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辭節選及注釋譯文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歸去來兮:意思是“回去吧”。來,表趨向的語助詞。兮,語氣詞。
2.耕:耕田。植:植桑。以:來。給:供給。
3.幼稚:指孩童。盈:滿。
4.缾(píng):同”瓶“,口小腹大的陶器皿。粟:小米,泛指谷類。
5.生生:猶言維持生計。前一“生”字為動詞,后一“生”字為名詞。資:憑借。
6.術:這里指經營生計的本領。
7.長吏:較高職位的縣吏。指小官。
8.脫然:輕快的樣子。有懷:有所思念(指有了做官的念頭)。
9.靡途:沒有門路。
10.會:適逢。四方:意為到各處去。
11.諸侯:指州郡長官。
12.家叔:指陶夔,當時任太常卿。以:因為。
13.見:被。
14.風波:指軍閥混戰。靜:平。
15.憚:害怕。役:服役。
16.彭澤:縣名。在今江西省湖口縣東。
17.眷然:依戀的樣子。歸歟(yú):歸家的嘆息。《論語·公冶長》:“子在陳曰:‘歸歟,歸歟!’”
18.何:什么。則:道理。
19.質性:本性。矯:假。厲:勉強。
20.切:迫切。違己:違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21.嘗:曾經。從人事:從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22.口腹自役:為了糊口飽腹而役使自己。
23.悵然:失意。
24.猶:仍然。望:期待。一稔(rěn):公田收獲一次。稔,谷物成熟。
25.斂裳:收拾行裝。宵:星夜。逝:離去。
26.尋:不久。程氏妹:嫁給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縣。
27.情:吊喪的心情。在:像。駿奔:急著前去奔喪。
28.仲秋:農歷八月。
29.事:辭官。順:順遂。心:心愿。
30.乙巳歲:晉安帝義熙元年(405)。
31.胡:為何。
32.以心為形役:讓心神為形體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為了免于饑寒,違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體,指身體。役,奴役。
33.奚:為什么。惆悵:失意的樣子。
34.已往:過去。諫:諫止,勸止。
35.來者:未來的事(指歸隱)。追:挽救,補救。
36.實:確實。一說認識到。迷途:做官。其:大概。
37.是:正確。非:錯誤。
38.遙遙:漂流搖蕩的樣子。以:而。飏(yáng):形容船緩緩前進。
39.征夫:行人而非征兵之人。以:把。前:前面的。
40.恨:遺憾。熹微:光線微弱,天未大亮。
41.“乃瞻”二句:看見自己家的房子,心中欣喜,奔跑過去。瞻,遠望。衡宇,簡陋的房子。衡,橫木,橫木為門,是貧者之居的布置。載欣載奔,高興地奔跑。載,語助詞。
42.稚子:幼兒。
43.“三徑”二句: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蕪了,松菊還長在那里。三徑,院中小路。漢朝蔣詡隱居之后,在院里竹下開辟三徑,只與求仲、羊仲來往。后以“三徑”代指隱士所居。就,近于。
44.盈樽:滿杯。
45.引:拿來。觴(shāng):古代酒器。
46.眄(miàn):斜看。這里是“隨便看看”的意思。柯:草木的枝莖,這里指樹。以:為了。怡顏:使面容現出愉快的神色。
47.寄傲:寄托傲世的情懷。傲,指傲世。
48.“審容膝”句:深知住在陋室中反而容易使人安適。審,深知。容膝,僅能容納雙膝,形容居處狹小。
49.“園日涉”句:每天在園中游玩。涉,涉足,走到。
50.策:拄著。扶老:手杖。流憩(qì):游息,就是沒有固定的地方,到處走走歇歇。憩,休息。
51.矯首:抬頭。矯,舉。遐:遠。
52.無心:無意地。岫(xiù):有洞穴的山,這里泛指山峰。
53.景:同“影”,指太陽。翳(yì)翳:陰暗的樣子。
54.盤桓:盤旋,徘徊,留戀不去。
55.請:表委婉的謙敬副詞。息交:停止與人交往。絕游:斷絕交游。
56.駕:駕車,這里指駕車出游去追求想要的東西。言:助詞。
57.情話:知心話。
58.春及:春天到了。
59.有事:指耕種之事。事,這里指農事。疇:田地。
60.或命巾車:有時叫上一輛有帷的小車。或,有時。巾車,有車帷的小車。
61.或棹(zhào)孤舟:有時劃一艘小船。棹,本義為船槳。這里名詞作動詞,意為劃槳。
62.窈窕:幽深曲折的樣子。壑:山溝。
63.“亦崎嶇”句:走過高低不平的山路。
64.“木欣欣”句:謂草木茂盛。欣欣、向榮,都是草木滋長茂盛的意思。
65.涓涓:水流細微的樣子。
66.“善萬物”二句:羨慕自然界萬物一到春天便及時生長茂盛,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結束。善,歡喜,羨慕。行休,行將結束。
67.已矣乎:算了吧!助詞“矣”與“乎”連用,加強感嘆語氣。
68.“寓形”二句: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順從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與死呢?寓形,寄生。宇內,天地之間。曷(hé),何。委心,隨心所欲。去,死。留,生。
69.遑遑:不安的樣子。之:往。
70.富貴:指高官厚祿。
71.帝鄉:仙鄉,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
72.懷:留戀、愛惜。良辰:指上文所說萬物得時的春天。孤:獨,獨自外出。
73.植:立,扶著。耘:除草。耔(zǐ):培苗。
74.皋(gāo):高地。舒:放。嘯:撮口發出的長而清越的一種聲音。
75.聊:姑且。乘化:順從大自然的運轉變化。歸盡:到死。盡,指死亡。
76.夫:句中助詞,無義。 復:還有。疑:疑慮。
創作背景
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仲秋,陶淵明出仕為彭澤縣令,只八十多天便棄官歸田,作《歸去來兮辭》。陶淵明從二十九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厭惡官場,向往田園。這次辭官回家以后,再也沒有出來做官。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云,陶淵明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并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
陶淵明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為州祭酒,到義熙元年作彭澤令,十三年中,他曾經幾次出仕,幾次歸隱。陶淵明有過政治抱負,但是當時的政治社會已極為黑暗。晉安帝元興二年(403),軍閥桓玄篡晉,自稱楚帝。元興三年(404),另一個軍閥劉裕起兵討桓,打進東晉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至義熙元年(405),劉裕完全操縱了東晉王朝的軍政大權。這時距桓玄篡晉,不過十五年。伴隨著這些篡奪而來的,是數不清的屠殺異己和不義戰爭。陶淵明天性酷愛自由,而當時官場風氣又極為腐敗,諂上驕下,胡作非為,廉恥掃地。一個正直的士人,在當時的政治社會中決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理想抱負。陶淵明經過十三年的曲折,終于徹底認清了這一點。陶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本對立,注定了他最終的抉擇——歸隱。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晉書》《宋書》均謂其為系陶侃曾孫。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后去職歸隱,絕意仕途。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隱寓著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向往;也寫及對人生短暫的焦慮和順應自然、樂天安命的人生觀念,有較多哲理成分。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風格。有《陶淵明集》。
歸去來兮辭重點字詞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橫”)
景翳翳以將入(景,通“影”,日光)(實為古今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
詞類活用
①名詞作動詞:
樂琴書以消憂(琴,書:名詞用作動詞,彈琴,讀書)
或棹孤舟(棹:槳,這里用作動詞,用槳劃)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詞作動詞,拄著)
②名詞作狀語:
園日涉以成趣(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時矯首而遐觀(時:名詞作狀語,常常)
情在駿奔(駿:名詞作狀語,像駿馬)
當斂裳宵逝(宵:夜晚,這里用作狀語,在晚上)
③形容詞作名詞: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詞用作名詞,傲然自得的情懷)
攜幼入室(幼:形容詞用作名詞,兒童、小孩)
幼稚盈室(幼稚:形容詞用作名詞,兒童、小孩)
④動詞作名詞:
瓶無儲粟,生生所資(生生:前“生”,維持;后“生”,動詞用作名詞,生活)
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動詞用作名詞,僅能容納雙膝的小屋)
⑤使動用法:
眄庭柯以怡顏(怡:使動用法,愉快,使愉快)
審容膝之易安(安:使動用法,使……安適)
⑥意動用法:
樂琴書以消憂(樂:意動用法,以……為樂)
悅親戚之情話(悅:意動用法,以……為愉快)
⑦形容詞作動詞:
善萬物之得時(善,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