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作文備考 高三語文復習策略
2017高三作文備考
縱觀近十年的全國作文新課標作文, 2006—2009年,以社會時事類材料作文(如07年“叢飛”、08年“汶川抗震救災”)和寓言類材料作文為主(如06年“老鷹抓羊”、09年“兔子游泳”);2011—2016年以生活故事類為主,材料選取上都有涉及道德、品質、教育層面的,如11年買彩票中獎歸還原業主、12年修船工補漏救人、13年尚先生手機被歸還、14年規則與競爭、15年法理和親情、16年教育內涵與方式。近五年的材料明顯體現出了引導考生注重生活體驗,思考從材料回到生活的特點。
同時14年“山羊過獨木橋”還涉及諸如競爭、規則、雙贏等概念,材料傳遞出它們之間復雜的關系——規則很重要,但當事物成熟到一定程度,打破規則同樣需要呵護(轉折、讓步);15年“面對高速路上打電話不停勸止的父親”,暗含的則是——面對親情,寬容固然重要,但原則不可違背(有條件、有轉折);16年的漫畫“考試風波”涉及考試分數不同得到的待遇不同,不同的人得到的分數待遇也不同的橫向與縱向的比較。這三年的材料關鍵信息之間關系復雜,需要考生有很好的思辨能力、反應能力和判斷能力。
(二)從命題要求來看
對寫作的要求多為“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意味著考生在審題時,不是非要提煉出材料的中心意旨,只需要準確理解和把握每個角度的限定性和啟發性即可。在這一基礎上,無論考生如何立意,都符合要求,這就給予了考生充分的立意自由度。而2016年的高考要求 “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則要求一定要綜合材料的內容,全面思考后選取角度,提煉觀點。從這個變化看,材料更為要求考生要有整體觀與全面思考的能力。
在文體要求方面,2015年新課標卷一改多年的“明確文體”,變成具體的“寫一封信”,即把文體明確為書信體,有點出人意料,但亦在情理之中。盡管傳統書信日漸式微,但網絡時代中的QQ、微信等,皆從傳統書信變體而來,學生是有必要掌握書信交流方式的。很多一線老師認為15年的新課標作文題考查方式很靈活,把考場作文與應用文寫作結合起來,很有現實意義。在充滿期待的備考中,然而,16年又打回了原形,“明確文體”。文體意識,還是一如既往地嚴格要求。
(三)近幾年全國新課標作文命題的特點和要求
1.作文的教育功能被強化(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
2.考查思辨能力得到普遍重視
3.材料作文內容更為關注生活社會
4.在文體要求上,論述文寫作比較普遍適用。
二、作文備考的思考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對寫作有這樣的要求:“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的表達、有創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 從近幾年的新課標作文命題的特點和要求來看,高中語文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注重生活體驗;作文教學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思維的提升才是作文提升的關鍵。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說明》對文體提出明確要求:“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在高考作文評分標準“表達”部分的四點要求中,第一點就是“符合文體要求”。所謂符合文體的要求就是要做到文體規范,寫什么像什么。具體來說,寫作目的明確,文體界限清晰。從表達方式上看,敘事文應以記敘、描寫為主,形象具體;論述文應以說理為主,做到觀點鮮明,有理有據。
根據近幾年的新課標作文命題的特點和要求,高考作文寫作的文體首選是論述文。
三、作文備考的對策及策略
面對2016年突變的材料內容與寫作要求,筆者認為應該采取思維訓練、審題訓練與寫作結構訓練三條線并行的作文訓練模式,并且大局上的訓練須得在高一高二完成,高三則是細節的打磨。
(一)思維訓練
思維,包括思想與思考方式。要寫作一篇有思想有內涵的文章,首先得要是一個有思想有內涵的人,同時思考問題的方式也需要條理與邏輯,而這些都有賴于平時的培養訓練。
在思想的培養上,主要引導學生通過關注社會、體驗生活、品味人生三種途徑實現。關注社會現象,分析社會問題,能對社會的現象分析利弊因果,并提出自己是非的觀點,激濁揚清,悲憫弱者;體驗生活,要能細致觀察生活的事物,一花一草、一人一事,都有自己真實的體驗感受;品味人生,未成年的高中生對人生尚沒有太多的體驗與感悟,但可以通過閱讀,來提升對人生的認識,人生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直接影響作文的思想內涵。
在思維方式的培養上,可以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有個別到一般、由現象到本質,善于從現象挖背后的根源,也能從問題看出事情的影響與意義價值。在行文中,可以著重培養學生的因果、比較、結構、策略等思維。全文的結構意識、行文的策略安排、論證分析中的因果與比較等,這些都應該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需要強化訓練的。
(二)審題訓練
細分析這十年的全國卷作文,都為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種以給材料但不給話題,在材料范圍內自主確定角度、立意、文體、標題為特征的命題形式。它把話題作文中的“話題”與“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審題不是從“話題”出發,而是從“材料”出發。所以新材料作文也叫命意作文、題意作文或后材料作文。對于新材料作文,審題的關鍵在于讀懂材料,才能把握題意。因而,對學生進行分類材料的訓練尤為關鍵。
筆者認為材料根據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新聞事件類、生活事件類(寓言、故事)、哲理類(哲思、名言、詩歌等)、組合類和圖畫類。一般的審題方法有關鍵詞句法、以果溯因法、多角度法、由物及人法、求異同法與情感傾向法。下面分別舉例分析每類材料的審題方法。
1.新聞事件類。
例:2008年全國Ⅰ高考作文題目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錦濤、溫家寶等黨政軍領導人迅速趕赴災區指導抗震救災。
十多萬解放軍、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隊、醫療隊、工程搶修隊迅速進入災區。港臺救援隊和國際救援隊飛赴災區。志愿者從四面八方匯聚災區。救援物資從水陸空源源不斷運進災區。
一位中學教師趴在講臺上用生命保護了下面的四個學生。一位失去15個親人的縣民政局長連續指揮救災五天只睡了七個小時。幸存者的生還奇跡在不斷突破,100小時、150小時、196小時……
中央電視臺24小時播報。19日14時28分舉報哀悼。
一樣的愛心,不一樣的表達。捐款、獻血、義演、關注……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方法:關鍵詞句法
找出關鍵詞句“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一樣的愛心,不一樣的表達。”由此可以得出“生命高于一切”“生命面前的選擇”等等的立意。
在文體選擇上,可以采用評論文,以分析、評論為主。
2.生活事件類
例1:2006年全國卷二卷(寓言類)
一只老鷹從鷲峰頂上俯沖下來,將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于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沖下來,撲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只什么鳥,牧羊人說:“這是一只忘記自己叫什么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方法1:以果溯因法
結果:烏鴉被牧羊人抓住了
原因:“忘記自己叫什么的鳥”自以為是、不自量力、盲目模仿
審題方法2:多角度法
烏鴉:不自量力自討苦吃
牧羊人:不贊成這種魯莽的行為,做人要懂得認清自我的能力
小孩:“它也很可愛啊!”贊賞這種勇于嘗試的行為
由此可以得出各方面的立意:不自量力自討苦吃;做人做事要懂得審時度勢、認清自我的能力;勇于嘗試、無畏后果;……等等。
文體選擇上可以用感論文,以感想、論證為主。
例二:(2013新課標卷一)
一位商人發現并買下一塊晶瑩別透、大如蛋黃的鉆石。他請專家檢驗,專家大加贊賞,但為鉆石中有道裂紋表示惋惜,并說:“如果沿裂紋切割成兩塊,能使鉆石增值;只是一旦失敗,損失就大了。”怎樣切割這塊鉆石呢?商人咨詢了很多切割師,他們都不愿動手,說是風險太大。
后來,一位技藝高超的老切割師答應試試。他設計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導年輕的徒弟動手操作。當著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鉆石切成兩塊。商人捧起兩塊鉆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師說:“要有經驗、技術,更要有勇氣。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
審題方法:以果溯因法
結果:徒弟成功切割鉆石
原因:“要有經驗、技術,更要有勇氣。”
由此可以圍繞“勇氣”立意。
文體選擇上也以感論文為主。
3.哲理類(哲思、名言、詩歌等)
例:2016江蘇省高考作文題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俗話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人卻說,有話則短,無話則長——別人已說的我不必再說,別人無話可說處我也許有話要說。有時這是個性的彰顯,有時則是創新意識的閃現。
審題方法:關鍵詞句法
關鍵詞句“個性”“創新”
立意:圍繞“個性”與“創新”談什么是個性或創新,什么不是個性或創新;個性或創新的意義等。
4.多則材料組合類
例:(2013湖南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它被天邊的彩云所吸引,奮力飛騰,寒冷、饑寒、風雨都無法阻止它,它毅然決然地向上飛,飛上高山之巔,它已經精疲力竭,傷痕累累,一個聲音問,值得嗎?天地蒼茫、彩云繚繞,它內心充實而滿足,喃喃的答道:我愿意!
父親的書桌對面有一把小椅子,兒子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報的父親,父子倆沒有說話,靜靜相對,兒子望著父親,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著寧靜的幸福。父親,您辛苦了,能這樣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據上面兩則材料,結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和議論文。
審題方法:求異同法
兩則材料的內容完全不同,但是共同的一點是:對自己付出覺得肯定“我愿意”。從這個共同點去談人生中自己認為值得愿意的事情,談這些事情的意義與價值。比如,材料一的,為了夢想,即使遭遇無數的荊棘挫折,都值得;材料二,為了陪伴年老的父親,盡自己的孝道,也是值得。
文體選擇上可以采用證論文,以闡釋、論證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