下識與不識,皆聞而哀之。其州里、世次、歷官、行事,將有待于識平甫之葬者,故不著于此云。元豐元年。
福建高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其學問尤敏,而資之以不倦 敏:聰慧
B.天下文章復侔于漢唐之盛 侔:相等
C.怨懟之情,一于詩見之 一:全、都
D.與人交,于恩意尤篤也 篤:深厚
7.下列“之”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3分)
A.其人之難得如此
B.薦之郊廟
C.然其文之可貴
D.則平甫之求于內
8.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⑴漢興,文學猶為近古,及其衰,而陵夷盡矣。
⑵平甫居家孝友,為人質直簡易,遇人豁然推腹心,不為毫發疑礙。
9.請根據第三段文意,簡要概括作者認為王平甫的作品能夠在當世突顯的原因。(4分)
福建高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6.解析:A(敏:勤勉、努力。)
7.解析:B(代詞。其他三項都是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8. ⑴漢朝興盛的時候,文學還是接近古風的,等到漢朝衰敗時,文學也衰落盡了。
評分建議:“近”、“及”、“陵夷”,語句通順,各1分。
⑵王平甫在家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性格樸實坦率,通達和氣,對待人光明磊落(胸襟開朗),推心置腹,不因為細小的事情引發猜疑而產生隔閡。
評分建議:“遇”、“豁然”、“毫發”,語句通順,各1分。
9.①寫作發乎內心(抒發真情實感);②詩文皆工。
福建高考文言文閱讀譯文
王平甫過世后,他的家人匯集他留下來的文章,編成百卷,并委托我寫一篇序文。
王平甫從少就已經很卓越,憑著才能出眾,智慧高超在當代聞名,寫文章才思敏捷、思維流暢,如同打開河堤,語出驚人,一時爭相傳誦。他對做學問特別勤勉,并且好學不厭,到晚年時更加專一,博覽強記,經書沒有不通曉的,他對是非得失的道理明白得尤其透徹。他的文章宏大廣博、典雅莊重。自從周朝衰敗,先王的遺文逐漸沒落。漢朝興起,文學有古代遺風,后來衰敗,逐漸沒落盡了。到了唐代,天下的文章興隆跟漢朝很相似,后來衰敗,逐漸泯沒。而今,宋朝受天命一百多年,天下的文章差不多跟漢唐一樣興盛。從周朝衰敗到今天,差不多有千多年,其文風頻臨滅絕,能把這種風氣興起的,就三個朝代而已(漢,唐,宋)。就算是各于其興盛的時候,士人都能以各自的長處顯現于世的,也都為數不多啊。所以說清明的朝代得到有才的讀書人都這么難。
然而今天平甫的文章能以特見于世,別人都說平甫的詩應該為宗廟作歌詞,他的文章應該拿去朝廷作典冊,而不得用于今世,推斷歷史,1000年不能說短,處心積慮舞文弄墨的人也不能說少,處在富貴的人,每天都有,然而他們大多淹沒在歷史中,沒什么佳話可以傳世,甚至還傳下一些丑聞給后世。平甫有非同尋常的姿態,身負特別的才能,立于不朽,雖然不得其志,但是他的文章確實可貴,世人都難于掩蓋。憑著平甫這樣的才能求做官,又有什么可遺憾的呢?古今作者,有的能寫文章對詩沒什么研究,或者很能寫詩對文章不怎么樣。平甫兩個都很能。他寫詩更怡然自得,以此自樂。其憂喜,哀樂、感激、怨懟之情,一于詩見中,所以他的詩也很多呢。
王平甫在家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性格樸實坦率,通達和氣,對待人光明磊落(胸襟開朗),推心置腹,不因為細小的事情引發猜疑而產生隔閡。和人交往,在情意上尤其深厚。他死的那一天,天下認識和不認識他的人,聽到他的死訊都為他哀痛。那些州里、世次、歷官、行事。
福建高考文言文閱讀習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