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做題4大技巧
1.豐富聯想,詞圖對照
一味背圖、填圖是乏味的。應根據人和動物共有的反射機制,對信息源做恰當處理。采用多辦法刺激,以獲得運動記憶和情緒記憶的效果。把抽象的地圖符號化作具體物象激發聯想,如柴達木盆地區域圖有礦區,有鐵路,編成“冷湖向東把魚(魚卡)打,打柴(大柴旦)南去錫山(錫鐵山)下,揮汗(察爾汗)砍得格爾木,火車東運到茶卡”,一邊看圖一邊誦詞,很快就能記住這部分圖。
2.要點精減,信號提示
對地圖承載的信息要分析、加工、分化、改組;提高其精度;縮小范圍,排除干擾渠道。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1)以示意圖為基礎,先易后難,如鐵路采取干線為本,樞紐填準,變曲為直的辦法,就易掌握。
(2)用單色筆和多色彩筆勾畫插圖,然后再和地圖冊對照。這樣先看“黑白”后看“彩電”,可起突出重點,互相彌補作用。
(3)對難記內容進行強化,揭示區域圖的關鍵點,如在圖例練習課和快速查圖比賽中可不停地揭示,如“水電站應畫在水庫的上游還是下游?”“基爾運河是在國界上通過嗎?”“石太線的中點是哪個礦區?”“吳哥窟畫面上有幾個塔?”等等。
(4)抓住文字特征,簡化信號。如在學習朝鮮東部港口時,讓邊看圖邊吟誦“清津金(策)、咸興興(南)、無山(釜)山”,這樣,省時省力又好記。
3.閱圖憶文,看文思圖
掌握地圖的落點應放在發現特征、理解概念、揭示規律、闡明成因上。如果片面閱圖而不思文,顯得支離破碎。反之死記課文,地理概念失去具體形象的支持,必然造成張冠李戴、桃李不分。尤其高生抽象發展很快,語言表達較強,教學中要訓練學生寫讀圖說明文,提取說明要點,開展課后討論活動,把課本活化于地圖之中。
4.人為設圖,圖形賦意
為使圖像內地理事物的相互區位關系更加明確,把地理事物依附在人為設計的幾何框架之內。如長江三角洲工業區高中物理,可在圖上將無錫、蘇州、宜興、湖州圍繞太湖連成一側立的梯形;說明英國五大城市位置采用金線穿珠的辦法,將利物浦、曼徹斯特、謝菲爾德、伯明翰、倫敦用反“S”形穿起來說明英國五大城市位置。又如:澳大利亞東南部悉尼等三城市構成“三星式”;裕溪口和蕪湖構成“隔河連珠”。還可將圖形作形象說明,例如用“Y”表示波羅的海的外形等。
在填圖訓練中,根據整體——局部——整體的原則,大小圖結合,按先讀圖,后簡化,最后復原的程序練習。即:先看總圖,再出示暗射圖,在腦海中浮現和拼圖;接著簡化填繪、仿制,最后打開地圖冊驗證復原。由于調動了各個感官協調動作,使地圖知識記得住、記得牢。
高考地理基礎知識點
1、天體的類別: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衛星、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等。
2、天體系統的層次:總星系——銀河系(銀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晝夜更替。
(2)無大氣,故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大,隕石坑多,無聲音、無風,
(3)月球表面有山脈、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穩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水。
6、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7、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8.太陽活動的影響:黑子--影響氣候,耀斑--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帶電粒子流――磁場――磁暴
9、太陽輻射的影響:①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②太陽能是我們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
意義:①晝夜更替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③水準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
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區域是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積、形狀和邊界。區域界線有的是明確的,有的具有過渡性質。區域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
2、區域特征:層次性;差異性;整體性;可變性。
3、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異同:(1)同:都是平原地區,并都位于我國的東部季風區。(2)異:①位置差異:長江三角洲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②氣候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松嫩平原在溫帶季風氣候區,也是雨熱同期,但大陸性稍強,降水較少,溫暖季節短,生長期較短,水熱條件的組合不如長江三角洲。③土地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以水稻土為主,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人均耕地面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廣泛,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④礦產資源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礦產資源貧乏,松嫩平原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
4、長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熱條件基礎上,發展水田耕作業,主要種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兩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熱條件的限制,發展旱地耕作業,主要種植玉米、春小麥、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長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較廣,水產業較為發達;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較少,草原分布較廣,適宜發展畜牧業。
6、長江三角洲位于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長江入海的門戶,對內對外聯系方便,商業貿易發達,依托當地發達的農業基礎發展輕工業,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重工業,成為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松嫩平原利用當地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周圍地區的煤、鐵等資源發展重化工業,成為我國的重化工業基地。
7、區域不同發展階段中地理環境的影響:(以長江三角洲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澤分布較廣,地勢平坦,土質黏重。受地理環境的限制,耕作農業發展緩慢。
(2)農業社會:①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稠密的水系為擴大交通聯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隨著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技術的改良,多水而質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為耕作業的限制條件,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的發展。③隨著我國歷人口從北方至南方幾次大規模的遷移,人口越來越稠密。④優越的氣候條件還使得長江三角洲成為我國主要的桑蠶和棉花生產基地。
(3)農業社會后期:①工商業的發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積減小。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機械化的推廣,糧食商品率低。③今天作為全國“糧倉”的地位已逐漸讓位于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在全國棉花生產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華北平原。
高考地理重點知識
1、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環境資源,具有眾多生態作用和環保功效,如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種、維護生物多樣性、防風固沙、吸煙除塵、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等,被稱為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2、現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地區。它們或因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嚴酷,或因難以通行、開發較晚,才免遭大規模破壞。其中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現存面積、保存比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但現在世界森林面積減小的趨勢仍在加劇,尤其熱帶原始林是正在遭受毀滅性破壞。
3、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兩側,但在大陸向風地帶可以伸展到南北緯15-25度。熱帶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區是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東南亞地區。
4、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
①地球之肺:影響地球上大氣中的碳氧平衡,調節全球氣候;
②地球的儲水庫: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寶庫:地球生物進化史中繁衍物種最多、保存時間最長的場所。
5、熱帶雨林系統的優勢:光合作用強烈、生物循環旺盛、生物生長迅速、群落生產力高。
6、雨林生態的脆弱性;養分幾乎全部儲存在地上的植物體內,土壤貧瘠。
7、亞馬孫雨林開發:
①20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開發規模小,沒有太大的影響;
②人口急劇增長,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壞;
③1970年,巴西政府正式公布了的亞馬孫流域大規模開發計劃: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遷都巴西利亞、移民亞馬孫平原、借助外資并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開發。
8、在當前背景下,面對雨林破壞嚴重的嚴峻形勢,應該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高考地理答題步驟
1.讀懂題意:考生首先必須能夠讀懂題意,找出關鍵詞,把握試題的中心含義,以及試題作答要求,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看清圖示: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很大一部分是與圖相關的。因此,學生應該對各類地理圖像、圖表的特點和作用認真掌握。在答題時認真看清圖像、圖表中所表現的內容,準確、全面而有效地從圖示材料中提取顯性的和隱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將圖像、圖表資料與文字資料有機結合起來,加以靈活運用。
3.注意聯系:各種地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因此,在答題時應該注意地理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同時還要關注跨學科之間的聯系,以及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等。
4.準確表述:對試題進行邏輯分析后,要進行答案的構思,并能夠用準確的語言將答案表述清楚,這也是考試中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