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梅邑凱:掌握從“優秀”到“拔尖”的密碼
畢業學校:廣東實驗中學
高考成績:理科全省前十名
梅邑凱是順德人,初三那年通過自主考試來到廣東實驗中學,并順利進入該校首屆南山班。采訪中,他表示最開始來廣州讀書的時候,因為不太熟悉這邊的學習氛圍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并不是特別適應,“成績也在四五十名徘徊”。
“后來我經過積極調整,逐漸找到了節奏,學習成績也直線上升。”梅邑凱建議,外地考生最好先適應所在城市和學校的環境,“這樣更有利于接下來的生活和學習”。
談及學習經驗,梅邑凱告訴記者,善于總結是使自己完成從“優秀”到“拔尖”蛻變的關鍵因素。“記得一模的時候,我只考了全市五六十名,很多平時會和不會的題都答錯了。”梅邑凱回憶說,意識到自己的瓶頸后,他想到了老師平時教導最多的方法——注意總結答題的思路、方法和規律,尤其是要“吃透”錯題。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開始用錯題本記錄自己平時做錯的題目,查漏補缺,并總結做題的方法和經驗。”通過這個方法,梅邑凱第二次模擬考試考了全市第一,并最終幫助他高考取得好成績。
“列學習計劃,做完畫個鉤”
肖靜:同學眼中的“時間規劃師”
畢業學校:廣東實驗中學
高考成績:理科全省前十名
“考全省前十名在我的預料之內。”接受記者采訪時,身材嬌小的肖靜言語和神情中無不透露著一股自信。肖靜來自省實驗中學高三(3)班,也是今年高考理科前十名之一。
在老師和同學眼中,肖靜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女學霸”“時間規劃師”。“3年前,她摘得了廣州越秀區中考狀元。”熟悉肖靜的同學介紹,肖靜平時喜歡音樂和參加學校社團活動,雖然各種“業務”纏身,她總能將各項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
“我平時在她的課桌上經常能看到各種小紙條,上面寫著各個時間段的任務,分得很細,甚至10分鐘都有一個小的學習計劃。”肖靜的班主任介紹,肖靜每完成一個任務就會在計劃表上畫個鉤,“一天下來計劃表基本全畫滿了”。
“比如我們晚自習有兩個半小時,如果規劃不好,可能一晚上什么都沒有干。”肖靜介紹,她的經驗是將晚自習兩個半小時,劃分為幾個時間段,每復習30到40分鐘就換一門課程,“因為長期做一件事,到一定程度注意力往往不能完全集中,轉換不同的課程,學習效率會更高。”
“認清自己優劣勢,對癥下藥”
李靜慧:想讀北大等綜合性較強的大學
畢業學校: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高考成績:理科全省前十名
得知自己取得了理科全省前十的好成績,壓在李靜慧心中的石頭終于落地。她告訴記者,自己高三這一年其實過得并不算順利,好幾次模擬考試考得都不理想。
李靜慧對自己的優勢和弱勢科目有非常清醒的認識。她告訴記者,自己平時擅長理綜科,而語文和英語的作文題則是自己的“攔路虎”。意識到這個問題后,她積極“對癥下藥”,找各種練習題來做,反復思考自己的學習方法。“比如我語文作文審題能力不行,我就會找很多的題來練,并跟不同的老師和同學探討。”
李靜慧告訴記者,通過這樣反復練習和思考,她慢慢摸索到了解題的方法,成績也得到了較大突破,“我一模和二模的成績只有650分左右,到了三模就基本穩定了,能達到670分以上。”李靜慧表示,目前她已經接到了清華和北大的電話,但自己想讀北大這樣的綜合性較強的學校。
“每天在心里做一份學習計劃”
葉彤:每天95%的計劃都能按時完成
畢業學校:執信中學
高考成績:理科全省前十名
在同學和班主任的眼里,葉彤一直都是一個心態非常好的學生,做任何事情都非常有計劃性,淡定從容、波瀾不驚。在面對記者采訪時,她表示自己每天都會在心里給自己做一份學習計劃,“每天95%的計劃都能按時完成,良好的計劃性對我的幫助很大”。
面對一模成績失利,葉彤也曾一度心情低落,甚至還悄悄掉過眼淚。她告訴記者,幸運的是父母從未給她壓力,并開導她成績起伏在所難免,盡努力做自己就好。實際上葉彤在學習上也非常自覺,有計劃,一模失利后,她很快就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她告訴記者,最后兩個月里她時常告訴自己,雖然最終的結果無法控制,但求自己問心無愧。
葉彤表示,受父母的影響,自己對金融專業非常感興趣,并一直以復旦大學作為自己的目標,沒想到現在有了更多的機會。記者在現場看到,清華和北大招生辦的老師早早地來到了執信中學,雙方為“搶”到葉彤這棵“好苗子”還差點兒爭了起來。
“制作各科的知識點小抄本”
馮嘉嘉:希望未來投身環保事業
畢業學校::深圳中學
高考成績:理科全省前十名
得知自己進入廣東省理科前十,這名文靜內斂的女孩覺得突然放松了下來,“一開始有點不敢相信,但也沒有太高興”。在她看來,高考只要進入自己想上的大學和專業就好,考太高的分數也沒有太大意義。
在高三時,馮嘉嘉的成績并不太穩定,“因為學得死板,感覺很累,上學期成績一直在退步。寒假開始有了總結的學習習慣,成績才慢慢升上來”。她的學習經驗是制作各科的知識點小抄本,遇到難題時如果能自主思考解決,就盡量不要先問老師。
馮嘉嘉喜歡做手工、種花、看書和看電影。小時候無意中接觸到一本名為《科學發展觀》的宣傳手冊,引發了馮嘉嘉對于環境問題的興趣,在高中時她參加了學校的環保社團。未來她想在環保事業及環境科學方面有所發展,因此她很想進入北大環境相關專業去學習。“光有愿望和熱情不夠,希望以后可以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城市設計規劃環保系統,使環境更加綠色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