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學習成績差怎么辦 學習方法不當?shù)谋憩F(xiàn)
初中生學習成績差處理方法
老師@雨竹也在后臺給中教君留言“對于學困生,我以前都是同等視之。然而收效不大,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家長的抱怨也很多。現(xiàn)在我是因材施教,抓基礎的字詞。學生學得比較容易,就會相對的積極些。”
來自海寧的張亞琴老師也認同,“轉變學困生的工作是一項精雕細刻的工作。如同醫(yī)生看病,對待各個類型的學生必須通過'望、聞、問、切'的調查研究,開出適合每個病人的藥方。作為育人工作者應當找出學困生的‘病因’,掌握其個性,慎重采取合適的教育途徑,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需要給學困生補上一堂家庭教育課
老師在班級里面對是幾十個孩子,家長在家庭中卻只用面對一個孩子,誠然不能要求老師像自己一樣去對待孩子。但是作為家長,自己份內的教育都沒有完成,又如何去要求老師呢?
在某些網友看來,“對于學習困難生,主要是孩子在家沒有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主要是家長的原因。在學校尤其是低年級,孩子聽課不認真,應該是老師的事兒了。”
大部分家長們表示自己能理解家長的責任所在,“作為家長最好的辦法是取得孩子的信任。只有孩子信任你才會和你說真話,家長也好對癥下藥。比如甲老師上課有些孩子聽得懂但我孩子聽不懂,這誰也怪不著。”
在轉變學困生學習態(tài)度方面,老師和家長的作用缺一不可,老師精力有限,家長才是那個無可推脫責任的人,“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幫助同學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要做好這些工作,必須得到家長的配合。否則,將事倍功半。”
學校和教育制度要為轉變學困生保駕護航
對于如何幫助學困生的轉變這個問題,某老師從教育制度的角度給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我認為困難生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相對單一的教育制度,數(shù)億人使用相同的晉級模式,如同工廠加工原材料一樣培養(yǎng)一個模子化的學生,必然會存在原材料不符合工廠加工模具的要求,把他們定義為不合格產品,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如何創(chuàng)造多樣化的教學模具,分流學生到適合他們的多樣化教學模具中,是現(xiàn)在應該考慮的。”
也有老師認為解決學困生問題還需要學校的支持:“我覺得最好的辦法是這些學困生組成一個小班,老師從最基礎的補起,這樣他們水平都差不多,學起來還比較有信心。”
除此之外還有老師建議:“我認為學校要多開設課程,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學校中找到他們感興趣的課程,就不會有學習困難的學生了。”
學困生是社會針對“學習分數(shù)”為那些學習成績難以提高的同學所下的定義,幫助學困生除了要想辦法提高學習成績之外,更重要的是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特長的環(huán)境,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發(fā)展軌跡。
初中生學習方法不當?shù)谋憩F(xiàn)
(一) 學習無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計劃是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保證。
但有些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毫無計劃,整天忙于被動應付作業(yè)和考試,缺乏主動的安排。
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學什么都心中無數(shù)。他們總是考慮“老師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二) 不會科學利用時間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得從從容容。
而有的學生雖然忙忙碌碌,經常加班加點,但忙不到點子上,實際效果不佳。
有的學生不善于擠時間,他們經常抱怨:“每天上課、回家、吃飯、做作業(yè)、睡覺,哪還有多余的時間供自己安排?”還有的學生平時松松垮垮,臨到考試手忙腳亂。
這些現(xiàn)象都是不會科學利用時間的反映。
(三) 不求甚解,死記硬背
死記硬背指不加思索地重復,多次重復直到大腦中留下印象為止。
它不需要理解,不講究記憶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學習。
它常常使記憶內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長久記憶,當學習內容沒有條理;
或學生不愿意花時間去分析學習內容的條理和意義時,學生往往會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
依賴這種方法的學生會說:“謝天謝地,考試總算結束了。現(xiàn)在我可以把那些東西忘得一干二凈了。”
(四)不能形成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是知識體系在學生頭腦中的內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識經過學生輸入、加工、儲存過程而在頭腦中形成的有序的組織狀態(tài)。
構建一定的知識結構在學習中是很重要的。
如果沒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再多的知識也只能成為一盤散沙,無法發(fā)揮出它們應有的功效。
有的學生單元測驗成績很好,可一到綜合考試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們沒有掌握知識間的聯(lián)系,沒有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
這種學生對所學內容與學科之間,對各章節(jié)之間不及時總結歸納整理,致使知識基本上處于“游離狀態(tài)”。
這種零散的知識很容易遺忘,也很容易張冠李戴。
初中生學習方法不當?shù)某梢?/h2>
為什么有的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呢?這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
當然,一個人的智力水平會對方法的形成有影響,智力水平高的學生更容易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
但在現(xiàn)在的中小學中,學生的智力水平差異都不太大,因此,它對方法形成的影響是有限的;
學習方法不當?shù)脑蛑饕€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認識水平、動機水平、意志狀況等。
以上原因分析是從學生個體出發(fā)的,是造成學習方法不當?shù)膬纫颉3酥猓€有來自教師、家長。
同學等各方面的外因都對學習方法的形成產生影響,也都是造成學習方法不當?shù)目赡茉颉?/p>
(一)對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不少學生在方法上聽其自然,看不到科學學習方法的作用和意義,沒有嘗到正確方法所帶來的甜頭;
以為磨刀誤了砍柴工,因而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認真研究和掌握先進的學習方法。
(二)對學習特點認識不足
前面講到學習方法具有適應性,其中一個方面就是要適應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特點。
這就需要學生對目前的學習有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科學的方法。
較大的變化——初中的課程內容相對簡單,進入高中以后,所學知識更加抽象、深入;
初中生的學習對老師依賴性大,老師指導也很具體,而高中生的學習則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如果學生看不到這些變化,就有可能造成方法的不適應。
外語學習的特點——學習一門語言,需要多聽、多說、多讀、多寫、多記,而記外語單詞又是一種機械記憶,這就和其他科目形成了區(qū)別。
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就不適應于外語學習。
(三) 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
學習方法除了要適應學習特點外,還要適應個體特征。
學習狀況——有的學生因為成績不太好而妄自菲薄、過于謙單,認為自己一無所長、無可救藥。
也有的學生因為學習良好而目中無人、自以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這些不客觀的認識會使學生在運用學習方法的時候發(fā)生失誤。如自以為是的學生在制訂學習目標時往往會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個性特征——每個人的能力、氣質、性格、身體狀況、生物周期等都有不同,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相同的個性。
屬于“百靈鳥型”的,可多利用白天;屬于“貓頭鷹型”的,可多利用晚上。
(四)學習動機缺乏
動機缺乏的學生沒有學習動力,缺乏學習熱情,把學習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學習中沒有目標,得過且過,其學習行為完全是一種被動的應付。
表現(xiàn)在方法上,必然會死記硬背、投機取巧、沒有計劃。一個喪失學習動機的學生,必然喪失深究學習方法的興趣。
因此,那些在學習中無精打采、大叫“沒勁”的學生,十有八九方法不當。
(五)意志薄弱
掌握和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時,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別是糾正一些不良的、已經形成習慣的學習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
有的學生有掌握科學方法的愿望,但在運用過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廢,造成有目標無結果,有計劃無行動。
在學習上跟著感覺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學習效果也會糟糕得多。
因此,學生在運用科學學習方法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家長或同學多鼓勵、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持來克服意志的薄弱狀態(tài)。
(六)缺乏指導與訓練
絕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接受過專門的、系統(tǒng)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對什么是科學的學習方法缺乏明確的認識,在學習中也不能自覺地加以運用。
即使有的學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也大都是走了很多彎路之后形成的,并且是零散的。
科學的、系統(tǒng)的學習方法很難在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應該接受專門的指導與訓練。
因此,有條件的學校應開設有關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課。
作為學生自己,也應該多閱讀一些這方面的書籍,積極主動地建立自己的學習方法體系。
看過“初中生學習方法不當?shù)谋憩F(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