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考語文沖刺練習
天津高考語文沖刺練習:默寫題
(3)漁舟唱晚,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閣序》)
(4)釘頭磷磷,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宮賦》)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6)____________,略無慕艷意。(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答案 (1)寧溘死以流亡兮 (2)雞鳴桑樹顛 (3)響窮彭蠡之濱 (4)多于在庾之粟粒 (5)贏得倉皇北顧 (6)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
天津高考語文沖刺練習:文言文閱讀
南宮適問于孔子曰:“羿善射,,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論語·憲問》)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孟子·公孫丑上》)
(1)請概括出兩個選段觀點的共同之處。(2分)
答:(2)兩個選段中,孔子與孟子的話側重點有什么不同?請簡述。(4分)
答:
答案 (1)君子尚德(或“尚力者不能得天下”)。
(2)孔子對南宮適理解了尚德者得天下的道理感到欣慰而由衷贊賞。孟子舉例說明以德服人的重要性。
解析 (1)解答此題首先要突破語言理解關,注意對重要句子及關鍵詞的理解。第一則選段中,從南宮適進行對比所作出的結論中可以看出武力最終并沒有用。孔子對南宮適的評價“君子”“尚德”所包含的意思就是對南宮適的肯定、贊揚,也是其“仁愛”思想的體現。第二則選段中,將“以力假仁者”的行為表現及其效果與“以德行仁者”進行對比,也鮮明地表達了其對“武力”的否定。
(2)兩則選段,孔子是通過贊許南宮適的方式間接地體現了自己的觀點,而孟子是直接進行對比論述。在表現的方式上有明顯的不同。
天津高考語文沖刺練習:現代文閱讀
①長安城內有一條巷:北邊為頭,南邊為尾,千百米長短;五丈一棵小柳,十丈一棵大柳。那柳樹都長得老高,一直突出兩層木樓,巷面就全陰了,如進了深谷峽底;天只剩一帶,又盡被柳條割成一道兒的,一溜兒的。路燈就藏在樹中,遠看隱隱約約,羞澀得像云中半露的明月;近看光芒成束,乍長乍短在綠縫里激射。買高檔商品,是要去西大街、南大街,但買生活日用,這里卻極方便:巷北口就有四間門面,一間賣醋,一間賣椒,一間賣鹽,一間賣堿;巷南口又有一個大鋪,專售甘蔗,最受孩子喜愛,每天門口擁集很多孩子,來了就趕,趕了又來。巷本無名,借得巷頭巷尾酸辣苦咸甜,便“五味,五味”從此叫開了。
②這巷子,離大街是最遠的了,車從未從這里路過,或許就最保守著古老,也因保守的成分最多,便一直未被人注意過,改造過。但居民卻看重這地方,住戶越來越多,門窗越安越稠。門上窗上,掛竹簾的,吊門簾的,搭涼棚的,遮雨布的,一入巷口,各人一眼就可以看見自己門窗的標志。樓下的房子,沒有一間不陰暗;樓上的房子,沒有一間不裂縫。白天人人在巷里忙活,夜里就到一個個門窗去,門窗雜亂無章,卻誰也不曾走錯過。房間里,布幔拉開三道,三代界限劃開;一張木床,妻子,兒子,香甜了一個家庭,屋外再吵再鬧,也徹夜酣眠不醒了。
③這里每一個家里,都體現著矛盾的統一:人都肥胖,而樓梯皆瘦,兩個人不能并排,提水桶必須雙手在前;房間都小,而立柜皆大,向高空發展,亂七八糟的東西一股腦兒全塞進去;工資都少,而開銷皆多,上養老,下育小,自由市場的鮮菜吃不起,只好跑遠道去國營菜場排隊;地位都低,而心性皆高,家家看重孩子學習,巷內有一位老教師,人人器重。他們也談論別人住水泥樓上的單元,但末了就數說那單元房住了憋氣,一進房,門“砰”地關了,一座樓分成幾十個世界。也談論那些后有后院、前有籬笆花園的人家,但末了就又數說那平房住不慣:鄰人相見,而不能相逾。他們害怕那種隔離,就越發維護著親近,有生人找一家,家家都說得清楚:走哪個門上哪個梯,拐哪個角,穿哪個廊。誰家娶媳婦,鞭炮一響,兩邊樓上樓下伸頭去看,樂事的剪一把彩紙屑,撒下新郎新娘一頭喜,夜里去看鬧新房,吃一顆喜糖,說十句吉祥。誰說不出誰家大人的小名,誰家小孩的脾性呢?
④早上,是這個巷子最忙的時候。男的去買菜,排了豆腐隊,又排蘿卜隊。女的給孩子穿衣喂奶,在爐子上燒水做飯。一家人匆匆吃了,但收拾打扮卻費老長時間:女的頭發要油光松軟,褲子要線棱不倒,男子要領齊帽端,鞋光襪凈,夫妻各自是對方的鏡子。一切滿意了,一溜兒一行自行車下樓,一聲叮鈴,千聲呼應,頭尾相接,出巷去了。中午巷中人少,孩子可以隔巷道打羽毛球。黃昏來了,巷中就一派悠閑:老頭兒去喂鳥兒,小伙兒去養魚,女人最喜育花。鳥籠就掛在樓窗和柳丫上,魚缸是放在走廊、臺階上,花盆卻苦于沒處放,就用鐵絲木板在窗外凌空吊一個涼臺。這里的姑娘和月季,突然被發現,立即成了長安城內之最,五年之中,姑娘被各劇團吸收了十人,月季被植物園專家參觀了五次。
⑤就是這么個巷子,開始有了聲名,參觀者愈來愈多了。一九八一年冬,我由郊外移居城內,天天上下班,都要路過這巷子,總是帶了油鹽醬醋瓶,去那巷頭四間門面捎帶,吃醋椒是酸辣,嘗鹽堿是咸苦。進了巷口,一直往南走,短短小巷,卻用去我好多時間,走一步,看一步,千縷思緒,萬般感想。出了南巷口,見孩子們又擁集在甘蔗鋪前嚼甘蔗,吃得有滋有味,小孩吃,大人也吃。我便不禁兩耳下陷坑,滿口生津,走去也買一根,果然水分最多,糖分最濃,且甜味最長。
5.下列對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第①段開門見山,描寫五味巷的位置、環境特點,并解釋了“五味巷”的名字由來,照應了文章題目,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第③段說五味巷的人們談論單元房和平房,但都覺得不如住在五味巷,這里隱含著作者對不思進取的國民劣根性的一種反思。
C.第④段描寫人們對“收拾打扮”的講究,體現了住在五味巷的人們對美的追求,這也是他們“心性皆高”的一種表現。
D.第⑤段說來五味巷的參觀者越來越多,與上文所說的過去五味巷不為人所知形成對比,這里隱隱地流露出作者害怕五味巷受到打擾并改變的擔憂和不安。
E.這篇散文構思巧妙,五味巷北為頭,南為尾,巷頭醋鹽椒堿鋪,巷尾甘蔗鋪,暗含著五味巷生活雖然艱辛但最后總給人甜蜜之感;而文章中對五味巷生活的描寫也緊扣這種思路來寫。
答案 BD
解析 B項分析牽強,這里并不是對國民劣根性的批評,而是表現人們安貧樂道、知足常樂的人生態度。D項理解不當,這種擔憂和不安并不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6.“我便不禁兩耳下陷坑,滿口生津,走去也買一根,果然水分最多,糖分最濃,且甜味最長。”這句話在文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
答:答案 從結構上說,這句話呼應開頭對甘蔗鋪的描寫,同時又收束全文。從內容上說,這句話暗示五味巷給作者帶來了心靈上的養分和精神上的無限慰藉,感情含蓄悠長,言有盡而意無窮。
解析 分析句子的作用一般從結構、內容兩方面作答。考生要聯系全文,體會句子的言外之意,全面作答。本題結構上照應開頭,內容上進一步寫作者對五味巷的情感。
7.請根據文本,探析“短短小巷,卻用去我好多時間,走一步,看一步,千縷思緒,萬般感想”這句話中“思緒”和“感想”包含哪些內容。(6分)
答:答案 對五味巷環境和生活的懷念與熱愛,對五味巷雖然窮困卻充滿詩意和情趣的生活的欣賞與品味,對五味巷人們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和人情醇厚、溫情脈脈的民風的贊美與感悟。
解析 “思緒”和“感想”,其實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感情。考生需整體感知,把握文中的關鍵詞語,認真體味并全面回答。如從文中對五味巷居民的生活細節的詳細描述可以看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懷念與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