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備考的策略
2、在語文練習中,充分熟悉題型,了解命題思路,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找到應試狀態。考生要注意查漏補缺,在語文模擬考試和平時練習中,對暴露出的問題不可輕易放過,應適當回歸課本或再次溫習課堂講義,夯實基礎,找到解決辦法。
考生要注意補充“源頭活水”,新課標高考尤其重視對學科能力的考查,而語文能力主要是通過平時實踐和積累而習得的。因此,僅僅做試卷或習題是不夠的,仍需經常閱讀、思考和寫作,哪怕臨近高考,也不可亂了陣腳,更應咬定青山不放松;
每天堅持高質量高層次的閱讀,堅持深刻廣泛的思考,以及經常性地動筆寫作,哪怕進行提綱式或段落式寫作,這些都是培養和保持乃至提高語文能力的最佳途徑,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有了源頭活水,應對高考自然輕松自如。
高考作文提分技巧
要給自己充足的構思時間,不要急于動筆。“寧停三分,不爭一秒”,因為寫作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的,寫到一半,突然發現,呀,把題目理解錯了,或沒領會好命題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寫到一半,又想另起爐灶。時間沒了,心情也壞了,干著急。建議打草稿,防止“三邊工程”(邊立項,邊設計,邊施工)。考場作文不宜見異思遷,邊寫邊改。要貫徹一種構思。一旦構思已定,就不要輕易改變。
文章要有一至兩個亮點。如果是記敘文,應該用抓人的情節和生動的描寫表現你的真情,記敘文不能沒有描寫。如果是議論文,就一定要有1--2個典型的論據,就應該有縱橫捭闔,很深刻的見解。如果是微型小說一定要有巧妙的構思。這個亮點還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個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個超常的搭配(釅釅的歌喉)。總之,要能使評卷老師精神為之一震。
精寫前幾段,給評卷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要精雕細刻,要出彩。比如,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可制造懸念,引人入勝;可提出問題,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勝,或巧用題記,揭示主旨,或巧用詩文顯詩意。寫好結尾和過渡段。閱卷老師一般是S型的掃描全文。結尾可畫龍點睛,發人深思;或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或虛筆拓展,擴大容量;或精辟議論,深化主旨。
一定要完篇。熟話說,好文章是風頭、豬肚、豹尾。沒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個,絕不能寫半頭文。用半篇文章給你評分,怎么會得高分?
要重視擬題,特別要注意不能缺題。不是萬不得已,不要以話題做標題。張偉民講那是一種浪費。擬題是顯示你才氣的一個好的平臺,不能輕易放棄。缺題影響遠不止2分。正好給了評卷老師扣分的理由。
高三語文怎樣快速提分
一.語文現代文選擇題
1.過程:讀文章(簡讀)—讀選項(細讀)—確定選項在文中那一段(超級細心的仔細對比)
2.記住(而不是簡單了解)常見的錯誤類型,如張冠李戴,以偏概全,混淆條件等等,輔導書上一定都有。只有知道了他會怎么出錯誤的選項,你才能成功的避開他們。以前語文課,老師對我們的要求就是,每一個選項都要在后面標注清楚是哪一種錯誤,不能跟著感覺走。
3.有一種比較狡猾的題目是,問你“為什么”,3個答案回答了你”是什么”,一個答案給了你在文中很難判斷的“原因” 那也一定要選“原因”, 注意答非所問的情況(真的考過)
二,語文文言文閱讀
1.先說一下方法。不用那么認真的讀,花3分鐘知道文章大概在講什么,大概段落發展就ok,然后讀題,以本仙女的文言文基礎,前兩題都是不需要看文章可以直接做出來的(因為我熟背了課文,后面再說怎么做到這樣)你可以稍微結合一下文本,前兩題難度不大,最后一題的方法參照上方現代文選擇(真的一模一樣)
2.翻譯 重點! 一個字一個字一個字一個字的翻譯,千萬不要跳過!尤其是不好翻譯的字,因為往往那就是得分點。(不會也要蒙)以前老師說,1分句子通順分,剩下的都是某一兩個得分點字的翻譯分,你可以吧字帶入句子,句子帶入上下文,心中確定每一個字的意思再翻譯,然后倒裝句型之類的,翻譯時候自己調整,問題不大。
高考語文應該怎樣復習
1.語文字詞的積累。
這包含字音,字形,同義詞的辨析,成語的使用等方面,平常注意分門別類的整理好,過段時間加以鞏固。
2.語文古詩文的理解。
好多同學覺得古詩只要背過會默寫就行了,其實這還不夠的。課改后的語文教學對經典古詩文的學習有更高的要求,要學生在熟記的基礎上理解內容,同時還要有自己獨到的理解,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所以,不僅要背過,還要求理解。
3.語文閱讀的技巧。
三類文體都有他們固定的答題模式,要善于做好筆記,在答題時把筆記上的內容信手拿來,保證語文閱讀的高分。
4.文言文重點實詞虛詞的積累。
語文文言文一直是很多學生的弱點,課文學的挺好,可是一做課外文言文,都不會。原因古文離我們較遠,很多字詞的解釋我們現在很少用。所以平常做題時多積累,多背誦,這樣在語文文言文題目當中不至于失分太多。
四、多朗讀,有感情的朗誦能夠促進對文章的理解。
現在的學生不喜歡語文閱讀,自然也感受不到朗讀的妙處。建議拿到自己喜歡的文字,有感情的朗讀出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朗讀的過程中,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同時,提升自己的情感。
綜上,語文的學習是個不斷積累的過程,發現自己的弱點,并在此基礎上改變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