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篆書的文化精神高考閱讀題及答案
漢代篆書的文化精神閱讀原文
如果說以道、儒思想取代法家思想促使漢代審美趨于開放,那么,地域文化對于漢代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李澤厚先生在《美的歷程》 一書中說道:“其實,漢文化就是楚文化……漢起于楚地,劉邦、項羽的基本隊伍和核心成員大都來自楚國地區。楚漢浪漫主義是繼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與它相輔相成的中國古代又一偉大藝術傳統。它是主宰兩漢藝術的美學思潮。”
與北國文化不同的是,這種彌漫著浪漫主義色彩的南國楚文化充滿了想象、神人交織、赤兔金鳥、羽人戲龍……就像屈原《離騷》中所說的那樣,“佩繽紛其繁飾兮,芳霏霏其彌章”。注重雕飾、充滿想象,是其顯著的審美特征。漢賦、漢帛畫、漢雕塑、漢畫像石等無不彰顯著這種繽紛浪漫的情懷。
書法也是如此,漢代篆書線條一改秦篆的“玉箸”式樣,提按波變,跌宕流動,充滿了節奏變化。起筆時或藏或露,少有雷同;收筆處或作懸針,或為垂露,姿態萬千;轉折處或提或按,方圓兼備,虛實相生。瓦當銘文更能隨形布勢,隨意生態,活潑多變;繆篆屈曲回環;鳥蟲篆,筆畫作鳥、蟲、魚狀,更是將篆書的裝飾意味、浪漫色彩發揮到了極致。
“圣人立象以盡意”,漢代流動瑰麗的篆書,所表達的正是漢代崇尚浪漫、重視裝飾的審美追求。森嚴的秦文化之“法”與浪漫的楚文化之“意”在漢代篆書里交融,開創了中國書法史上輝煌的一頁。
漢代篆書的文化精神閱讀題目
1.下列對“漢代篆書的文化精神”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3分 )
A.漢代篆書是漢代審美趨于開放的產物。漢代美學思想突破了秦代美學思想,講實用也講審美,促使了包括篆書在內的漢代藝術的繁榮。
B.楚漢浪漫主義取代了先秦的理性精神,主宰了兩漢藝術的美學思潮。地域文化的深刻影響決定了漢代篆書的文化精神。
C.漢代篆書提按波變,跌宕流動,充滿了節奏變化;特別是鳥蟲篆更將篆書的裝飾意味和浪漫色彩發揮到了極致。
D.漢代篆書既有道家“無為”的審美觀,也有儒家“文質”辯證統一的思想;既有秦文化的森嚴法度,也有楚文化的浪漫情懷。
2.下列對作者觀點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在審美上,以李斯為代表的法家反對各種形式的裝飾,他的小篆筆畫粗細均等、結體平正勻齊,體現了法家“好質而惡飾”的主張。
B.泰山、嶧山、瑯琊臺、會稽、之罘等刻石省去了大篆的繁縟而更趨簡易,是秦代篆書最具代表性的書法作品。
C.漢代融合了道家“無為而治”和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治國思想,強調“文”“質”辯證統一的審美觀。
D.注重雕飾、充滿想象,是南方楚文化顯著的審美特征。漢賦、漢帛畫、漢雕塑、漢畫像石等都彰顯著這種繽紛浪漫的情懷。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3分)
A.秦始皇滅六國后采用李斯的建議,在文字政策上“罷其不與秦文合者”,以秦系文字為基礎統一了全國文字。
B.漢代篆書在書法藝術上繼承了秦代小篆的寫法,但與秦代小篆相比,它又有更高的審美追求和藝術表現。
C.漢代篆書流動瑰麗,表達了漢代崇尚浪漫、重視裝飾的審美追求,書寫了中國書法史上輝煌的一頁。
D.漢代篆書在漢代繁榮發展,它的應用遍及漢代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當時人人必須掌握的一種字體。
漢代篆書的文化精神閱讀答案
1.B
1.
試題分析:B項“楚漢浪漫主義取代了先秦的理性精神 ”錯。原文表述是“楚漢浪漫主義是繼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與它相輔相成的中國古代又一偉大藝術傳統”。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2.C
2.
試題分析:C項強調“文”“質”辯證統一的僅僅是儒家的審美觀,“道家審美觀超越了功利性的羈絆,而儒家審美觀則強調了文(飾)與質的辯證統一關系。”本項以偏概全。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3.D
3.
試題分析:D項表述“成為當時人人必須掌握的一種字體”屬無中生有。原文只是提到了“篆書的應用遍及漢代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看完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