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古典詩詞鑒賞題:分析典故運用題解題模式
時間:
未知2
語文備考
1 設問方法:這首詩歌運用了什么典故7有什么表達作用?
2 設問變式:請談談這首詩(詞)運用典故的表達作用。
3 解答提示:運用典故型即評析詩中所用典故的作用。它在題型設計上多以考查作用為主。考生在做此類題時須博聞強記,了解典故的來源、出處,詩人運用典故的用意目的等,才方便答題。
4 答題模式:(1)點明典故出處。(2)簡要說明典故的作用。(3)點明運用典故的表達效果。
5 答題示例: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后面的問題。
如夢令
嚴 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請談談本詞運用典故的表達作用。
答案:本詩最后一句運用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典故,借武陵人的歸隱生活,表達了作者超越世俗、高潔的情操,隱約帶有欲歸隱山林的意味。
2 設問變式:請談談這首詩(詞)運用典故的表達作用。
3 解答提示:運用典故型即評析詩中所用典故的作用。它在題型設計上多以考查作用為主。考生在做此類題時須博聞強記,了解典故的來源、出處,詩人運用典故的用意目的等,才方便答題。
4 答題模式:(1)點明典故出處。(2)簡要說明典故的作用。(3)點明運用典故的表達效果。
5 答題示例: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后面的問題。
如夢令
嚴 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請談談本詞運用典故的表達作用。
答案:本詩最后一句運用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典故,借武陵人的歸隱生活,表達了作者超越世俗、高潔的情操,隱約帶有欲歸隱山林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