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公式背誦技巧
化學公式背誦技巧
1.背誦化學方程式要實際與想象結合
實驗聯想法從生動直觀到抽象思維,化學方程式是化學實驗的忠實和本質的描述,是實驗例如,在加熱和使用催化劑(mno2)的條件下,利用kclo3分解來制取氧氣。只要我們重視實驗之情景,聯想白色晶體與黑色粉末混和加熱生成氧氣這個實驗事實,就會促進對這個化學反應方程式的理解和記憶。
2:反應規律法說明化學反應不是無規律可循。
化合、分解、置換和復分解等反應規律是大家比較悉的,這里再強調一下氧化——還原反應規律。如,fecl3是較強的氧化劑,cu是不算太弱的還原劑,根據氧化——還原反應總是首先發生在較強的氧化劑和較強的還原劑之間這一原則,因而兩者能發生反應:2fecl3+cu=cucl2+2fecl2而相比之下,cucl2fecl2是較弱的氧化劑與還原劑,因而它們之間不能反應。
3:一類化學方程式的連鎖記憶
編組法索引能概括全體,而編組能突出局部,是一種主題鮮明、有針對性的表現形兩者相互補充,異曲同工。
4:歸類總結的一種背誦技巧
索引法索引法是從總體上把學過的方程式按章節或按反應特點,分門別類地編號、排并填寫在特制的卡片上,這樣就組成一個方程式系統。利用零碎時間重現這些卡片,在大腦皮層中就能形成深刻印象。
5:善用口訣幫助自己記憶化學方程式
口訣法為了使化學方程式在使用時脫口而出,有時還可根據化學方程式的特點編成某種形式的便于記憶的語句,這就叫口訣法。例如:al2o3+2naoh=2naalo2+h2o本反應口訣為:二堿(生)一水,偏鋁酸鈉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這個反應的口訣是:三銅八酸、稀,一氧化氮。口訣法的進一步演變就成為特系數編碼法,“38342”就是此反應的編碼。
6:舉一反三,記憶技巧要靈慧貫通于方程式中
對比法兩個反應,在原料上有相同之處,但反應結果不盡相同,為了避免混淆,可以采用對比記憶法。例如: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cu+4hno3(濃)=cu(no3)2+2h2o+2no2
借助這些方程式的學習技巧,相信在學習過程中會更加的輕松。
高中化學知識點歸納
1、鋁片與鹽酸反應是放熱的,Ba(OH)2與NH4Cl反應是吸熱的;
2、Na與H2O(放有酚酞)反應,熔化、浮于水面、轉動、有氣體放出;(熔、浮、游、嘶、紅)
3、焰色反應:Na 黃色、K紫色(透過藍色的鈷玻璃)、Cu綠色、Ca磚紅、Na+(黃色)、K+(紫色)。
4、Cu絲在Cl2中燃燒產生棕色的煙;
5、H2在Cl2中燃燒是蒼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
7、P在Cl2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色煙霧;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
8、SO2通入品紅溶液先褪色,加熱后恢復原色;
9、NH3與HCl相遇產生大量的白煙;
10、鋁箔在氧氣中激烈燃燒產生刺眼的白光;
1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燒生成白色粉末(MgO),產生黑煙;
12、鐵絲在Cl2中燃燒,產生棕色的煙; 13、HF腐蝕玻璃:4HF+ SiO2= SiF4+ 2H2O;
14、Fe(OH)2在空氣中被氧化:由白色變為灰綠最后變為紅褐色;
15、在常溫下:Fe、Al 在濃H2SO4和濃HNO3中鈍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試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氣呈粉紅色。
17、蛋白質遇濃HNO3變黃,被灼燒時有燒焦羽毛氣味;
高中化學難不難學
高中化學比初中化學肯定要難,難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中化學是建立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之上的,初中化學如果沒過關,那么高中化學學起來困難當然就多一些
2.高中化學每節課的容量平均約為初中的兩倍,知識容量大,你完全理解這些知識所需的精力量增大,你的投入就該更大了
3.高中化學中知識的理論性顯著提高,對這些理論知識的理解運用和融會貫通,就顯得更重要了,或者說高中化學更多地體現了它的“理科”學科的特性你的初中化學如果學好了,升了高中后,要注意及時調整學習方法,這樣才能適應高中的化學學習。
這門學科有很多必背的知識點,也有很多需要自行拓展理解的知識,光靠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想要提高成績還要講究方法。學習化學有部分興趣成分在里面的,因為它由實驗和理論共同組成的,而二者之間又是相互促進的,如果對物質間的反應提不起興趣的話,則對化學的學習也會有阻礙作用。
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方法一:重視課本知識,多思多問。
對課本不屑一顧,說課本內容簡單,喜歡狂買參考書,甚至也跟風似地買競賽書、大學課本,實際我們課本中未明白指出但需要思考的問題就不少。
比如高一,甲烷和氯氣的取代反應,學生覺得簡單,可是有幾個學生會去想:溴、碘單質會不會與之發生取代反應呢?反應的條件是什么?
又比如說,學生都知道乙醇與鈉反應可以產生氫氣,可有幾個學生想過:這能不能叫置換反應?為什么用無水乙醇不用酒精?反應后還生成乙醇鈉,它有什么性質(實際上不用酒精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乙醇鈉引起的)?乙醇和鈉反應類似酸、水與鈉的反應,這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呢(參加競賽的學生應該去研究一下這個問題:乙醇電離,是廣義的酸)?
乙烯能使紫色的酸性高錳酸鉀褪色,那產物什么(這個明白了,也就知道為什么乙烯中混有乙烷只能用溴水不能用酸性高錳酸鉀了)?乙烯的同系物與之反應產物也一樣嗎?為什么用酸性高錳酸鉀,而不是中性、堿性?
方法二:重視基本的化學原理和規律。
因為物理、化學都是自然科學,它們一定是遵從自然規律的,而規律前人早已總結,比如道家學說。表象千變萬化,但規律是一般性地、相對簡單和易于掌握的。舉個最典型的也是讓高中學生最頭痛的例子——化學平衡,平衡影響因素、平衡移動原理等方面的單一、綜合考察是高中化學一大難點,再加上高二學化學反應原理,還有水的電離平衡、鹽類水解平衡及計算等,幾者綜合起來,許多學生望而生畏。實際上所有知識點、問題的關鍵因素就是老子的一句話“損有余而補不足”。如果不學著積極深入地思考,只能是舍本逐末,成為各種表象和海量題目的奴隸。
方法三:注重實驗。
學到的知識總要運用到實際中來。要逐漸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不論明年新課改怎么考,這幾年高考的主旨思想一定不會變——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你會背書我也會,思考創造才可貴!
方法四:重視反應過程和實質。
在此分為兩點(但不是說二者相互獨立):
首先,反應過程,高中化學涉及到一些半定量的反應,比如鋁離子與NaOH的反應,包括北大自主招生考的大蘇打的相關反應,均是量變引起質變,量的關系可能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此找出臨界點就至關重要。
其次,是反應實質,結構決定性質。在見到一個反應方程式時,不要急著去背誦,而是觀察產物和反應物,在自己的知識范圍內(各元素原子結構、金屬或非金屬性、化合價、化學鍵等總是會的)去思考。在學生學習氧化還原、周期律及電化學時寫出反應物,讓學生自己應用已知概念、規律去推產物,不會不對不要緊,關鍵是自己要思考。
方法五:重視自學和總結。
進入高二后,優秀學生往往能在知識層次甚至思維方式上超過老師,老師的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更多的是經驗性的引導。所以,學生自己要學會上網、到圖書館查資料,在平時學習過程中,通過題目主動記憶一些反應、現象、科普等,這比專門買本書背要簡單得多。
平時做題,一定要注重自己總結“母題”,把題目“模型化、公式化”,也即教師行話里的“培養學生的化學意識”。各科均適用,包括英語、語代,均有規律可循。就得原來聽一位老教師說,高中數學其實就是不到二十個母題,把這若干個母題掌握了,剩下的只是靈活應對它們的變式與綜合。
方法六:學會調整心態。
一定要給自己合理定位,切忌好高騖遠和妄自菲薄。頂尖的學生都是在夯實基礎之后拓展拔高的,而學習中上的學生往往心儀一題多解、難題、怪題和偏題,喜歡技巧性強的題目,認為自己可以通過做難題來居高臨下,彌補基礎的不足,同時也能在考試中勝過頂尖的學生,結果總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總比人家差點兒。
方法七:學會交流。
不論是準高一的學生還是已經歷了一年高中學習生活的學生,仍然有相當數量的學生不主動發問,不與人交流,就喜歡自己或和關系好的同學低頭思考,這是初中的學習方式,在高中乃至以后都是致命的隱患!希望家長、教師們一定要鼓勵孩子們多交流討論,過于強調競爭而不重視合作,會讓孩子們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地思考和處理事情。多交流,你會發現自己的思維更加開闊,也會發現原來身邊的同學也很有才。