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文言文真題及答案
福建高考文言文真題原文:
祖既通儒術,兼曉丸章算法。時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屬之。文案盈幾,祖精勤不舍,晝夜櫛理而錯畫之,皆有緒可按據。
建文時,祖為吏部吏。未幾,云南布政張公紞召入為尚書,于屬吏多所更易,獨言張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時帝方與方孝孺輩講求古治,經濟之事多變太祖舊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于紞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創制,規模遠矣。為治當責實效。令法制已定,日有變更,未必勝于舊,徒使異議者以為口實,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奪于群議,不能用。會添設京衛知事一員,詔吏部選可者。紞曰:“無逾祖矣。”授留守知事。
及靖難師渣渡江,祖為安吉縣丞。紞被譴自經③,舁尸歸,屬吏無敢往視,祖獨往經理其殯。殯畢,哭奠而去。時人義之。
安吉在萬山中,向多逋民④,隱田不以自實,財賦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禮賢士大夫,與講究磨礪。在職九年,稽核財賦,修筑陂塘圩岸,不可勝計。逋民隱田者令以占籍⑤輸稅,免其罪。聲稱著聞,以最薦升湖廣按察司經歷。行至吳橋卒,惟一子扶喪歸。
[注]①若:或者。②方田:指方田均稅法。③紞被譴自經:朱棣登位,張紞被解除職務后自殺。④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⑤占籍:自外地遷來的成為有戶籍的當地居民。
福建高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繩吏之法尤峻 繩:捆綁。
B.即以其事屬之 屬:交付。
C.無逾祖矣 逾:超過。
D.不可勝計 勝:盡。
2.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張祖盡職盡責的一組是( )(3分)
①閩中法令嚴核 ②復檄祖往,固弗受如縣
③晝夜櫛理而錯畫之 ④為治當責實效
⑤稽核財賦,修筑陂塘圩岸 ⑥逋民隱田者令以占籍輸稅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張祖為逃避服役而斷指出走,遇赦后見家境衰敗,于是決定發憤讀書以振興家門。
B.建文年間張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張紞非常賞識他,認為他辦事老成,篤守法令。
C.吏部尚書張紞自殺后,屬吏中只有張祖敢出面料理喪事,當時的人認為他有情有義。
D.張祖任安吉縣九年,因政績卓著,考核獲得最高等級,被推薦升任湖廣按察司經歷。
4.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君,我輩中人也,勿辱于縣。(3分)
譯:
(2)會添設京衛知事一員,詔吏部選可者。(3分)
譯:
福建高考文言文真題答案:
1.A
【試題解析】從語法角度看,A、B、C三個選項都是動詞搭配名詞或者代詞,D項是個副詞搭配動詞,從語法角度看都是正確的,因而要從語意角度進行判斷。從語意角度看,A項的捆綁顯然與現代漢語類似,回文定位會發現“繩吏之法尤峻”并不是將官吏捆綁,朝廷不可能立法捆綁官員,而應該是規范、約束的意思,答案選A。
2. D
【試題解析】組合選擇題要把握兩個限定條件(主語和內容)和一個范圍條件(段落位置)。本題中,兩個限定條件是主語和內容,即題目中的“表明張祖盡職盡責”的主語“張祖”和內容“盡職盡責”。“盡職盡責”的內容從文章的第三段,也就是張祖開始擔任官職之后才出現的一個品質特色;范圍條件很容易判斷,位于一、二兩段的選項都不涉及“盡職盡責”。
3. A
【試題解析】文言文的文意理解題是考查考生的細心程度,因為在人物傳記中的文意理解題考查的都是翻譯細節出錯,也就是要求學生在按照選項A、B、C、D的順序回文定位時,做到以逗號為斷句進行逐字翻譯對照。比較容易出錯的是人物名稱(張冠李戴)、人物態度(態度相反)、“將”“欲”等詞語的翻譯(還未做的事情,選項中翻譯為已做)等。A.第一個逗號前的“為逃避服役而斷指出走”翻譯錯誤,對應的原文是“憚應役者邀祖斬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斬不可復續,盍去諸?’遂避匿”,也就是有人邀請張祖斬除大拇指來免除兵役,張祖猶豫不決,就回家告訴了母親,母親勸他:“法律是可以逃避,斬掉的手指卻再也長不出來了,為什么要斬去它呢?”于是避開了這件事情沒有做,張祖并沒有真的斬去手指,由此可見,該項錯誤。
4. (1)您是我們這一類的人,不要在縣里受委屈。 (2)恰逢(要)增設一位京衛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選適合的人。
福建高考文言文真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