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古典詩詞鑒賞題:分析技巧題解題模式
時間:
未知2
語文備考
古典詩詞鑒賞題型解題方法:分析技巧型
1 設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 設問變式:(1)這首詩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表現技巧)?是怎樣抒發詩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2)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3 解答提示:“技巧”即表達技巧、表現手法。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和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托物言志,一般是詠物詩,如《墨梅》、《石灰吟》,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詩,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描寫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以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以聲襯寂,如“日出驚山烏,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隔葉黃鸝空好音”等。(2)聯想和想象,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3)對比。《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1)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3)擬人。(4)夸張。(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其次,要對詩句進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技巧型題在題型設計上多考查分析技巧手法的類別和作用。
4 答題模式(1)準確地指出用了何種表現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修辭手法正反對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擬、夸張得體等。表現手法襯托、對比、虛實、大小等),(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3)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旨意。
5 答題示例(2008年高考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問題。
[正宮]塞鴻秋潯陽即景
周德清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淀。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1)請各舉一例說明這首散曲運用的三種修辭方法。
答案:①比喻,如將長江比作白練,將江帆比作疾箭,將下瀉的山泉比作閃電,將天上一字排開的飛鴻比作一條線等。②對偶,如一、二兩句對偶,三、四兩句對偶,五、六兩句對偶等。③比擬,如說新月“學”扇。
(2)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來又構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潯陽山水圖。請分別從寫景的順序和動靜的角度對這首散曲作簡要賞析。
答案:①從寫景的順序看一、二句寫長江萬里,遠山重重,寫的是大處、遠景:三、四句寫江上輕帆,山泉飛流,寫的是個體、近景;五、六兩句則是從前四句的白天轉到傍晚,又由地面轉到天空。②從動靜的角度看一、二句側重寫江、山的雄偉,是靜態的,三、四兩句著重寫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飛流,是動態的。
1 設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 設問變式:(1)這首詩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表現技巧)?是怎樣抒發詩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2)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3 解答提示:“技巧”即表達技巧、表現手法。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和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托物言志,一般是詠物詩,如《墨梅》、《石灰吟》,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詩,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描寫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以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以聲襯寂,如“日出驚山烏,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隔葉黃鸝空好音”等。(2)聯想和想象,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3)對比。《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1)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3)擬人。(4)夸張。(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其次,要對詩句進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技巧型題在題型設計上多考查分析技巧手法的類別和作用。
4 答題模式(1)準確地指出用了何種表現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修辭手法正反對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擬、夸張得體等。表現手法襯托、對比、虛實、大小等),(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3)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旨意。
5 答題示例(2008年高考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問題。
[正宮]塞鴻秋潯陽即景
周德清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淀。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1)請各舉一例說明這首散曲運用的三種修辭方法。
答案:①比喻,如將長江比作白練,將江帆比作疾箭,將下瀉的山泉比作閃電,將天上一字排開的飛鴻比作一條線等。②對偶,如一、二兩句對偶,三、四兩句對偶,五、六兩句對偶等。③比擬,如說新月“學”扇。
(2)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來又構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潯陽山水圖。請分別從寫景的順序和動靜的角度對這首散曲作簡要賞析。
答案:①從寫景的順序看一、二句寫長江萬里,遠山重重,寫的是大處、遠景:三、四句寫江上輕帆,山泉飛流,寫的是個體、近景;五、六兩句則是從前四句的白天轉到傍晚,又由地面轉到天空。②從動靜的角度看一、二句側重寫江、山的雄偉,是靜態的,三、四兩句著重寫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飛流,是動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