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作文備考 高考作文復習策略(2)
3、從空白處入手,發散思維。
有的材料在敘述事實或現象,或者在引導語表述時,會給考生留出空白,讓考生依據自己的理解、體驗與思考進行擴展、補充,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與想法。考生應從空白處入手,應采用化虛為實,化大為小,化抽象為具體等思維策略,來確定立意。
【名題精選】(2016高考山東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行囊已經備好,開始一段新的路程。路途漫漫翻檢行囊會發現,有的東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暫時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準備,有的會一直伴隨我們走向遠方……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思路點撥】
材料中的關鍵詞是“行囊”與“路程(路途)”,立意構思可以從“行囊”的隱含意入手,化虛為實,賦予其具體的意義所指;并從“行囊”與“旅程”的關系這一角度來立意。根據材料中的引導語“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提示,考生應“有的”之所指予以具體化,形成所寫文章的話題及主旨。這道作文試題立意空間是開闊的。參考立意如下:(1)“書到用時方恨少”,要不斷儲備知識的行囊,才能少走彎路;(2)對“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生旅途不可或缺的行囊;(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生旅途中應該準備經典的行囊,與名著相伴隨,充實自我的人生;(4)未來歲月不可期的東西多矣,準備行囊要未雨綢繆;(5)順時而動,與時俱進;要及時更新、補充人生行囊中的裝備:(5)誠信(或“樂觀、恒心”等)是人生旅途的重要行囊,沒有它,就難以致遠。
4、從因果處入手,探究本源。
有的材料所述的是一個含有多重因果聯系的事件,考生應梳理出事件的來龍去脈,抓住因果關系來審題立意。可以由果溯因。也可由因及果,從而確定立意。
【名題精選】(2016高考全國卷III)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歷經幾年試驗,小羽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研發出一種新式花茶并獲得專利。可是批量生產不久,大量假冒偽劣產品就充斥市場。小羽意識到,與其眼看著剛興起的產業這么快就走向衰敗,不如帶領大家一起先把市場做規范。于是,她將工藝流程公之于眾,還牽頭擬定了地方標準,由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發布推行。這些努力逐漸見效。新式花茶產業規模越來越大,小羽則集中精力率領團隊不斷創新,最終成為眾望所歸的致富帶頭人。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
這則材料所述事件大抵包含以下四個層次:(1)小羽改進、創新傳統工藝,研發新式花茶;(2)新式花茶批量生產,大量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3)公布工藝流程,擬定地方標準,,帶領大家規范市場;(4)新式花茶產業規模擴大,集中精力率領團隊創新,成為致富帶頭人。這四個層次存在因果關系。這些因果關系中關涉“創新”“規范”“個體”“團隊”“合作”“分享”等明示的或隱性的關鍵詞。小羽何以最終成為眾望所歸的致富帶頭人?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1)敏銳的創新意識;(2)精明隨機應變的市場頭腦;(3)自覺的市場規范(標準、規則)意識;(4)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5)分享與共贏;(6)協作精神與帶頭(領袖)意識;(7)革新觀念引領發展;(8)“風物長宜放眼量”等,要有寬廣的胸懷與高遠的眼界;等等。通過因果關系的梳理,找出材料中潛在的關系型話題,進而在相互關系中確定立意,形成所寫文章的主旨。
5、從關鍵句入手,縱深開掘。
材料中往往有提示材料主旨內涵、暗示立意思維指向的關鍵句,這些關鍵句或以議論句,或以材料中人物的對話等形式呈現,考生在審讀材料時,應在整體把握和感知材料內涵的基礎上,緊緊抓住關鍵句,縱深開掘,確定立意。
【名題精選】(2016高考全國卷II)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語文學習關系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系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語文素養的提升主要有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
請根據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思路點撥】
這道作文試題的引導語由兩句話構成。前一句是說語文學習、語文素養的重要性。后一句是說中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三條途徑。關鍵句在于后者。題干要求考生“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考生應針對“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這三條途徑進行比較分析,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體會來談。題干標明“明確文體”,沒有限定文體,考生在文體選擇上有充分的自由度,但文體要鮮明。題干中有“比較上述三條途徑”和“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的寫作任務指令,考生立意時不可忽視,要對上述三者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進行必要的權衡、比較,從而形成自己的看法。立意參考如下:(1)“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語文學習,課堂有效教學是基礎;課外大量閱讀與社會生活實踐是補充:(2)“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單靠課堂教學,語文素養難以提升;大量的課外閱讀與豐富的社會生活實踐,是提升語文素養的不二法門;(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提高語文素養的捷徑是大量的課外閱讀,要好讀書、讀好書、書讀好,才能夯實語文素養;(4)“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要學好語文,應當自覺在社會生活實踐中運用語文;等等。
6、從限定處入手,鎖定焦點。
對于“材料+話題”型的材料作文試題,考生除了要認真審讀材料引導語之外,還應對話題短語進行語法分析,從中心語與修飾或限定語的關系入手,發現立意的突破點,從而確定所寫文章的主旨。
【名題精選】(2016高考天津卷)請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
在閱讀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在寬廣無垠的網絡空間中汲取知識;你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悅讀”有形有色、有聲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繼續手捧傳統的紙質書本,享受在墨海書香中與古圣今賢對話的樂趣……
當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開闊,個性鮮明,在閱讀方式的選擇上不拘一格。請圍繞自己的閱讀方式,結合個人的體驗和思考,談談“我的青春閱讀”。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鮮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思路點撥】
與去年高考作文題“范兒”一樣,今年天津卷的作文試題延續了“生活化”“通俗化”的風格,不在審題上為難學生,讓學生有話可說。題干中給出了寫作話題“我的青春閱讀”,要求考生結合個人的體驗和思考來談。“我的青春閱讀”這是一個偏正結構的名詞短語,其中心詞是“閱讀”。其限定語有二:“我的”“青春”。前者要求考生從自己的切身體驗與思考出發;后者則從時間與性質上做了限定,即所談的是當代青年的閱讀,具有“眼界開闊、個性鮮明”等特點,而且“青春”這個詞還隱含有象征意義,即充滿生機的、朝氣蓬勃的。根據材料引導語中“多元化的閱讀方式”這一提示,“閱讀方式”是立意與選材的聚焦點。考生可以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體驗與感受最深的、最有話可說的某種閱讀方式來寫;也可以針對各種閱讀方式的優劣,展開思辨性的議論,發表自己的看法。下列立意供參考:(1)與時俱進,學會科學的多媒體閱讀(網絡閱讀),開拓視野,豐富生活;(2)青春閱讀我做主,年輕人應該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式,兼收并蓄,提升閱讀素養;(3)親近紙質閱讀,悅納經典名著,讓青春更絢麗;(4)警惕碎片化的數字閱讀,親近高雅的紙質閱讀;等等。
7、從問題處入手,給出解答。
有的作文材料中呈現的是現實世界的具體問題,那么考生應當針對此問題,經由自己的深入思考、權衡、判斷,給出針對性的解答。
【名題精選】(2016高考浙江卷)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網上購物,視頻聊天,線上娛樂,已成為當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業內人士指出,不遠的將來,我們只需在家里安裝VR(虛擬現實)設備,便可足不出戶地穿梭于各個虛擬場景:時而在商店的衣帽音里試穿新衣,時而在診室里與醫生面對面交流,時而在足球場上觀看比賽,時而化身為新聞事件的“現場目擊者”……
當虛擬世界里的“虛擬”,越來越成為現實世界中的“現實”時,是選擇擁抱這個新世界,還是刻意遠離,或者與它保持適當距離?對材料提出的問題,你有怎樣的思考?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論述類文章。
【思路點撥】
今年浙江卷作文試題具有鮮明的現代感,非常時尚。虛擬世界里的“虛擬”與現實世界里的“現實”,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對材料提出的問題,考生應深入思考、辯證分析。寫作切入角度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1)“虛擬”世界利弊共存,對于“虛擬”世界潛在的“疏離現實世界”的弊端,應當保持警惕。(2)“虛擬”世界為當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應當善用“虛擬”技術,改善人類生活。
(3)“虛擬世界”并非萬應靈丹,與它保持適度距離,方能更好地享受“現實世界”的美好。(4)“虛擬世界”是當代科技發展的趨勢,遠離并非良策,應當以趨利避害的心態迎應。
題干要求寫成“論述類文章”,考生可以采用立論、駁論或破立結合的方式來寫,針對材料中的問題,予以明確具體的回答。
8、從現象探本質,深入思考。
有的作文材料中呈現的是社會生活現象,那么考生應當從現象入手去探尋本質。可以通過針對現象的多角度發問(諸如“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結果如何”等)展開發散思維,從而選擇合宜的寫作切入點,表達自己的觀點。
【名題精選】(2016高考上海卷)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更容易進入大眾視野,評價他人生活變得越來越常見,這些評價對人與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人們對“評價他人的生活”這種現象的看法不盡相同,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種現象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
與去年二元對立的關系型命題形式不同,今年上海卷作文試題給出的是社會現象,要求考生進行思考、評析。隨著現代社會互聯網絡、智能手機、微博、微信等的普及,人們對彼此生活的介入越來越快捷與頻繁,評價他人生活也日趨活躍與多元。這些評價對個人與社會會產生重要影響。人們對“評價他人的生活”這種現象的看法是見仁見智,各有不同。寫作者要寫出自己對這種現象的思考。這就要求考生運用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哲學原理來立意構思。如何快速立意?可以圍繞“評價他人的生活”這一現象展開追問:(1)該怎樣評價他人的生活?應基于怎樣的立場與標準?(2)評價他人的生活,可能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或影響?(3)為什么要評價他人的生活?基于什么樣的動機?(4)對他人生活的不一樣評價,反映了怎樣的社會問題?(5)從“評價他人的生活”中,評價者自身可以獲得什么?……運用基于現象的不同角度的發散思維,拓寬寫作切入點的選擇空間。以下立意,供參考:
題干中未對文體作出限制,從試題內容看,比較適合寫成議論文;如果選用記敘類文體來寫,通過演繹故事來闡發對“評價他人的生活”這一現象的看法,也是可以的。
(二)命題作文的審題
相較于近年來一統天下的材料作文題型而言,北京卷的命題作文給人以一枝獨秀的感覺。命題作文題型的存續,也應值得大家關注。命題作文通常有完全命題型和半命題型兩類,命題作文題型相比材料作文而言,限制性增加了,開放性減少了。但北京卷今年的兩道命題作文,卻給人以濃厚的書卷味與語文味。作文命題有嚴格的限制,但又給考生深廣的自由發揮空間。
【名題精選】(2016高考北京卷)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個,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1、《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記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老腔”已超越其藝術形式本身,成為了一種象征。
請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以老腔的魅力說開去,不要局限于陳忠實散文的內容,觀點明確,證據充分,論證合理。
【思路點撥】
這道作文試題延續了去年的作文試題(“深入靈魂的熱愛”)直接關聯試卷內現代文文學類文本閱讀而延伸命制作文試題的思路,體現了“讀寫遷移、共生寫作”的理念。試題由一段引導語和一個給定的標題構成。引導語先對試卷內文學類閱讀文本《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的內容作了簡要概述,突出其演出的“撼人肺腑”與“酣暢淋漓”的藝術效果,然后再泛化指出,“‘老腔’已超越其藝術形式本身,成為了一種象征”,這就提醒考生要展開相聯想,挖掘其“老腔”背后的象征性蘊涵。審題立意時,應結合引導語的提示,鎖定“‘老腔’何以令人震撼”這一標題,著眼于“何以令人震撼”這一關鍵,展開說理。題干“要求”中指明:以老腔的魅力說開去,不要局限于陳忠實散文的內容,這為考生提供了開闊的論述空間。可以由表及里進行深入探究,“老腔”之所以令人震撼,蓋因其藝術具有濃烈的鄉土氣息,或因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或因其體現了當地民族的價值認同。甚至,可以用泛化思維,由點及面,由個別到一般,由“老腔”這一鄉土藝術印象談到其他類似的傳統的經典的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的問題。
2、書簽,與書相伴,形式多樣,設想你有這樣一枚神奇的書簽,它能與你交流,還能助你實現讀書的愿望……你與他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呢?
請展開想象,以“神奇的書簽”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表現愛讀書,讀好書的主題:有細節,有描寫。
【思路點撥】
這道作文試題也是由一段引導語與一個作文標題構成。引導語對關鍵詞“書簽”的作用、形式,進而設想“你有這樣一枚神奇的書簽”——能與人交流,幫助人實現讀書的愿望,然后提出設問:你與他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這道作文試題將書簽擬人化,要求考生“展開想象”,以“神奇的書簽”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表達愛讀書、讀好書的主題。寫作時,應注意關鍵詞之前的修飾語——“神奇”,寫作記敘文,應以具體情節與細節來表現“書簽”的神奇之處,而這就需要考生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寫出能體現“我與書簽”關系的具體、形象的場景與生動、傳神的細節,從而表現愛讀書、讀好書的這一主旨。
看過“高考作文復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