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常考考知識點總結
高考化學必考知識點總結:金屬
金屬活動性——金屬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電子能力強弱的性質
☆注:“金屬性”與“金屬活動性”并非同一概念,兩者有時表示為不一致,如Cu和Zn:金屬性是:Cu>Zn,而金屬活動性是:Zn>Cu。
1.在一定條件下金屬單質與水反應的難易程度和劇烈程度。一般情況下,與水反應越容易、越劇烈,其金屬性越強。
2.常溫下與同濃度酸反應的難易程度和劇烈程度。一般情況下,與酸反應越容易、越劇烈,其金屬性越強。
3.依據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堿性的強弱。堿性越強,其元素的金屬性越強。
4.依據金屬單質與鹽溶液之間的置換反應。一般是活潑金屬置換不活潑金屬。但是ⅠA族和ⅡA族的金屬在與鹽溶液反應時,通常是先與水反應生成對應的強堿和氫氣,然后強堿再可能與鹽發生復分解反應。
5.依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極少數例外)。
6.依據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從左向右,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金屬性逐漸減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金屬性逐漸增強。
7.依據原電池中的電極名稱。做負極材料的金屬性強于做正極材料的金屬性。
8.依據電解池中陽離子的放電(得電子,氧化性)順序。優先放電的陽離子,其元素的金屬性弱。
9.氣態金屬原子在失去電子變成穩定結構時所消耗的能量越少,其金屬性越強。
高考化學必考知識點總結:鹽酸反應
(1)、濃鹽酸被二氧化錳氧化(實驗室制氯氣)
(2)、鹽酸、氯化鈉等分別與硝酸銀溶液的反應(鹽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檢驗;溴化物、碘化物的檢驗)
(3)、鹽酸與堿反應
(4)、鹽酸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5)、鹽酸與鋅等活潑金屬反應
(6)、鹽酸與弱酸鹽如碳酸鈉、硫化亞鐵反應
(7)、鹽酸與苯酚鈉溶液反應
(8)、稀鹽酸與漂白粉反應
(9)、氯化氫與乙烯加成反應
(10)、氯化氫與乙炔加成反應(制聚氯乙烯)
(11)、漂白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說明碳酸酸性強于HClO)
(12)、HF、HCl、HBr、HI酸性的比較(HF為弱酸,HCl、HBr、HI為強酸,且酸性依次增強)
(1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質有哪些?(干冰、AgI)
高考化學必考知識點總結:氣體
1、有色氣體:F2(淡黃綠色)、Cl2(黃綠色)、Br2(g)(紅棕色)、I2(g)(紫紅色,固體
紫黑色)、NO2(紅棕色)、O3(淡藍色),其余均為無色氣體。
2、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雞蛋氣味的氣體:H2S。 3、熔沸點、狀態:
① 同族金屬從上到下熔沸點減小,同族非金屬從上到下熔沸點增大(指鹵素,C、Si相反)。
② 同族非金屬元素的氫化物熔沸點從上到下增大,含氫鍵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溫下呈氣態的有機物:碳原子數小于等于4的烴、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點比較規律:原子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金屬晶體不一定。
⑤ 原子晶體熔化只破壞共價鍵,離子晶體熔化只破壞離子鍵,分子晶體熔化只破壞分子間作用力。
⑥ 常溫下呈液態的單質有Br2、Hg;呈氣態的單質有H2、O2、O3、N2、F2、Cl2;常溫呈液態的無機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類有機物一般碳原子數越大,熔沸點越高,支鏈越多,熔沸點越低。
同分異構體之間:正>異>新,鄰>間>對。高考化學知識點⑧ 比較熔沸點注意常溫下狀態,固態>液態>氣態。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華的物質:碘的單質、干冰,還有紅磷也能升華(隔絕空氣情況下),但冷卻后變成白磷,氯化鋁也可;三氯化鐵在100度左右即可升華。 ⑩ 易液化的氣體: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劑。
4、溶解性
① 常見氣體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極易溶于水在空氣中易形成白霧的氣體,能做噴泉實驗的氣體: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氣體:CO2、SO2、Cl2、Br2(g)、H2S、NO2。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尾氣吸收時要用防倒吸裝置。
② 溶于水的有機物:低級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鹵素單質在有機溶劑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與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機溶劑。
⑥ 硫酸鹽三種不溶(鈣銀鋇,前兩者微溶),氯化物一種不溶(銀),碳酸鹽只溶鉀鈉銨。
⑦ 固體溶解度大多數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少數受溫度影響不大(如NaCl),極少數隨溫度升高而變小[如Ca(OH)2]。 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變小,隨壓強增大而變大(氣體溶解度單位是體積比,不是g/100g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