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節(jié)選原文及翻譯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翻譯
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為了做禊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里,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里。蘭亭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輝映環(huán)繞在亭子的四周,我們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nèi)藏的感情了。
《蘭亭集序》一詞多義
(一)臨
1、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面對,引申為“閱讀”。
2、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面對,引申為“迎”。
3、臨不測之淵,以為固:面對。
4、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將要。
(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樣。例:其致一也
3、將......視為一樣。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4、一邊……一邊……。例:一觴一詠
(三)次
1、列坐其次:旁邊水邊
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駐扎
3、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進: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編次
(四)致
1、所以興懷,其致一也:情致
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達到
3、家貧,無從致書以觀:得到
4、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招致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高
2、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長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學(xué)習(xí)進步
4、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辦好
5、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修建
6、修守戰(zhàn)之具:整治
7、余獨好修以為常:修身養(yǎng)性
(六)期
1、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至、及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3、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時間期限
4、期(jī)年之后:周、滿、滿一年
5、君與家君期日中:約定
(七)之
1、動詞,往,到達。例:所之既倦。
2、代詞,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興懷。
3、結(jié)助,取消句子獨立性。例:夫人之相與。
4、結(jié)助,定語標(biāo)志。例:極視聽之娛。
5、音節(jié)助詞,襯足四個音節(jié)。例:暮春之初。
(八)猶
1、還,而且,仍然。例: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2、好像。例:亦猶今之視昔
《蘭亭集序》成語
群賢畢至:指賢能者齊集,濟濟一堂,都會聚在這里。畢:全。
崇山峻嶺:崇:高;峻:山高、陡。嶺:山。字面意義:高大險峻的山嶺。崇山峻嶺:形容山高大、險峻,十分陡峭。
茂林修竹:修:長。茂密高大的樹林竹林。
放浪形骸:放浪:放縱;不受拘束;形骸:人的形體、形跡。指行為不受世俗禮法的約束;曠達豪爽。
情隨事遷:情況變了,思想感情也隨著起了變化。
游目騁懷:游目:遠眺;騁懷:放開胸懷,往遠處想。縱目四望,開闊心胸。
感慨系之:感:感觸;慨:慨嘆;系:聯(lián)結(jié)。有所感觸,慨嘆不已。
俯仰之間:一低頭,一抬頭的工夫。形容時間極短。
《蘭亭集序》詞類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賢,賢德之人少,年輕的人,長,年長的人。況修短隨化,壽命長壽命短。死生亦大矣,大事
2、形容詞作動詞,齊彭殤為妄作,把……看作相等
3、名詞作動詞①映帶左右環(huán)繞②一觴一詠喝酒
4、數(shù)詞作動詞,固知一死生為虛誕,等同,把……看作一樣。
5、動詞的使動用法,所以游目騁懷,使……縱展使……奔馳,猶不能不以之興懷,使(懷)興,即:使感嘆產(chǎn)生。
6、動詞活用為名詞,足以極視聽之娛,耳目
蘭亭集序創(chuàng)作背景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終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今紹興城外的蘭渚山下),與名流高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舉行風(fēng)雅集會。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蘭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